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

徐州被称为“南北锁匙、东西要塞”,四通八达的交通之便,数千年的建城史积淀,鲜明的气候分界线特征,使得四方饮食文化在这里汇聚,稻麦同种、米面同食,酸甜苦辣咸各有位置,既有海碗的粗犷,亦有精致的糕点。

徐州八大样,亦称“老八样、徐州八珍“,多有典故,传承久远,这八样分别是:蜜三刀、羊角蜜、条酥、桂花酥糖、麻片、花生糖、金钱饼、江米条。

  • 蜜三刀

蜜三刀以其表面切三刀而得名,原料选用上等面粉、白糖、麦芽糖、蜂蜜、生油、麻仁、南桂花等为原料,和油水面为底皮,再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麦芽糖、油、苏打和成面团,置底皮上擀平,上撒芝麻,切坯后,每块面坯上切三条刀痕,再用素油炸成金黄色,最后放入用白糖、麦芽糖、蜂蜜、桂花制成的蜜饴酱内润饱后即成。

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1)

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徐州时曾指名徐州府衙派人到百年老店“泰康”号(即现在的徐州泰康回民食品店)购买蜜三刀食用,乾隆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品”。

蜜三刀典故: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常借酒相会。一日,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酒酣之时,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刀痕,看到宝刀削铁如泥,苏轼十分高兴。此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中有一种新作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苏轼见这种糕点油润金黄,表面上亦有浮切的三痕,便曰“蜜三刀是也”。

  • 羊角蜜

羊角蜜,因其形态似山羊之角,内含蜜糖而得名。原料选用上等面粉、蜂蜜、白糖、麦芽糖、素油等精制而成。

成品里外三层:蜂蜜糖浆、角壳、粉屑。食时,咬破角壳,蜜浆流出,香甜满口。

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2)

羊角蜜

羊角蜜典故:徐州古称彭城,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楚汉争霸时,项羽率军与刘邦激战于九里山前。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时,有牧童用一只羊角盛满野蜂蜜敬献给项羽及其妃子虞姬饮用,项羽饮后顿觉神清气爽,把随身的镶满金银珠宝的佩剑送给牧童。战后,项羽念念不忘当时的味道,命人用面粉制成羊角形状,里面灌制蜂蜜、麦芽糖称为“羊角蜜”,是楚王宫里的一道名点。

  • 条酥

条酥,徐州话叫“果子”,采用小麦粉、绵白糖、饴糖制作而成,表面均洒芝麻,金黄酥脆、香甜酥松、入口易化、越吃越香。

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3)

条酥

  • 桂花酥糖

桂花酥糖由芝麻、精面粉、蜂蜜、麦芽糖、白砂糖、南桂花等精制而成,香甜馥郁、营养滋润,可直接食用,沸水冲饮味道更佳。

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4)

桂花酥糖

桂花酥糖典故:相传在北宋年间,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洪水直抵城下,苏东坡率领军民日夜防洪,“庐于城上,过家门而不入”,可是黄河洪水越涨越高,眼看就要漫过城墙。苏东坡十三岁的女儿苏姑闻讯后,焚香祈祷:只要能拯救徐州百姓,她情愿舍身抗洪。祷闭便从城墙上纵身跳进水中,洪水也神奇退去。

为了纪念苏姑,当地百姓建起黄楼庙,塑起苏姑像与苏轼像奠祀,不仅如此,有人制作酥糖传世,希冀芳名香甜传世,“酥糖”者,“苏糖”也,形似抵抗洪水的墙砖。

  • 麻片

麻片,薄如纸,洁晶透明,香酥可口,脆而不粘。主要用白芝麻、绵白糖、饴糖等原料,经过芝麻去皮、熬浆、上浆、压片、切片等工序精制而成。

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5)

麻片

  • 花生糖

花生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小吃了,许多地方均有。主要用花生米、蔗糖、液体葡萄糖制成。香甜酥脆,物美价廉。

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6)

花生糖

  • 金钱饼

金钱饼外形小巧,裹满芝麻,一身金黄,犹如金钱,故得此名。

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7)

金钱饼

金钱饼典故: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义队伍中很多官兵都是来自徐淮一带,为鼓舞军心,朱元璋让人制作徐淮一带以糖为馅的“大金钱饼”做为部队的食粮又称“得胜饼”。

  • 江米条

江米条,徐州人把糯米叫做江米,外形条状,所以称江米条。

江米条由白砂糖、饴糖、桂花、面粉等制成。先用江米粉加水和成稀面,上锅蒸熟成糊,再将糊放入和面盆内,加入饴糖继续搅拌直到均匀,再加入江米粉,搅拌成面团,放置约一小时,揉成长条,刀切成段放入热油炸制,出锅后立即放入熬好的糖浆内上浆挂浆,蘸上白糖成品。

近10年的徐州美食(徐州美食特产系列)(8)

江米条

看完这么多甜品糕点,大家有没感觉唇齿香甜,芳香馥郁呢,赶紧买来过过嘴瘾,安慰一下肚子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