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群雄四起的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终将会有一国的领导者再次一统天下。

或许是有卧龙诸葛亮辅佐的蜀汉政权,是智囊云集的曹魏政权,抑或是坐拥江南富庶之地的东吴政权。

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1)

然而世事难料,谁曾想助推三国纷争局面瓦解的竟是曹魏阵营中的,世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的权臣——司马懿。

李世民曾怒斥司马懿占据优势兵力与诸葛亮隔江对峙,却不敢明刀明枪干架,简直丢尽了陕西将士的脸。

然而,熟读《资治通鉴》17遍的毛主席,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客观地指出司马懿能够胜过诸葛亮和曹操的3个优点。

军事谋略和远见略胜一筹

世人多称司马懿是个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小人物,这多半是以往的一些文人墨客站在人类道德的制高点上,掺杂一些个人情感得出的评价。

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2)

毛主席以客观的唯物历史观,认为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史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这段简洁的文字可谓是对司马懿的盛赞,然而也确有历史事件证明司马懿的军事谋略和远见较诸葛亮和曹操略胜一筹。

刘备向诸葛亮托孤后,诸葛亮就一直致力于北伐中原的大计。

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与曹军对峙,双方虽各有胜负,但是诸葛亮始终未能一举完成北伐事业。而司马懿却在双方多次交战中发现了蜀汉军队致命的弱点,即粮草问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何况还要经过长途跋涉将数辆粮草运抵战场。因此,司马懿选择防守反击作战令诸葛亮想要速战速决的策略化为乌有。

事实证明,在诸葛亮率领的第五次最大规模、也是最有一次北伐中,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以逸待劳地消耗蜀军实力,最终熬到诸葛亮于军中劳累病逝,蜀军无功而返。

司马懿这一策略在多年征战沙场的李世民看来,这无异于“缩头乌龟”的行为,但是就残酷的战争本身而言,没有所谓的节操、气节,能以最小的牺牲击败对方就是胜利。

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3)

从这方面来看,司马懿正是与诸葛亮之间博弈的胜利者。

曹操率领的曹魏阵营能成为三国鼎立之一,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手中掌握的“智囊”,而就个人谋略与远见而言,司马懿也可与之匹敌。

曹操率军攻打张鲁,一举拿下汉中后,司马懿当即就谏言曹操趁势夺取西川成都,然而曹操尚且沉浸在夺取汉中的欣喜与骄傲中,直接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

并且曹操不以为然地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曹操指责司马懿贪欲滔天,殊不知正是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错过干掉刘备,断绝蜀国北伐重要基地的绝佳时机。

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4)

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中,曹操吸取教训,采纳司马懿提出的联合孙权对抗关羽的意见,不仅夺取了荆州,更使蜀汉、东吴关系恶化,在之后的夷陵之战中,两国皆有所损耗,而曹魏则坐收渔翁之利。

毛主席所说的“几手比曹操高明”,由此就可得到印证,司马懿之战略目光更加长远。

世族身份是上升之阶,亦是一层保护罩

除了以上两句评价,毛主席还提到司马懿“出身世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之重臣”。

我们虽说出身无法决定一个人将来的高度,但是魏晋三国,门阀世族的兴起阶段,司马懿的世族身份确实为他出仕当官给予便利。

司马懿也并非徒有显赫的家世,他少是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

曹操在担任司空和丞相时,也多次派人征召他来府任职。但是,司马懿看汉室衰微,曹操在外名声极差,直接称病婉拒。最终迫于无奈,成为曹操麾下的一个谋士。

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5)

司马懿的世族身份为他入仕提供了便利,之后一代枭雄曹操逝世,司马懿和陈群等人更是成为门阀世族的“领头羊”。

即使曹爽十分忌惮司马懿,却始终不敢动世家大族的“奶酪”,而最终曹爽被杀,也是因为背后没有实力雄厚的门阀世族的支持。

忍得住屈辱,等得起时机

在司马懿堪比诸葛亮和曹操智慧与谋略的背后,是他的隐忍和耐心地等待。

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6)

前言中,我们提到李世民在宴会上怒斥司马懿丢了陕西男人的脸,并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五丈原时,只是坚守阵地而不出城攻打。

其实诸葛亮一心想要与曹军速战速决,既担心自己身体欠佳,又唯恐出现军粮短缺的困境,因此派人给司马懿送来一套女人的衣服,希望激怒他和自己决战。

司马懿是何等忍者,在参破诸葛亮计谋后,顶着诸将领和士兵蔑视的目光,依旧选择坚守不出,避而不战。

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7)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懿面对奇耻大辱,迎来蜀军退军的消息。

越王勾践隐忍十年,终得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成果,司马懿的隐忍也非一般小人物所能做到的,一切隐忍都是为了等到最好的出手时机。

曹操曾“三顾茅庐”般请司马懿来到自己麾下,但是当时曹操的阵营中可谓群英汇聚,在荀彧、郭嘉、贾诩等人面前,尚且年轻的司马懿确实太过渺小。

而且,据说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雄心壮志、狼顾之相,并告诉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因此,曹操在位时,司马懿始终未得到重用,屈居下僚。

曹操虽心有猜忌,依然让司马懿辅佐曹丕,并深得曹丕信任,并逐渐进入核心领导层。

流水的曹氏掌权者,铁打的司马懿。等到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幼帝曹芳时,司马懿快、准、狠地骑兵政变,控制京都,在这场高平陵事变中,曹魏政权最终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与曹操)(8)

世人皆对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有所诟病,但是自然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司马懿能助推西晋的建立,正是像毛主席所说的3个优点,他有家世、有谋略、有远见,是一位隐忍、伺机而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