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

周末约着孩子同学和家长一起爬山,爬到半山腰时,8岁的小男孩炅炅对我说:阿姨我爸爸已经累得“奄奄一息”了……

在笑完孩子童言无忌后,突然发现孩子89岁时正是乱用成语的高峰时期,识字量没跟上“理解力”,很多成语会说会写,却不用会。用一位熊孩子家长的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小学生有文化,乱用成语,招架不住啊……

比如下面这篇《给爸爸的一封信》也是坑爹神作,乱入的成语让人读起来啼笑皆非。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1)

成语活用题:看看你的监考老师,然后用两个成语描绘一下,然后,小学生就写了:笑里藏刀,怒目圆睁。真心求监考老师的心理阴影面积,最难的是这题算不算对呢?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2)

看图猜成语,这位小朋友在生造“成语”领域,绝对是业内行家。“一箭双雕”变成了“一箭扎两”,“井底之蛙”变成了“大桶扣蛙”……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3)

作文则是一出大型“成语车祸现场”,成语这把双刃剑,用得好就得高分,用不好则是灾难。这篇《老师讲故事》里明明说老师讲得很精彩,同学们怎么就“含笑九泉”了?乱用成语确实让人崩溃!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4)

一、“成语”对现在孩子的语文成绩意味着什么?

长期关注教育改革的爸爸妈妈们一定发现了,学校对语文成绩是越来越重视,因为语文培养是孩子识字、理解力、阅读和书面表达,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一个对字、句、篇长期积累和内化的过程。对于低学龄段的孩子来说,就是识生字和学成语。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5)

据统计,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引入成语的数量高达1260个,北师版和人教版引入成语的数量也分别在1023个和1149个,均已破千。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6)

在语文考试中,“成语”大概占了多少比例?

在小学语文考试中,成语填词、成语分类、填写成语近义词、反义词、成语改错、成语读音等等都是常见题型。这就要求孩子们掌握的成语数量极多,考察的内容十分广泛(音、形、义上均可拓展出题目),加之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又很难遇到,所以成语就成了语文考试中失分率最高的项目之一。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7)

二、别再死记硬背,如何让孩子轻轻松松学好“成语”?

第一:生活中启发

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以应用为目的,“成语”的学习更是如此。语文学科本质上是一门语言,语言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每时每刻都应用的。在生活中启发孩子用成语,会让孩子觉得成语一点也不难,甚至很有趣。

在外出游玩的时候,看到孩子心情特别开心、兴致非常高,家长可以说:你今天看起来“兴致勃勃”。当他看到一个非常精彩的表演,和孩子分享一些用来形容这个情景的成语,比如“精彩绝伦、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等。”当孩子品尝到一道他特别爱吃的餐品,引导孩子用成语来表达他的心情以及对餐品的喜爱,如:垂涎欲滴、回味无穷”等。

这些基于生活场景下的成语运用,能够让孩子更加容易理解成语的意思,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8)

第二:游戏中积累

每个孩子都爱玩游戏,想学好成语有个特别好玩的游戏:成语接龙。每天晚上散步时和孩子一起成语接龙是我们家的必备游戏。在游戏中积累的好处是孩子不会觉得枯燥,不是死学硬背,大部分孩子都乐此不疲。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9)

下面分享一张成语接龙的成语大全(有需要家长,可以给我留言或私信,我会整理更多分享给大家)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10)

第三:故事中理解

“妈妈,画成点睛是什么意思啊”“大概意思就是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当孩子这么问时,很多妈妈恨不得翻遍字典或查遍资料搜出准确答案。其实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因为从家长口出传达出的只是干巴巴的文字语文,孩子左耳听右耳跑,一听一过并没有真正理解意思就忘了,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读成语典故。

很多成语都有它的“历史典故”,每一个典故就是一个小故事,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听故事。记得有位教育学家说:故事是孩子最不抵触的教育。孩子在读成语典故时,很自然地理解了意思,同时还保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

小学生需要掌握多少个成语(有一种招架不住)(11)

孩子的思维是丰富多彩的,直接用一些专业生硬的词语说给他们听,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天分就会被扼杀,因此,家长学会巧妙的方法,随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点,孩子学起来就变得轻轻松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