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回到古代,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WiFi,每天干嘛呢?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1)

没事儿,弹弹琴,陶冶情操

吃饱了出去溜溜弯儿,不行就睡觉。实在闲不住的,就只有去运动了,权当锻炼身体,为之后的“剧情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说到古人的运动项目,我们所知道的有:骑马,射箭,踢球……拔河也算哈。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2)

古代女子蹴鞠图

唐代“女足”成为一道风景

1

由运动引发的各种神秘技能,时至今日,不知还有何人能比?

比如百步穿杨。

百步穿杨本义指:能在一百步以外,射穿指定的某一片杨树叶子。

据说是春秋时,楚国养由基是一个神射手,当年他和另一个射手潘虎比武,潘虎能在五十步外射中靶心。而养由基却能在一百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故称“百步穿杨”,后用"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3)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百步穿杨”,那当时的百步究竟有多远呢?

再来看古人的步,一步两硅,要按现代的步子距离80厘米来算,应该是八十乘以二,也就是160米,这个距离就比较合乎情理了。这个距离,也不算是很远的。

有人认为古人身材大都矮小,即使力气再大,射出去的箭也很难超过百米。殊不知古代素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能够“飞箭射石,中石没镞。”可见其力道之大,射程之远。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4)

2

在古代,射箭是君子必备技能之一。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关于弓箭的发明,谯周的《古史考》曾有这样的记载:“木名柘树,枝长而乌集,将飞,枝打乌,乌乃号飞,后古以柘树为弓,名曰乌号。”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5)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是从自然现象中,发现柘树枝条具有弹力而制造了弓,并由此开始了使用弓箭的漫长历程。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6)

商周时期的箭镞

射礼又称礼射,是西周时期统治者以射箭比赛为形式的重要礼仪活动和教育手段。

射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等。

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燕射是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7)

柞伯铜簋 西周 河南博物院藏

关于周天子在王室举行射礼活动的全过程,可从西周初年的柞伯铜簋上8行74字的铭文中加以了解。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8)

铭文的大意是,在某年八月庚申日的早晨,周王在宗周举行大射礼。

参加射礼的人员被分为王多士与小臣两个小组。周王命令南宫率领王多士组,命令师酉父率领小臣组。王拿出10块红铜作为奖品。

王说:“小子、小臣!你们要互相尊重对方,严格遵守比赛规则。谁射中靶子最多,就拿走这10块红铜。”

柞伯共射10支箭,都射中了靶的,周王就把10块红铜赐给他,并且又赐给他2件乐器。柞伯用这些铜材,做了这件用来祭祀周公的珍贵铜簋。

3

而关于射箭的古代文物也有不少。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9)

红釉骑射俑 西汉 河南博物院藏

红陶胎,马、人分别塑制后组合成一体。

骑马俑与马尾巴均为活体件,尾为灰陶。马昂首翘尾,两耳直竖,张口嘶鸣,背上置鞍,骑坐一锥髻挽袖男俑,双臂作张弓欲射之势。马与俑躯体施红釉,俑头、腕臂及下肢无釉。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10)

仰射男俑 西汉 河南博物院藏

两俑相同,均为灰陶胎,由手、模制而成型。

头梳高髻,面向左上方,上身着紧身衣,宽袖,下身穿宽裤掩地,左手握物直臂上扬,右臂抬起自然弯曲置于胸前,双腿呈弓步形,正作仰射状。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11)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12)

陶弋射俑 东汉 四川博物院藏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13)

习射画像砖拓片 东汉 四川博物院藏

画面上为两个手持弓箭的射士。

左边一人侧身向右,戴冠、着长袍,腰间束带,悬佩箭箙,三箭斜插于箙内,箭头露于身后,右手执弓,左手搭箭于弦,欲射。

右边一人头上着帻,身上亦着长袍,腰间束带,右手执弓,左手搭箭于弦,欲射。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14)

校射图横幅(局部)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关于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古代特殊技能百步穿杨)(15)

黑绒面皮箭袋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关注观观雅集

雅物 | 美文 | 生活 | 品味

東方的。生活的。

☟喜欢就点赞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