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类论文不会写 别再说论文综述难了

文献综述,就是在阅读某一领域的文献后,通过整理、分析,概括出这个领域几篇文献所使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等内容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某个问题发展的历程,以及其他作者是如何用不同方法去解决研究问题的,还有关于研究问题学术界目前的研究现状、还未被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综述类论文不会写 别再说论文综述难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综述类论文不会写 别再说论文综述难了

综述类论文不会写 别再说论文综述难了

文献综述,就是在阅读某一领域的文献后,通过整理、分析,概括出这个领域几篇文献所使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等内容。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某个问题发展的历程,以及其他作者是如何用不同方法去解决研究问题的,还有关于研究问题学术界目前的研究现状、还未被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请同学切记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的罗列文献,而是以“研究的问题”作为单位来呈现文献综述,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将文献分类、归纳,然后产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在写作之前,我们先可以筛选一些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可靠性的中英文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是如何开展这类研究的,并理清作者的观点,避免产生误解,错误引用作者的文献。此处,也建议同学广泛地阅读最近这些年的研究论文,将资料搜索范围限定在最近的五年内,掌握领域内最新信息,并在阅读文献时重点思考以下几点内容:

(一)别人已经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优秀文献,我们可以知道每篇内容所研究的问题和表明的观点,这样可以帮我们把握好研究内容的发展脉络。

(二)别人使用了何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别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在相同研究背景下,借鉴优秀的研究方式。

(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同学们在阅读文献时,可以关注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将它作为自己论文的创新点,或者借鉴他人文献的研究思路,找到可以作为创新点的切口,展开研究。同时,也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当下的这个课题,这个研究内容又和整个研究领域有什么关系。

(四)高效阅读文献的方式:在阅读别人文献时,我们不需要全部照收,从头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到尾,而是要重点阅读一些要点内容,清楚的了解这篇文章针对的研究问题是什么,采用的解决方法属于什么类型,创新点和贡献体现在什么地方...

正式开始写作时,我们要了解文献综述的结构:

第一部分:前言。这部分内容主要说明了论文的写作目的,介绍了有关的概念以及综述的范围,还有自己引用参考文献的总体情况,使人对全文有一个粗略了解。

第二部分:主体内容。这部分要求同学们呈现对文献分类、归纳、分析、评价的过程。分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将文献进行大方向分类,比如某些文献都是某一时期发布的,或者某些文献采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归纳就是在相同分类内的文献中,总结出它们的特点,比如在同一时期发表的文献,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以及使用同一研究方法的文献,它们的研究结果有什么不同;分析就是对具有代表性、科学性的文献进行客观分析的过程,需使用学术语言,公正的分析文献优缺点,不偏离作者的原始观点,像某篇文献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却忽视了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评价就是要同学们对文献添加自己的观点,阐述文献的意义以及对自己写作的启发和帮助。

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的将文献综述的写作思路牢固掌握,下面呈现更细致的逻辑引导:

(一)分类—归纳—记述阶段:在分类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按一定标准来区分文献,只有区分了它们并归纳特点,我们才可以理清我们的研究在学术界的发展中占据着怎样的定位,有什么意义,像是前人没有做过的?还是已经做过了,需要我们进行补充?那么在分类时,怎么确立这个标准呢?文献的不同大多在于发表的时间,作者的观点和视角,研究使用的方法,作者的学派等,所以我们可以先对阅读、引用的文献大致分类。归纳的含义,就是对某一部分内容按照它们的特点来进行梳理,选出它们的共性。比如在按发表时间分类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在这个时间段,文献大都研究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在按作者观点进行分类时,我们可以找到,有着相似观点的文献,它们又有什么细微的差别。按照此类模式,我们用学术语言将它们的特点进行最后的客观阐述即可。 (二)分析—评价—建构思路阶段:在综述方面,我们需要对阅读的文献进行综合评述,所以评述不仅包含分析别人的研究视角、所属学派、文献发表年份、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等,也要分析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比如某个文献只是从单一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那么它就不够充沛,应该也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某个文献只是从宏观意义、概念出发去研究,那么它就不够细致,不够具体。所以,同学们可以在对文献分类以后,综合评述文献,目的就是推导出通过阅读文献,你发现了什么,因为怎样的原因,你想要填补某个视角或方法、理论或意义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思路。这也是一个帮自己疏导,理清思路的过程。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论文,所以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文献,它们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同学们在阅读文献、进行分类时,可以根据文献的不同特点,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归纳、分析。

比如按照历史背景的不同来划分文献时,我们可以采用纵向对比的方法,意思就是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某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说明目前达到的水平。比如现状分析时,可以介绍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对比研究差距,来阐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还有哪些空白点没有涉及,找到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此外,同学也可以借鉴以下四个示范模板,来表达自己的分析过程:

(一)我国学者对x详细的分析整体上XXX。这是由于XXX(言简意赅地总体评价,要提纲挈领)。除了这个原因外,我认为还有几个原因导致了XXX。 一是XXX;二是XXX;三是XXX。

(二)我国学者的现有研究表明XXX(指出问题),有学者已经指出XXX(可以用对比的观点亮出自己的主要论点)。

(三)XXX的研究是XXX历史条件下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XXX是怎么样的。(言简意咳地总体评价,要提纲挈领)围绕如何建立XXX,学者们或者从XXX角度,或者从XXX角度,或者从XXX的角度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从本课题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虽然众多学者对于XXX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这些研究中也存在着欠缺和不足的地方。

(四)这个问题很多人研究过,用了各种各样的基准和指标。普遍用来评价这个问题的指标是XXX。对于计算这个指标,最科学的方法是XXX,但是在最科学的方法出现之前,前人XXX最先用了XXX方法来得到这个指标,XXX之后用了XXX_方法来得到这个指标。这以后XXX对前人的方法做了XXX方面的改进。最后最合适的方法出来了,就是XXX发明的XXX方法。

(五)如果写的是实证研究类的文章,也可以参考以下思维方式来建立观点:1.理论丰富,但是实证不足,因此本文提供数据和案例;2.实证研究非常丰富,但是结果之间存在矛盾,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本文进行探讨;3.现有研究都是基于小样本数据或者案例,大样本数据缺乏,本文的研究采用大样本数据弥补不足;4.社会情境出现了重大变化,现有研究忽视了新出现的X变量,本文的研究虑了X这个新的变量;5.现有研究都是基于A种类型的数据,而今天的技术条件能够提供B 种类型的数据,本文将采用B种类型的新数据验证已有的理论假说;6.现有研究提出的理论都是基于国外的经验,在中国是否成立?本文的研究来检验一下;7. 基于中国场景提出的理论假说,是否适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采用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验证十分有必要,本文正在进行这项研究。

同时,也要关注在分析文献时需注意的细节:

(一)分析太过于全面:指的是不要直接引用和分析一些研究成果重复的文献、新产出但还缺乏站立点的文献、没有读过或读不懂的文献。

(二)避免分类复杂:指的是是当同学们对文献进行分类时,会发现有先文献既属于A角度,又属于B角度,即可以按历史时期划分,也可以按研究成果类型划分,所以同学们在归纳文献时,不需要囊括所有,只需选择一个角度切入就行了。

(三)避免大面积使用原文:我们分析文献时不是把文献内容直接放上去,而是要用简短的文字进行提炼,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

(四)避免“综而不述”和“述而不引”。比如,只做文献列举而不做文献批评和理论评价,就是“综而不述”。做了一定的文献批评和评价,但是没有引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就是“述而不引”。

第三部分:结语。这部分内容需要同学们对综述的主体进行扼要的总结,体现出自己归纳、分析文献后有了哪些见解,可以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