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技能(斐迪南坦克歼击车)

在自然界里,老虎自然是不会变成大象的。但是,在战车家族里,确有从“虎”变“象”的实例。这就是二战期间德国由“虎”式重型坦克底盘改装成的“象”式坦克歼击车。“老虎”是怎样变成“大象”的呢?

“斐迪南"(Ferdinand)坦克歼击车,就是后来称为“象”式(Elefant)的坦克歼击车。要说它的身世,还得先从“虎”式重型坦克的研制过程谈起。1941年5月26日,德国军方决定研制新型重型坦克,研制的代号为VK4501,由波尔舍公司和亨舍尔公司竞争。两家公司均生产出样车,波尔舍公司的样车称为VK4501(P),亭舍尔公司的样车称为VK4501(H)。对比试验的结果,军方选中了VK4501(H),定型后便是“虎”式重型坦克。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技能(斐迪南坦克歼击车)(1)

“象”式坦克歼击车的生产,从1942年11月份开始,由阿尔凯特公司组装,车体的编号为150011~150100,到1943年2月,生产出15辆; 3月份生产出35辆;原预定在4月份生产出最后的40辆,但直到5月12日才完成第90辆车的生产。这些坦克歼击车很快被运往苏德战场, 参加了库尔斯克大会战,在突破苏军防御的战斗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在后方地域被苏军坦克包围,损失惨重。“象”式坦克歼击车还在苏德战场的其它战役中及意大利战场上参加过战斗,声誉不错。“斐迪南” (“象”式)坦克歼击车的战斗全重68t,乘员6人:车长、炮长、驾驶员、机电员和2名装填手,车全长8.14m,车体长6.8m,车宽3.38m,车高2.97m,车底距地高483mm。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技能(斐迪南坦克歼击车)(2)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驾驶室在前,动力室居中,战斗室在后,战斗室的空间较大,主动轮后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它的独到之处。由于火炮的身管较长,尽管战斗室已经后移,但是,炮口仍然超出前甲板1.22m,这一点对战车过障碍很不利。战斗室顶部有车长用指挥塔,车长可以站在指挥塔里观察目标和行驶路线。车体后甲板上有一个较大的圆形舱门,乘员进出车内主要通过这个舱门。其主要武器为1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Pak43型88mm加农炮,火炮全长6686mm,炮身长6300mm,为71倍口径长,总重量2200kg。火炮的俯仰角为-8°~ 14",炮口处装有双级炮口制退器,以减小火炮射击时的后坐距离。所用的弹种为穿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55发(一说50发)。其39/1型穿甲弹的初速为1000m/s,最大射程达5000m。它可以在2 8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T-34-85坦克的主装甲;在3000m的距离上,击穿M4坦克的主装甲。这在二战期间,算得上是“超一流的性能"了。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技能(斐迪南坦克歼击车)(3)

估计波尔舍博士对电传动装置情有独钟,既然能在“鼠”式超重型坦克上采用电传动装置,那么,在重型“象”式坦克歼击车上采用电传动装置,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如果采用一台大功率的发电机,其轴向尺寸势必太长,像“鼠”式坦克那样。再说,采用电传动装置,发电机的位置可灵活布置,这种“发电机在前,发动机居中,电动机在后”的布置方式就很有创意。不过,这种双套动力一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理论上一个突出的缺点是保持直线行驶的方向性差。由于两侧履带上的行驶阻力不可能完全一样,当一侧地面阻力增加时,要求能立即增大这一侧的发动机动力、发电机电流和电动机扭矩。从二战期间的技术水平看,想保持两侧履带的卷绕速度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不过,从当时的记录影片看,“象”式并没有“扭秧歌”的现象,说明它的这个缺点不太严重。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技能(斐迪南坦克歼击车)(4)

车上左右有两个油箱,容量共为1080L。该车最大行程为150km,但在战斗情况下,仅能达到90km,不过还是比“虎”式重型坦克的最大行程稍大些。但其最大速度为20km/h,比“虎”式坦克还要慢。它的行动部分也很有特色。每侧有6个负重轮,每2个为一组,连接根纵向扭杆。这种成组纵向扭杆的悬挂方式很有创造性,它可以减少占用车内的空间,结构也比较紧凑,其缺点是动行程较小,抗冲击振动的能力要差些。它的诱导轮也算是独出心裁。一方面,将诱导轮的位置调得较高,有利于克服障碍物;另一方面,诱导轮又制成带齿的,十分希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防止履带“掉链子”,但是,其缺点是增大了履带的动力损失。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防护性能相当好,正面装甲厚达200mm, 可以抵御盟军任何坦克的攻击。战斗室的正面为单一装甲板,驾驶室正面为双层装甲板,用铆钉联接起来。除了正面装甲“厚度超群”之外,其余部位的装甲厚度只有30mm~80mm,所以,盟军的坦克和步兵还是可以针对它的薄弱部位“群起而攻之”。看来“象”式坦克歼击车的命运,并不比它的“表兄弟”一“虎”式重型坦克强多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