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

传承几百年《弟子规》被扒掉国学的虚假外衣,封建陋习显露无疑,一代又一代国人为其影响。当国学传统与新时代思想发生碰撞,争议便随之而来,沽名钓誉者趁机浑水摸鱼,用虚假和断章取义蛊惑世人,中饱私囊。

“假国学”害人匪浅,为官治国的封建迷信在时代进步下,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人文历史却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理应源远流长。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1)

一、“假国学”害人匪浅

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对《弟子规》并不陌生,它被誉为儒家经典著作,一直深受热捧,在国内各类课堂上也较为常见,但就是这样一部传承成百年的儒家著作,最近却饱受非议,我国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徐晋如这样评价它:《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假国学害死人。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2)

近几年来,国学逐渐火爆全国,掀起了一股“国学热”。集儒佛道思想精华于一身的南怀瑾、百年难遇的国学天才陈寅恪、上海流浪国学大师沈巍等等,都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

而在“国学热”中却混杂了一些现代沽名钓誉之辈,仅仅对国学一知半解便去教书育人,推崇一些只有自己信服的“假国学”、“伪国学”,误人子弟,害人匪浅。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3)

实际上,国学在我国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争议颇多。而对于无需咬文嚼字的普通人来说,国学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儒家学说,优秀的古代文化都可以称为国学。

其中“优秀”二字尤为重要,能够契合中国社会价值观念,陶冶情操,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才是值得我们去推崇的传统文化。

而优秀国学之外,国内的“假国学”遍地都是,这些“假国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断章取义,过分强调古人的某一思想,即使这一思想违背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毫不在意。所以,徐晋如评价这些假国学害死人。

近几年,最具典型的“假国学”就是所谓的“女德学校”。这些学校过分宣传古人的“男尊女卑”观念,甚至推崇“穿着暴露等于诱使男人强奸”的荒诞说法。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4)

这些学校打着国学的幌子招摇撞骗,中饱私囊,残害了很多花季少女。古人尚还对花木兰、梁红玉等一众女子英雄极为推崇,这些学校却是极力压制女性权利,令人愤恨不已。

如果说“女德学校”这一“假国学”离大多数人的生活比较远,那么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名言或成语,就能够看到“假国学”的影子。成语“以德报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很多人就将这一成语当作圣人的教诲挂在嘴边,在生活中也把其当作行为准则。

实际上,这一句话的原文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从句子整体来看,“以德报怨”只是一个铺垫,真正的结论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待恶人要以正确的方法回击,对待善人才以善良来回应。假国学正是用这种断章取义的方式,宣扬了错误的价值观,让很多人奉为圭臬,其危害性可见一斑。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5)

二、《弟子规》的扭曲价值观

《弟子规》被徐晋如批为一大毒草也是这一原因。《弟子规》是清朝一个名叫李毓秀的秀才所作,原名是《训蒙文》。

《弟子规》的内容较为广泛,注重的是对人日常行为举止的约束,而不是规范人的思想,与《增广贤文》比较像,但是与《增广贤文》相比太过偏激,其中很多言论都与儒家思想相悖。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6)

李毓秀

《弟子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儒家孝悌之道。其中很多话表面上是对父母孝顺,实则推敲之下所传达的思想过于偏激,即使放在古代也并不合适。

每一个人都会有人性丑恶的一面,父母也不例外父母如果命令儿女杀人放火,卖身抢劫,儿女也要听从吗?

现如今的中国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够有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很少有父母希望子女在外闯荡,只想自己老了的时候子女能在身边陪伴。因此,因坚持创业和父母闹翻的年轻人不计其数。

这些创业年轻人中的成功者不在少数,而正是这些前赴后继的年轻人所展现出的朝气蓬勃,才促使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发展,这些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7)

如果按《弟子规》的说法,万事无条件听从父母意愿,留在父母身边贪图安逸,那将会有多少人才被埋没?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力又从何而来?

倘若父母犯了错误,子女应该指出来,但是如果父母恼羞成怒打了子女的话,子女就要毫无怨言地接受。犯了错误的父母却能够理直气壮地打人,这又是什么道理?父母又怎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以后加以改正呢?

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弟子规》推崇的是一种并不平等的家庭关系,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这实际上是古代封建皇权意识在家庭中的体现。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8)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本来就是一个落魄秀才,虽然一生没有功名,但是他的思想已经被封建君权禁锢住,唯上是从的观念也一直影响着他,所以,《弟子规》中,尽是他的奴性思想的影子。

君贵臣轻是中国传统皇权制度传承几千年,最为显著的特点。这样的陈旧封建思想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废除,《弟子规》却如同一只漏网之鱼,用国学作为伪装,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颗大毒草,一直残害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现如今的《弟子规》还在各类国学课堂上被奉为圭臬,实在是整个中国国学界的一大悲哀。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9)

三、国学发展之路道阻且长

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社会对于国学的争议就一直未曾停止,旧时代的思想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悖,难以生存。改革开放以后,传统国学更是被用涌进的西方文化所替代,直到最近几年,国学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而关于国学的争议却从未消失甚至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假国学”的泛滥。国内所谓的“国学大师”太多,“国学热”带来的教育热潮让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很多所谓的“国学大师”本身就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国学一知半解,甚至有很多错误的理解,但是仍旧将自己包装成世外高人的模样,用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向学生宣扬错误观念,信服者也越来越多。

今日分享国学经典解析弟子规 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10)

“国学大师”们名利双收,可整个国学界都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全社会对国学批判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多,国学的前景堪忧。而支撑着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思想真的是错的吗?

并不尽然,传统思想中的为官治国思想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这是古人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当今时代理应抛弃的内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却是万万不可抛弃的。

真正的国学应该化作学习者的文化修养和传统知识,却不应该成为学习者畏首畏尾的道德枷锁,当国学真正能够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国学才能再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