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坝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得人心实打实接地气)

来源:【安顺日报-掌上安顺】

当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屯堡文化与现代激情火热的篮球运动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从中午就开始的球赛、现代化设施齐全的篮球场、人山人海的观众欢呼呐喊、场外叫卖吆喝声四起的小摊贩…2023年新春伊始,一场没有造势宣传,没有商业广告,只在群众和球迷间口口相传中的精彩“村BA”刷屏各大短视频和社交网络平台。

六坝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得人心实打实接地气)(1)

赛场上,运动员们激烈地对决

“快来天龙镇看球咯,今天‘野球帝’张照洋上场了,比赛精彩得很!”

“看比赛、听山歌、赏地戏、游古镇、品美食,这个春节的娱乐活动简直是被天龙镇‘承包’了。”

……

“从篮板下到主席台前”

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围观,更有不少篮球爱好者从铜仁、遵义等地慕名驱车而来,热烈的氛围让郑斌恨不得再年轻二十岁能在赛场上继续挥洒汗水。

郑斌是天龙镇天龙村村委的文书,在村委工作多年的他另一个身份是此次天龙镇第十五届“天台山杯”男子篮球锦标赛组委会的副组长。“别看我现在身材走样,可只要一上场,我可不输给这些年纪十七八的年轻小伙子。”郑斌笑称说,他曾经和其大哥驱车到黔南州惠水县,因为对路况不熟,导航走错路而只抱憾看了一场只剩18秒颁奖仪式就结束了的球赛,而这足以见其对篮球运动深深的喜爱。

六坝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得人心实打实接地气)(2)

赛场上,运动员们激烈地对决

爱钻研、肯学习、对活跃在赛场的在职篮球运动员、“野球运动员”以及各类赛事如数家珍。郑斌培养同样喜爱篮球运动的儿子、侄子参与各类赛事裁判、计时计分工作,“有机会就要上场学习”是郑斌给子侄们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再是一有精彩球赛就会打电话让他回家吃饭“摆摆精彩比赛”的老岳父,郑斌说他们一家对篮球有着极深的情怀。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情怀让郑斌从篮板下走到了主席台前成为一名篮球比赛宣告员。“宣告员的身份不仅要求自己要对篮球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因为所处环境特殊,这就要求我要加强赛场和观众席上的掌控能力。”

六坝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得人心实打实接地气)(3)

本次篮球比赛,不少游客、球迷到天龙镇古镇游玩打卡。

说话间,郑斌掰着手指头数着他今年春节的总花销——88块钱:“在街上吃了两碗面、一碗粉、一碗炒饭,花了40块钱,另外买了六板草珊瑚含片花了48块钱。”扯着嗓子喊是他的常态:“猪扒戒肉业8号队员,只见他‘过五关斩六将’‘一条龙’上来,嘿!又是一个漂亮的2分球。”一口浓重的屯堡口音彰显出这场球赛的乡土气息。

“文化氛围和消费升级良性双循环”

天龙镇天龙村的篮球比赛可以追溯到1984年。

那时的球场就是天龙村铁路边的一个水泥球场,夏天打球一身灰和汗,冬天打球一身泥和浆。但不论怎样的天气都丝毫不影响场场观众爆满、人头攒动。“三年打两头”的赛事时间让当时的天龙篮球赛声名逐渐远播,从刚开始的十里八乡的群众参与,到近几年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各地爱好篮球运动的体育爱好者都会参赛。

六坝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得人心实打实接地气)(4)

屯堡地戏表演为比赛增加了文化氛围

现在的赛场,告别了露天环境,变成了室内球场,宽敞的座位、崭新的篮板、醒目的显示大屏,计分也不再是人工翻页。“条件改善了,村民们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更高了,周边越来越多的球队都来参加比赛。”郑斌说,除了本地的球员,今年有来自省内外的56支球队,84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从大年初六到年二十三,每天平均5场赛事安排让球迷们直呼“过瘾”。

吴洋洋是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一名在校大学生,在这次的“村BA”比赛中,他和村里32名年轻人组成了志愿服务队,换了一个身份,他们不再是亲戚朋友眼中“谁家的小娃娃”,而是观众席周围的现场秩序维护员、比赛场上来回奔跑的裁判员、主席台旁紧盯赛事比分变化的计时计分员…赛事结束后,吴洋洋和同伴们被天龙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志愿者”,这也为他这学期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划上了圆满句号。

六坝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得人心实打实接地气)(5)

身着明艳服饰的屯堡小嬢嬢

据天龙镇政府初步统计,在近半个月的比赛时间里,场均观众超过1.5万人。因场地限制,每天未能进入现场而在外围徘徊的群众就有几千人。不少群众在距离球场几十米的天龙古镇、天台山拍照“打卡”,“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来过”。

“人可太多了,那几天我家两个马烧腊摊位每天最少营业收入在16000元以上。”说起比赛期间的生意天龙屯堡胡老三马烧腊老板陈思雨喜笑颜开。

“吃住玩用在天龙”。激烈的比赛与现场火热的地摊经济形成鲜明的映衬,村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氛围很好,给平静许久的乡村带来了经济活力。天龙镇天龙村党支部书记郑金珠告诉记者,整个赛事赛程,带动天龙镇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增收700余万元。

“‘村BA’火了,下一步咋干?”

有人评价,“村BA”的火爆是偶然中的必然,折射出农村地区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追求。

在解决温饱后,群众的腰包有了闲钱,自然就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万事万物顺应其发展,于是,根植乡土,底蕴更深厚的乡土体育运动就有了其发光亮彩之处。

六坝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得人心实打实接地气)(6)

热情好客的屯堡姨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为我们今后发展乡土体育指明了方向。”平坝区天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明华说,在乡村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

“跳跳广场舞、投投篮球,再摆摆家常,总比在沙发上围着炉子嗑葵花,在麻将桌上打几把麻将要健康、实在得多。我们村现在风景漂亮、环境干净,每天的赛事,屯堡姨妈们还会穿上‘凤阳汉装’唱山歌助兴,希望给来到天龙的每一个人都留下好印象。”热情好客、积极向上的屯堡群众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600多年,在这里发展、延续乡村体育,除了好玩、好看,更是沉浸式感受农村发展,领略村民精神风貌的一种鲜活方式和窗口。

六坝镇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得人心实打实接地气)(7)

参与活动的志愿者

“赛事搭台,经济唱戏,借助赛事影响力和关注度,将天龙镇体育特色村镇升级为‘网红打卡胜地’,借力网红经济和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吸引流量,推动乡村民宿业、餐饮业、旅游业等全面发展,留住游客消费,实现消费升级。”明华说,在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农民体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并对做好农民体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以赛为媒,再串联歌舞表演、旅游推介、农特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辐射效应,对于助推乡村振兴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在赛事中将健身、旅游休闲、农产品销售等元素‘串珠成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对于下一届的赛事,郑斌、明华他们都希望能再继续总结经验,以农旅结合、体旅结合、文旅结合的方式,让这种自上而下都散发着浓浓乡土气的体育盛宴能在乡村蓬勃兴起。

记者手记

全面乡村振兴,体育不能缺位。

在人们固守的观念里,体育运动似乎是“城里人”的专属,和乡村振兴是一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简单的说,农民下地干农活,不也是一种体力劳动,在山林地间挥舞着锄头,虽单调,但仍增强了体质,健康了身心。

通过这次采访,记者切身感受到,随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登上大舞台,农村经济得到稳定可持续发展,农民体育健身需求越来越迫切。现在的农村,各村都修建、完善大小不一的村民活动广场,各类体育设施投放使用,乡村面貌得到改善和提升,群众的精气神也就更足了。

在农忙时得到放松,在农闲时保持运动,增强体质。天龙镇天龙村连续举办十五届的篮球赛事虽然谈不上有多专业,但却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更容易被村民所喜爱、所追捧。可见,体育健身能够让人愉悦身心,提高村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文化体育的同步发展。党委政府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新农村的同时,适配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帮助各村挖掘传统的、本土的文化遗存,努力搭建好乡村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也推动体育振兴和文化振兴。

我们相信,当体育不再追求奖牌,来到朴实的乡间,走进老百姓的身边,将会呈现一幅别样且幸福的景象。(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桂传念)

编辑:顾宇

二审:李隽

三审:徐昕

本文来自【安顺日报-掌上安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