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上面讲的人生智慧(黄帝内经3长而敦敏)

#创作挑战赛#

黄帝内经上面讲的人生智慧(黄帝内经3长而敦敏)(1)

原文: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译文:长大后因敦厚诚信,故成贤明之皇帝,因具土之厚实故名黄帝。

长而敦敏:

“敦”是积聚的意思,引申为“形成”。敦,动词,积聚,聚集,聚拢。古通屯,入驻,屯积,引申为劣实,积累。

敦,是不动、不变的意思;敏,是变动、变化的意思。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心”;在这个不变的东西之外,其他所有东西都是分分秒秒都在变的。

《心经》里说: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只有是让自己沉静下来,才能恢复“生而神灵”的觉察力,这与黄帝内经是一致的。我们的修行就是去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属于那个不变的东西就是自己,自己的内心!

“敦”,也指下盘特别稳,所以读懂黄帝内经,肯定要去练一些道家的功法,比如说要站桩,或静坐。道家站桩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气沉丹田”、“虚其心,实其腑”、“离中虚,坎中满”。

黄帝内经上面讲的人生智慧(黄帝内经3长而敦敏)(2)

离是心,心火,坎是肾,就是丹田。把人保持一个什么样状态呢?就是下盘稳,就像那个不倒翁似的,有生根,此时丹田才是充满的。当这个丹田充满的时候,有虚就有实,虚的地方,我们叫“虚其心”。

现在人就是坎中虚,因为把自己的肾精流失掉了,肾是虚的。心火蒸腾得特别厉害,虚火特别旺。真正养生的人是要“离中虚”,心很虚,虚心,实腑,肾精很足。

“敦敏”就是说了心、肾两个的状态。“敦”就是肾精很足,“敏”,当心很虚的时候这个感觉就非常的敏锐,所以这种状态下容易出慧,所以这叫“长而敦敏”。

“长而敦敏”,很多解释说:这个人很敦厚,敏捷。“敦”字如何理解?另外一种解读:下面是平地,上面是一个凸出地面的圆形的小山包。外观显得方正厚重,给人一种厚重厚实感。敦字来表示一个人有土德。“黄色”主土,位于中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所以“敦”字隐喻了黄帝具有土德。《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敏”就是快的意思,说黄帝行动很敏捷,反应速度很快。如果把“敦”和“敏”合起来解读,就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说这个人有静气,有稳重稳厚之气,我们形容为“重如泰山,动如脱兔”,黄帝恰恰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黄帝内经上面讲的人生智慧(黄帝内经3长而敦敏)(3)

成而登天:

“成”全面地概括了黄帝在在华夏生活的百年里辉煌的人生成就。他为为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军事上,打败蚩尤,联合炎帝,形成了华夏民族,所以我们叫炎黄子孙;政治上,逐步构建了的从氏落部族到有国家组织机构形态的中国;经济上,推动了科技快速的发展;文化上,把中华民族的文明,从伏羲以后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奠定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基础;品德上,到现在都是高山仰止,后人不可企及。

“成”,就是大成就。黄帝完成了在地球上的使命以后,最后登天了。《黄帝内经》的很多注解本可能是受到意识形态、无神论的影响,所以解释“成而登天”:他后来事业很成功,当上了皇帝,成了天子。这么理解显然不契合《黄帝内经》的内容。黄帝完成了传承文明的使命以后,就要回家。实际上,黄帝的家在维度更高的空间,登天,不是“登上天子之位”。

有一个成语叫做“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所有的一切,最终终将归于大地,化成尘土。黄帝的“登天”就是另外一种归宿和境界,或者说,是另一种人生的超越。

“成而登天”意味着黄帝最终有着很大的人生成就。这种成就,是传统文化的最高人文追求。

此外,张介宾解释成而登天,谓治功成,天年尽,在位百年,寿百十一岁而升遐也。凡人之死,魂归于天。今人云死为升天者,盖本诸此。世传黄帝后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而白日升天者,似涉于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