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投票选出来的吗(粤语差一票就当选普通话)

何谓"普通话"?按照其字面意思来讲,就是在中国普遍共通之话,又叫现代标准汉语,这是一种以北方话作为基础,同时吸纳全国各地部分语言特色的方言。

关于普通话,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着诸多说法,流传较广的就是关于粤语一票之差惜败北方话未能晋升,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民国之初确定国语时,因孙中山先生是广东人,所以很多人提议将粤语作为民国国语,但被先生以稳定中国大局为重拒绝。当然这只是一场传言,实际上普通话干系重大,并不是一次投票就能决定的。

普通话是投票选出来的吗(粤语差一票就当选普通话)(1)

普通话的前尘往事

在东周时期,洛阳语就成为了当时的"普通话",只不过它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雅言。孔子在鲁国讲学时用的就是雅言,在《论语》中就有过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之后,汉、晋皆以雅言作为国语。

隋朝时编有《切韵》,以洛阳雅音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秦音。唐朝依据《切韵》制定了《唐韵》,并且有过规定,科考时必须使用唐韵。后宋朝又在《唐韵》之上制定了《广韵》。

及至元代,朝廷要求全国教育必须使用大都语,大都话在元代就相当于我国现在普通话的地位,并且它也是近代普通话的"最初版本"。

普通话是投票选出来的吗(粤语差一票就当选普通话)(2)

皆是方言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有着七大方言,包括官话、粤语、吴语、赣语、闽语(又可分为闽南话和闽东话)、湘语、客家话,这还只是在中国汉族语言里的划分,而在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可想而知,若是细细划分中国不知要有多少种方言。

形成方言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社会的影响,历史的变迁,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一种方言就代表了一种地方文化,昭示着这个地区的古往今来,这是语言的魅力。

"普通话"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末期,1902年,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吴汝沦前往日本进行考察,期间有日本人与他谈论语言统一之重要,谈话中就提到了"普通话"一词,并且告诉吴汝沦中国想要进步应当推行国语的统一。

1904年,我国女革命家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拟定过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运用了"普通话"一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通用语,方便全国各地的人沟通交流,新中国成立后就决定将现代标准汉语改称普通话,现今我们所讲的普通话就是来自北方官话,它以北京语音为主。

普通话是投票选出来的吗(粤语差一票就当选普通话)(3)

粤语的由来

粤语,俗称白话,又叫广东话,它在国内外都颇有名气,以粤语演唱的歌曲,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不知出现多少经典,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直至今日,粤语仍然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特色,是保留古汉语成分最多的一种方言,它带有特殊韵味的九声六调在耳边回响时,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五千年前的岭南苍梧。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开始南征百越,占据岭南后又迁移人口到此,在给这里带来文明之火的同时,也在同化着这片土地。

西晋时期五胡乱华,北方一度落入外族之手,中原地区大乱,大批汉人南迁,对当地语言带来不小的冲击。安史之乱后,中原汉人接连南下,进一步缩小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话的差异,,此时,粤语已和汉语十分相近。

粤语的声调不同于北方官话,在语法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现代标准汉语的语法,粤语习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后,诸如"菜干"、"鱼生"、"水大"等等。

普通话是投票选出来的吗(粤语差一票就当选普通话)(4)

传言的真相

关于民间一直流传的关于粤语"一票之差"就能当选为普通话其实是不可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地理上来看,北京是全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话作为官话已经传播到全国,是被人民群众认可的通用语,北到黑龙江,南至云南贵州,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都在使用北京话。

第2, 从人数来看,民国时期大约有八亿人在说北方方言,而粤语的使用者只有不到四千万,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行普通话,更好的选择应是北方方言,而非粤语。

第3, 民国时期,由蔡元培主持召开的读音统一会议,会议的主旨为"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会议上共有80人出席,其中教育部任命的有50人,江苏省17人,浙江省9人,直隶省7人,福建、湖南、广东省各有四人出席,从这点来看,粤语被选为普通话的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以后我们再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时,一笑了之即可,万不能当真的。

普通话是投票选出来的吗(粤语差一票就当选普通话)(5)

真正的对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初期定都于南京,南京话开始大行其道。及至永乐年间蒙古势力蠢蠢欲动,在南京朝廷鞭长莫及,于是永乐帝带着十几万人迁都到北京,而在这十几万人中有一半都是讲南京话的南京本地人。

迁都后,北京官话一直受到南京话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永乐帝上朝时讲的也是南京话,所以有学者认为在明代存在南北两种官方,但以南京话为主流。

清朝也以北京作为都城,在清朝初期,贵族圈子交往仍然使用南京官话。及至1728年,雍正帝设立正音馆,下令以北京话作为国语,北京话的地位和影响力才逐渐的超越南京话。及至清朝末期,"普通话"一词开始传入中国。

民国时期,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他组织成立了读音统一会,与会人员共80人,其中江浙就有25人,看起来南京话的胜算很大。

普通话是投票选出来的吗(粤语差一票就当选普通话)(6)

蔡元培

但这个会员的组成受到来自北方直隶省的语言学家王照的强烈质疑,整个会议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最后会议决定采用一省一票制,结果还是北京话脱颖而出。这样看来,相比于粤语,南京话差点上位的说法或许更可信一些。

普通话的确定,不是由某些人简单的投票决定,而要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听到人民群众的心声,顺应历史潮流,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且总理曾明确表示,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排除方言带来的阻碍,促进沟通交流,而不是消灭方言,这两者不可混为一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容乃大,它有足够的土壤让这些语言文化扎地生根,茁壮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