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预产期还没有生孩子预兆(有了产兆不一定会生)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是在恰好十月当天分娩的宝宝是少之又少,研究提示预产期只是一个假想的分娩时间点,由根据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计算的第280天为预产期(前提是月经周期在28天的宝妈)。预产期当天出生的宝宝只有5%,也就是讲100个宝宝里面只有5个宝宝会在预产期当天分娩。而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在38-42周之间分娩发动的。

到了预产期还没有生孩子预兆(有了产兆不一定会生)(1)

对于很多初产妇来讲,分娩是陌生的,自己所能获得的分娩知识全是科普来的,而且是第一胎,往往会格外小心,一旦出现产兆便会赶紧去医院。

到了预产期还没有生孩子预兆(有了产兆不一定会生)(2)

临床上常见的产兆有下列几点:

  1. 不规则下腹痛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宫缩不紧,宫缩强度弱,宫缩没有渐进性的增强,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做的无用功,带来了不适感,可是这种宫缩是不会导致开宫口的。而且往往是晚上疼的厉害,白天就缓解。
  2. 下坠感 主要表现为胎头下降,呼吸及胃口会好转,此时是个备战阶段,宝妈们一定要好好休息,吃饱休息足,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毕竟生孩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量,信心。
  3. 见红(阴道少量出血或血性分泌物) 见红是由于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蜕膜剥离,导致周围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并经宫颈排出。可以表现为褐色分泌物(陈旧性),粉色或血性分泌物,甚至少量阴道流血。但是见红一定要与异常阴道出血鉴别,当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两个是妊娠期可怕的并发症,所以不能马虎,看到出血就一定认为是见红。见红后一般24-48小时发动,这只是大概率事件,不是说一定会发动。
  4. 足月破水 破水其实不是一种产兆,属于异常破水,正常情况下,破水应该在宫口近开全时,起到冲刷产道的作用,主要起消毒和润滑作用。而这里提到的破水,其实就是胎膜早破,在没有发动前,异常破水了。破水后宝妈一定要住院了,并会根据情况引产,正常情况下,一般会在12小时内发动,即使没有发动,很多医生会积极的让在破水后2小时开始引产(催产)。破水最大的风险不是羊水流光了,而是怕感染,不仅宝妈可能被感染,而且宝宝也可能被感染。宝宝一般会在破水后72小时分娩出。

到了预产期还没有生孩子预兆(有了产兆不一定会生)(3)

除了破水,是一个铁定要生的依据,毕竟医生是不会让一个破水的宝妈,72小时还没有生出来的,那么感染的概率会直线上升。其他的产兆比如不规则下腹痛,见红,下坠感都是不可靠的,都只是提示先兆临产,而不是临产。先兆临产只是提示临产可能,但是也有可能不发展为临产。很多宝妈为此就被骗过多次,晚上肚子痛的很紧,于是匆匆来住院,可是到了白天,就没有宫缩了,之后观察几天也没有动静,只能出院。至于见红就更多了,甚至有些见红了,一个月都每生的。

到了预产期还没有生孩子预兆(有了产兆不一定会生)(4)

那么当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才提示宝宝真的要生了,这个症状不是特别好描述,专业术语就是临产,当宫缩持续时间大于30秒,宫缩间歇时间5-6分钟,强度渐进性的增强,同时伴有宫颈管的消退,宫口的扩张,胎头的下降。看到这么多的属于估计宝妈们被弄糊涂了吧,其实讲的通俗点就是,宫缩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宫缩间歇时间越来越短,宫缩强度越来越强。下面分别来解释介绍这三个越来越:

宫缩持续时间越来长

宫缩持续时间,就是子宫硬起来的时间长短,主要监测手段就是胎心监护的宫缩压探头,也可以用手触摸来评估宫缩持续时间,而对于宝妈来讲,最直接的算法就是从出现疼痛到疼痛结束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应该是越来越长。

宫缩间歇时间越来越短

宫缩间歇时间,就是前一次宫缩的结束到这次宫缩开始的时间段,理论上讲应该是越来越短,讲的俗套点就是一次痛好后到另一次开始痛的时间段越来越短。但是再怎么短,也会有间歇的。

宫缩强度越来越强

宫缩强调主要表现为宫腔压力,从开始的20-30mmhg,会慢慢增强到40-60mmhg,甚至到达100mmhg。直白一点就是疼痛的强度越来越痛,甚至难以忍受,可是现在有了分娩镇痛,阵痛的强度会下降。

到了预产期还没有生孩子预兆(有了产兆不一定会生)(5)

总结,大部分宝妈一般会在38-42周之间发动,也就是讲在怀孕38周以后,就可能随时要生了,发动前会出现一些产兆,比如见红,不规则宫缩,下坠感等,但是有产兆不一定提示要生了,只有当出现宫缩越来越紧,宫缩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宫缩强度越来越强,才提示真的要生了。祝好孕。

到了预产期还没有生孩子预兆(有了产兆不一定会生)(6)

知识创造价值,专业产科医生为你的孕期保驾护航,每日更新孕期科普,不定期孕期疑惑解答。专业推算孕周,评估胎儿体重,规化产检。带给你们一个愉快的孕期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