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礼和握手的区别(握手与拱手来历与意义)

握手与拱手来历与意义

早在先秦时期的丧葬礼俗中,就有“握手”一称。它是用黑色带子系在死者手臂上的物品。《新唐书·礼乐志》和《大明全典·表礼》等古籍都记载丧葬中“握手”的规定。古人举行殡殓仪式时,要往死者嘴里放钱币,谷物等,表示死后有吃有花,所放之物称“含”。往死者耳朵里塞棉球,表示不闻阴间鬼哭狼嚎,此填充物称“充耳”。而要死者手中拿着玉,或者其它物品,表示不能让死者两手空空前往另一个世界,此物称为“握手”。直到晚清,“握手”依然被用作丧葬礼仪式。

但“握手”不仅仅特指葬仪式的专用词,同时也是交流传达信任信息的仪式词语。握手与拱手是社交礼仪是现代社会中两种结交或告别的礼仪仪式。据有关专家的考证,拱手礼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是一种交流比较平凡的礼节。握手礼节具说是海外泊来的礼节,但也有人考证仍然可以在我国各民族交往礼仪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只不过当初不叫握手(“握手”一词成为了葬礼中的专用名词了)而叫执手,在古典小说中是常见的。

握手礼仪应该追溯到“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人们手里经常拿着棍棒或石头等武器,准备去狩猎或打仗。当在路上碰到不属于自己部落的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手掌让对方摸手心,以表示亲近问候之意。摸手掌心就此沿袭下来了,也就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了。又据说握手礼仪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打仗的骑兵都载着盔甲,全身除两只眼睛外,其余部分都包裹在铁甲中,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如果士兵要表示友好,便脱下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并互相握一下,表示和平。发展到后来,交战双方一旦坐下来和谈,都会伸出手去表示真诚地和解的意思。

笔者以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太准确,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是应该而且能够创造出来这种“握手”礼节的。古时,只是拱手礼在交往过程中占据了时尚礼节的主导地位。而握手礼仪也因中国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清”等诸多清规戒律的限定,使男女间的握手几乎不能成为可能。我们民族的历史上不是有贞节女的手指被陌生男人碰过而要断其指以示清白吗?《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两部不同国度的小说中都有很多礼仪的描写。我们在读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时就真的感觉到好像在读一部中国小说那么亲切。这是因为《源氏物语》中充满着浓郁的中国的“拱手”或“施礼(道万福)”的礼仪文化。从这两部小说中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握手礼节,在封建社会中逐渐成为比较边缘的一种社交礼仪文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拱手礼指两手合抱致敬。拱手礼又名长揖,是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最重要的礼节之一。行此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自上而下。《论语、微子》中有“子路拱手而立。”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在礼节交往上有很多的讲究,而且形成了一种十分严格的礼仪文化。就以拱手礼为例,充分显示出尊重和平等的礼仪,肌肤不相接触,又显得十分卫生。而女子与陌生男人的见面礼却是道一个万福的尊重礼节。在古时,这种“道万福”就显得该女子十分雅致,有教养。如果在古时,有女子一见陌生男人,就立即伸出手去行一个握手礼,这女子必然被视为轻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约定成俗地形成了一套礼仪文化。同样,国外各民族也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本民族同其它民族不同的礼仪文化。如果,某一天,一个外国友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搂着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子行拥抱礼节,这个中国女孩子肯定是受不了的。但在有些国外,这种行拥抱礼却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普通交往的礼仪。以当今习以为常的握手礼为例,一般男士与女士握手也得等女士先伸出手来,然后男士再伸出手去与女士轻轻地握一下也就可以了。那种用了很大力度与女士握手会使男士的形象,在女士的心目中立即矮了下去。

相约俗成的礼仪文化,在不同地域环境里又有不同的相约成俗的规定。细分起来包括:个人、家庭、学校、民族习俗、社交、公务、商业、体育、军队、外事、宗教等十多类。尊不尊重别的民族相约成俗的礼节,应该是本民族文明素养的具体表现,是衡量一个民族礼仪文化,以及整个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把尺子。因为,世界各民族的礼仪文化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宝贵的文化积累。

礼仪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不管是“握手与拱手,”只要因地因时因事处理得宜,待人以礼,尊重他人,这些都是当代人应有的文明风范。(文\简以模)

拱手礼和握手的区别(握手与拱手来历与意义)(1)

拱手礼和握手的区别(握手与拱手来历与意义)(2)

拱手礼和握手的区别(握手与拱手来历与意义)(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