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哥唐牛儿(小人物郓哥唐牛儿)

郓哥唐牛儿(小人物郓哥唐牛儿)(1)

郓哥和唐牛儿是《水浒》中的小人物。两个人的故事,有不少相似之处。

说他们小,自然有年龄小的意思。郓哥才十五岁,唐牛儿与他差不多。与《水浒》中那些成年人相比,他们只是社会少年。二人的故事,都体现出小孩子的特点。如果是成年人,人家宋江在自己小老婆家中,你夜里闯过去干嘛,被闫婆打出来,那是很自然的事。西门庆和潘金莲正在幽会,你过去找他,能有什么好结果!这些事,在小孩子那里,就可以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了。

说他们小,更在于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穷苦人,而不是官家或巨商的公子哥儿。由于出身的原因,他们早早地走向社会,承担起挣钱养家的责任。郓哥本姓乔,本不是阳谷人,因为上辈做军,他生在郓州,因此呼他“郓哥”。郓哥的父亲年迈,自己无力养家糊口,还要靠郓哥卖梨弄点钱过活。唐牛儿是郓城县一个卖糟腌的,也就是卖淹咸菜的,他和郓哥最多算个小商小贩。

他们没有条件读书,不可能有较高的文化思维,更不可能有知始察今的深远眼光和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他们浸淫于世俗社会环境中,接受的是世俗观念,甚至沾染不良习气。唐牛儿就常常赌博。那天夜里,他正是“正钱输了,没做道理处”,才去阎婆惜处找宋江的,没想到被闫婆打出来。

他们做点小买卖、用点小聪明糊口养家,也就心满意足了。“唐牛儿时常在街上只是帮闲,常常得宋江赍助他;但有些公事去告诉宋江,也落得几贯钱使;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郓哥卖梨“时常得西门庆赍发他些盘缠”。那天,他正是“要寻大官人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才找到王婆处,发现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武松让他当证人,他可以当,但首先提出养老爹的事。得了武松的银子,他才感觉“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便陪待他吃官司也不妨!”武松也看到了郓哥的这一点,所以他对郓哥说:“兄弟,你虽年纪幼小,倒有养家孝顺之心。却才与你这些银子,且做盘缠。我有用着你处,事务了毕时,我再与你十四五两银子做本钱”。在这种情况下,郓哥才把捉奸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他们二人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郓哥的形象要比唐牛儿的形象丰满得多,也可爱得多。唐牛儿是为赌弄钱,郓哥却没有恶习,他只是苦于生计,只要养得了老爹,就什么也不想了。唐牛儿粗疏些,郓哥则精明些。郓哥不直接把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奸情告诉武大郎,却开玩笑似地主动引着武大郎来问他。武大郎要送他炊饼,他却说:“炊饼不济事,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见武大郎心急,郓哥冷静地说:“且不要慌;等我一发吃了,却说与你。你却不要气苦。我自帮你打捉。”武大郎闻知奸情就要去捉奸,郓哥却分析利害:“你老大一个人,原来没些见识!那王婆老狗恁麽利害怕人,你如何出得他手!他须三人也有个暗号,见你入来拿他,把你老婆藏过了。那西门庆须了得!打你这般二十来个,若捉他的不着,乾吃他一顿拳头。他又有钱有势,反告了一纸状子,你便用吃他一场官司,又没人做主,乾结果了你!”他向武大郎提出了一个智取的方案:“明朝你便少做些炊饼出来卖,我便在巷口等你。若是见西门庆入去时,我便来叫你。你便挑着担儿,只在左近等我。我便先去惹那老狗。必然来打我,我便将篮儿丢出街来。你便抢来。我便一头顶住那婆子。你便只顾奔入房里去,叫起屈来”。正是此计,使他们真的捉奸成双!

郓哥的故事要比唐牛儿的故事写得充分,写得妥贴。唐牛儿夜里去闫婆惜家,对故事的发展不产生逻辑上的影响。即使没有他出现,宋江一样杀掉闫婆惜。宋江杀惜被闫婆扭在县前,是唐牛儿帮宋江脱身,但,没有唐牛儿,宋江一样脱身。作为一个练过武的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想摆脱一个女人的拉扯,宋江自己也能办到的。郓哥的故事则不然,那是自然融入武松为兄报仇的整体情节中的,是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郓哥,武大郎就不知道奸情,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捉奸。如果没有郓哥,武松为兄报仇时就不可能掌握捉奸的祥情。

郓哥的结局要比唐牛儿的结局好。郓哥作为捉奸事件的见证人,当完证人就被释放回家了。唐牛儿本来对宋江杀人一事并不知情,只是记恨闫婆头天晚上打他才帮宋江走脱。宋江逃脱了,唐牛儿却被收在监中,差点成为官府掩护宋江的替罪羊。最后,还是被“问做成个‘故纵凶身在逃,’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

郓哥、唐牛儿虽然只是世俗社会的小人物,无缘成为英雄,但对他们的描写,却拓展了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使其更全面、更丰富、更精细、更好看,也更有说服力。如此说来,小人物自有大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