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为什么出现(这句标准中式英语)

其他国家的人说英语,通常都在口音和句式方面带有浓厚的母语痕迹。最为著名的“外国人英语”就属“洋泾滨英语(中式英语)”和“印度英语”,还有人为中式英语创造了一个单词“Chinish”。

关于中式英语的段子很多,比如“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意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如“You go no go,no go I go”,意思是“你去不去,不去我去”。这毕竟是段子,没人会在生活中正式使用。可是,有句华人创造的中式英语在英语国家十分流行,那就是“Long time no see”,意思为“好久不见”。

Long time no see这个句式其实并不符合英语语法,甚至可以说有语法错误。这个句子据说最早是1843年出现在一本名为《詹姆斯·坎贝尔上校在锡兰的远足、冒险和田野活动》的出版物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妈妈很久没有见到妻子,想到科伦坡去看妻子。”里面用的就是Long time no see。1901年署名为德拉南的作者写的书《在平原和山区的三十一年》,里面描述美洲原住民男子打招呼时用Long time no see。

更多研究者认为,这个词应该来自于广东人,从句子结构来看,是地道的中式英语。中国的熟人见面打招呼时,北方人和内地人喜欢用“吃了吗”,广东人却爱问“好耐冇見”,即“好久不见”。很可能是广东人跟英美人接触后在学习英语中自创的句子。这个中式英语句子被西方人以戏谑方式来模仿,并搬上文艺作品,最后居然被英语社会广泛接受。


中式英语为什么出现(这句标准中式英语)(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