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写滕王阁原因(南昌滕王阁随笔)

12月16日,笔者到滕王阁采风,想起了苏辙写的诗作《滕王阁》。我在前天和昨天连写两篇文章,解读了《滕王阁》里面的佳句。今天再写一篇文章,解读《滕王阁》里面的佳句:“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欧阳文忠公尝云王勃记文似俳,而唐人贵之如此何也。)”

王勃写滕王阁原因(南昌滕王阁随笔)(1)

俳,俳语,藻丽俳语,都是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的意思。欧阳文忠指的是欧阳修,他是苏辙和苏轼的老师。从苏辙的注释来看,恩师欧阳修曾经批评王勃的文章辞藻华丽却空洞无物,搞不懂唐朝人为何如此推崇王勃。现在问题来了:“欧阳修批评王勃是文人相轻,还是另有深意呢?”

首先说明一点,欧阳修肯定不会文人相轻。张方平是欧阳修的死对头,张方平发现苏家父子的才华之后,自觉无力举荐苏家父子。张方平写信给欧阳修,希望欧阳修举荐苏家父子。欧阳修发现苏家父子确实有才华,把跟张方平的恩怨放在一边,大力举荐苏家父子。苏轼和苏辙对欧阳修执学生之礼,尊欧阳修为恩师。

王勃写滕王阁原因(南昌滕王阁随笔)(2)

欧阳修批评王勃的话,应该是在给苏辙上课的时候讲的内容。欧阳修为什么会批评王勃的文章呢?这就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待问题。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和太学体文风激烈交锋,有点像金庸小说里面华山派“剑宗”与“气宗”的对决,双方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太学体文章喜欢堆砌辞藻,明明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他们偏偏要讲一大堆正确的废话。太学体不仅废话连篇,而且喜欢用生僻字,搞得人们读不懂他们的文章。举个例子,宋祁就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写成“震霆无暇掩聪”。

王勃写滕王阁原因(南昌滕王阁随笔)(3)

太学体喜欢卖弄辞藻,严重阻碍文学事业的发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等人,针对太学体文风发起了“古文运动”,史称唐宋八大家。其中的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被称为宋朝古文四家。

“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他们主张写文章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事情交代清楚,把道理讲清楚就可以了,没必要搞得花里胡哨。举两个例子,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家一看就能懂。大家一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知道欧阳修跟杨美眉去干羞羞脸的事情了。

王勃写滕王阁原因(南昌滕王阁随笔)(4)

韩愈、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他们遭到太学体的阻击,效果不是很好。欧阳修主考的嘉佑二年科举,被誉为“千年进士第一榜”。欧阳修在这一届科举里面,采用“古文体”取士,一个太学体也没录取。苏轼和苏辙、曾巩等才子,都在这一榜高中进士。

江西上饶市铅山县的刘辉,是太学体的领军人物,是公认的状元热门人选。刘辉遇到了欧阳修,非但没有考中状元,连进士都没有录取。皇榜公布之日,引起了举国哗然,太学体派纷纷抨击欧阳修阅卷不公。欧阳修顶着巨大的压力,才将古文运动推行下去。

王勃写滕王阁原因(南昌滕王阁随笔)(5)

到了下一届科举的时候,欧阳修再次担任阅卷官。欧阳修在考试之前就放出风声,本次科举凡是碰到写太学体的举子,一个也不录取。刘辉只能老老实实写古文体,结果金榜题名,成了铅山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王勃是太学体旗帜性人物,许多唐宋时期的文人,没有王勃的本事,却强行模仿王勃的文风,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欧阳修要推行古文运动,就必须批评王勃的文风。了解到这个时代背景,就知道欧阳修批评王勃,不是文人相轻,而是学术之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