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的自称是什么(为什么君王要这么称呼自己)

“人之所恶,为孤、寡、不谷”,人最讨厌什么?人最讨厌孤身寡人、没有人支持,也最讨厌人家骂他不善良、无德、人品太糟糕、福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代君王的自称是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君王的自称是什么(为什么君王要这么称呼自己)

古代君王的自称是什么

“人之所恶,为孤、寡、不谷”,人最讨厌什么?人最讨厌孤身寡人、没有人支持,也最讨厌人家骂他不善良、无德、人品太糟糕、福薄。

“而王公以为称”,但王公却以它们为自己的称号。为什么君王要这么称呼自己?前面说过,是因为谦虚低调,自己说自己是个什么都不懂、没有人支持的缺憾鬼。不过,老百姓就算想谦虚低调一点,也不能这么称呼自己。要是你在封建社会自称“孤”或“寡人”,不但会被人笑话,搞不好还会惹来杀身之祸。为什么?因为,这是皇帝的称号,你一个老百姓怎么能用?所以,在古代中国,这几个称呼对老百姓来说是禁忌。

“故物或损之而益”,所以,有些东西似乎是越少越好的。“损之”就是减少,“益”就是增益。看起来好像在减少,其实在增益。怎么样才算增益呢?得到某种好处,或者增加了福报,都算是增益。比如,你上供下施时看似减少了财富,其实增加了慈悲与智慧,也增加了福报和福德。这就是看似减少实则增益。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世界上最大的赚钱秘密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就是布施、做慈善。你布施得越多,在慈善事业上投入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最明显的就是邵逸夫,中国到处都有逸夫教学楼,很多县城都有好几座逸夫教学楼。据说,他在这方面的投入至少有二十五亿,除了教学楼,还捐资修建过图书馆、科技馆、文化艺术机构和医疗机构等等。而且,他在2002年设立了“邵逸夫奖”以及专门管理这个奖项的“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专门奖励一些在学术或科学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它跟诺贝尔奖一样,也是无国界的,不过它的奖项比较少,只有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三项,每项奖金过去是一百万美元,2016年增加到了一百六十万美元。

据统计,邵逸夫在慈善事业方面投入了超过一百亿港元,有趣的是,即使这样,他也还是很富有,他的财产好像怎么都用不完。他究竟有多少钱?谁也说不清。而且他非常长寿,2014年去世时,他已经一百零七岁了,从清朝一直走到了新时代。香港还没有回归中国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爵士称号,我们国家曾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而美国旧金山市也将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所以,这个人的福报非常大。这就叫“损之而益”——表面看来在减少自己的财富,其实成就了自己不朽的功德。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漠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