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塑造了一个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中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

自从《简爱》世以来,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读者,其中女性读者居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在维多利亚时代,由女性作家来创作小说并且以女性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十分难得。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对《简爱》的理解认识程度不够深刻,所以针对简爱的文学评论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简爱》是世界文学史上关于女性题材的小说中的经典著作。其中以简爱为代表的的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更是整部小说中闪光点。书中细腻地刻画出了简爱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反映出作者对于其所处时代的独特见解。

《简爱》中作者与简爱、现实与文学的重叠

《简爱》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最负盛名的一部经典的世界名著。在其故事发生于英国的十九世纪中叶。作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十九世世纪三十到四十年间,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阶级斗争日趋白热化,历史上著名的宪章运动就爆发在这个时代。当时虽然实行资本主义改革,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底层妇女仍然很难追求完全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并没有获得平等的权利。宪章运动的三次高潮,并没有提出男女平等的问题。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因贫穷和地位低下受尽社会的冷遇,有的受过高等文化的教育,但是没有财产。有的连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但是她们的最终归宿都是一致的:在农场、工厂、商店这些地方工作却拿着比男性群体要低很多的报酬终老一生。在此背景下,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简爱》,把不屈不挠、敢于与生活进行抗争的女性形象作为叙述的重点,反映了作者对女性人生的思考,还体现出作者超越时代的思想和人生追求。

简爱塑造了一个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中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1)

其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由此可见《简爱》一部具有具有自传色彩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反应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夏洛蒂勃朗特生于英国北部一个名叫约克郡哈沃斯小镇上的一个穷苦的家庭中,这个贫苦的家庭介于英国上下阶层之间,父亲是穷牧师,但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渊博的学识,对创作也有着极大的热情。夏洛蒂自幼就接受父亲的教导。其母亲性格温柔,心思细腻,也善于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这个贫困的家庭中夏洛蒂还有5个兄弟姐妹。在其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都爱好文学。可是命运没有眷顾着这个看似温馨实则脆弱的家庭。夏洛蒂幼年丧母,从此父亲变得沉默,疏于照料子女,将兄妹六人委托给他们的舅妈。后来兄妹6人全部被送到寄宿学校。姐妹三人长大以后,也都选择了与教育创作相关的工作,生活貌似已经朝着好的方面发展。甚至在1842年夏洛蒂为了开办完全自己的学校,带着妹妹来到布鲁塞尔学习外语。可是幸福总是与伤痛结伴而来,兄妹7人除了夏洛蒂之外全部染病去世,几乎承载着这个世界上全部对夏洛蒂温情的亲人几乎全都离他远去,只剩下夏洛蒂一人。而在《简爱》中,简爱似乎有着相类似的命运,作品中的简爱在接受父母、舅舅相继去世的打击之后,又被冷情的舅妈送进了孤儿院。长大后的简爱几经漂泊最终成为了罗彻斯特的家庭教师。在简爱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夏洛蒂童年的影子:曾经温馨的家庭生活,寄人篱下的苦楚,但是被文学海洋中汲取力量的她不愿意被这个社会所同化。向往自由的简爱同夏洛蒂一样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平等。

简爱塑造了一个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中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2)

女权主义思想的觉醒所折射的现实社会

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简爱和夏洛蒂身上同时存在的。在简爱身上体现出她具有矛盾、模糊的性别意识形态以及她对父权、夫权意识形态的抗拒、颠覆同时又妥协迎合的双重矛盾的态度。在女主人公身上,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她表现出的冷静自我的奋斗精神,另一方面也看到她过于虔诚和保守的思想。显然,性别颠覆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童年时期对待暴力、对虚伪冷漠的初步反抗,到少年时期在孤儿院恶劣环境下坚忍性格的养成,到成年时期面对对平等爱情和个人尊严的追求,这种性别颠覆意识是逐步形成并且贯穿了简爱的一生。

简爱首先是以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在盖兹海德孤儿院里,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崇尚自我。面对在舅妈家受到的性别歧视和虐待,面对家里唯一的男性,她的表格约翰里德赤裸裸的排斥和恶意的毒打,简爱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抗争。简爱幼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压迫等级意识的抗议,她倔强顽强的捍卫着自己的属于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在孤儿院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简爱反而享受到了人生的平静。在生活贫困、精神压抑的环境下,简爱顽强的度过了她的少年时光,并成为了孤儿院的老师。简爱的性别颠覆意识和反抗精神最终集中到她遇到罗彻斯特时爆发开来。这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姻缘给简爱带来的对幸福的渴望,对平等和自由的热烈向往。而罗彻斯特的大男子主义精神只是把简爱当做一个玩物,一个自己的所属物品,敏感的自尊时时刻刻在提醒着简爱这段爱情的不平等,不和睦。她在爱情中是恐慌的,她在担心自己人格的彻底缺失。终于,简爱成长为一名具有明确性别颠覆意识的勇于追求自己独立人格的人。为了保持人格上的独立,她拒绝别人称她为“罗彻斯特夫人”,仍旧坚持教书为生,拒绝做罗彻斯特的情妇。

简爱塑造了一个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中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3)

这些反应充分体现了她自觉的自我意识。她宁愿在贫穷的乡下充当一名自由正直的乡村女教师,也不愿意成为任何人的附庸失去自我。简爱的选择表明,她不仅具有性别颠覆意识,而且还勇于挑战社会等级制度,维护自己的尊严并保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在英国众多的文学作品当中,从不缺少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身影,但是能够像简爱这般以平凡、卑微的身份勇于挑战强大的父权社会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也是简爱这个人物形象的个性魅力和现实意义所在。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作为女人的价值体验的感悟。而性别颠覆意识是特指在维多利大时代这种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男权社会中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片面狭隘的定义,同时对男权社会进行质疑和颠覆以追求女性的平等和自由的意识。简爱的这种女性意识的发展也多方面的折射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主义蓬勃发展以及女性争取平等和权利的意识的初步觉醒。任何一部作品,都会受到作者所处的时代的主流意识的影响。作品中的思想或多或少都会显示其与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的或迎合或反抗的关系。简爱对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叛逆与反抗,何尝不是作者本人在现实生活生活中的挣扎?更千万女性大众在维多利大时期的思考与反抗。

简爱塑造了一个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中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4)

作品中类似“裂缝”的不连贯的创作策略,十分具有哥特式的风格。这是出于现实中的作者用作品中的简爱来回应主流意识形态压力的一种方式。夏洛蒂用这样细腻又充满情感和斗争精神的笔触纪录下了包括简爱,包括自己,包括维多利亚时代的千万女性在资本主义转型时期为了追求未来所经历的痛苦和觉醒的历程。思想上的律动令简爱这个文学作品的形象成为了有血有肉的女性,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简爱形象的存在无异于是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西方社会中存在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的一种强烈质疑,小说中简爱与曼彻斯特的恋爱关系也是一种新型的男女关系。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性别颠覆的意识形态尽管还是模糊不成熟的,却给当时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的血液,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处于社会转型期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正在萌发的“情感结构”。

夏洛蒂在文中精心塑造了一位平凡又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简爱。是一位平民女作家站在社会进步的立场上,对当时的男权社会发出挑战,把对女性尊严的维护看得高于一切,是对当时不平等的爱情婚姻观发出抗议,更是19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女性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简爱这一形象变得高大,她身上闪现的女性意识犹如黑暗中的火把照亮的社会黑暗的角落,为广大女性点燃了希望的火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