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

申:有说像闪电形,又说为「神」。“申”与“神”应该是通用的。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猴子的代表人物非悟空莫属,外号有美猴王,齐天大圣,有孙外公,有弼马温等等,这只猴子现在在头条负责提问题。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1)

清 玉雕猴

自然界的猴子机智灵敏,顽皮滑稽,模仿能力极强,有着与人类极为相近的习性。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猴文化”已经形成一种观念形态,猴年生人的评价都是按照孙悟空的能耐范围定性的“精力旺盛,活泼好强,处事头脑灵活,敢于坚持真理;竞争意识强,从不随波逐流;女性更是聪明灵动,善解人意。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有创造性并具有吃苦精神,干事业常是大赢家,“猴”是大众化的“万能之神”。

猴的降临都是惊天动地的,“申猴”在十二时辰在行九,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

古人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那么就应该是天上的“神”在有事召唤,或者地下的人做错了什么,惹得“神”生气,要用这种方式警告他?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早期崇拜和宗教的萌芽意识,都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

后来,有一个“人”走出来,这个人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个是神话传说,后面再说,现实中这个人也许是部落的酋长,也许是部落的长老,或者是部落中最聪明的人。

他说他接到了“神”的旨意,他被选为“神”的代言人,可以解释和沟通老天打雷下雨或者刮风闪电的原因。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2)

良渚博物馆的泥塑

看着他若有皆是的态度,众人也分不清真假,恰恰这种人都会有着长期的生活经验,早期的人们唯一的信息渠道就是经验的堆积,在原始社会中简单枯燥的生活之余,他对星象或者一年四季的轮回交替都有着认真的总结和经验的累积,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就是这些人经验积累的延续。

他们用经验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以后,在部落和氏族群体中地位逐步提升,不用再参与辛苦的狩猎和耕种等繁重的劳作之中,为了突出自己与众人的差别,也为了体现出自己是唯一可以与“神”进行沟通的“人”,同时也为了体现出大家都在辛苦劳作时自己也没有怠慢休息,他们选择了一项最特殊的工作-“通灵”,这份工作即辛苦也简单,但是其他人却很难替代,他们应该是最早的“巫师”雏形。

这种人一般在每个部落都存在,并且延续了下来,这份工作一方面是拜神,定期与神灵沟通,一方面就是“磨制玉石”,换句话说,就是最早的“玉器雕刻大师”。

远古时的人们认为山、石、水都有灵性,拜之会保平安幸福。那个时期青铜器还没有出现,人类能找到最坚硬的工具都是从石头中选择,做成可以使用的工具和装饰佩戴的物品,从唯物主义出发,审美意识的形成对于最早的玉石的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切都是随着人类对玉石的实际应用开始而逐步完善的。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3)

原始社会石器打制的箭簇

旧石器时期,石器几乎都是切削器,敲打出来的,在使用和选择的过程中,石器是人类最早用于取火并成为护身和谋生的武器和工具,随着“人类”对石头的需要越来越多,石头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

自从旧石器向新石器开始过度以后,人类对石头的选择面更加扩大,从简单的打制开始进入到磨制的过程,又开始了以石作武器,以石做农耕工具和生活工具,开始了以石器狩猎和耕耘的工作,旧石器和新石器最大的区别,就是磨制的石器出现,早期的智人可以重复简单的磨制,在磨制的过程中,玉石的物理特征被使用者从石头中筛选出来,成为玉文化的萌芽阶段,开始了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象征。

这个阶段的“巫师”主要的工作就是从玉石中磨制特殊意义和造型的器物,作为与神灵沟通时的证明,或者用于链接神灵的“法器”,这些“巫术”的存在,将玉石从普通的石头中甄选出来,因此说,玉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玉文化也是人类最早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石广泛应用在农用工具、宅居和建筑,而玉却被用在的敬神、通灵的各个场合。“玉”来源于石,但是高于“石”,玉逐步走上神坛,成为部落特定人员和场合使用的物品。

对玉石的神化,是基于人们对各种石头品性的认识和利用。在传统的民俗中,玉和石都有驱邪庇护的作用,民间有以石头镇宅、筑墓、压坟的习俗。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4)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不要说我这是杜撰,我们在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考察中发现,当时的大墓几乎都是用石堆砌成,个别墓中有许多玉器、玉猪龙的配饰,这些人物的身份应该是部落的巫师和酋长的墓葬区,这些人也就是最早的“XX大圣”。

好了,说了这么多才转到”大圣“的头上,为什么说这么多玉文化的背景,因为玉雕的猴子题材不多,很多都是跟马一起“马上封侯”,或者“背背封侯”,简单直白,没有太多的可挖掘内容。

我们今天说的主角跟别人不一样,它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5)

孙行者 悟空

书中描述:孙悟空最早出生于石头当中,出身于海中的一座名山叫花果山,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之地。在那座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受天地孕育,产一石卵,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被称为“神猴”,神在何处?小说中介绍他是“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自然的杰作,聚万物之灵气,天然而育自然而发的,是大自然的杰作,其灵活机敏的禀赋生来具有。

首先,他有神的灵性和悟性。美猴王漂洋过海寻仙求道,在灵台山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菩提祖师收其为徒并把自己的绝活倾囊相授,其次,他有顽石一样的筋骨,刀枪不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将他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未损他毫发,他反而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他有超凡的本领,神奇的七十二般变化,无边的法力,上天入地,随心所欲。在西天取经前,天庭诸圣,无人能敌,这些都是人们赋予“猴”的神奇光环。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6)

悟空的故事拍了许多,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孙行者。

所有人心目中的西游,就是每个人自己人生的道路。

网上流传最多的段子:人到中年,感觉自己活成了一部《西游记》,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肚子,老沙的秃顶,唐僧的无能,九九八十一难一个都不能少,关键是还离西天越来越近!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那句却是周星驰《大话西游》里面的那句紫霞仙子的台词:“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7)

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向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虚无了,就同归来处了,

影视剧里悟空无忧无虑,无人能及,只是为了陪伴师父取经,颠沛流离,受尽磨难。常常在想:“悟空就没有追求吗?为什么能干者却多吃苦受累,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爱戴,而团队中其他缺憾明显的却能不断得到机会和眷顾?”小说有杜撰的成分,人生却没有。

西游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大圣来到南赡部洲之后,也想追求一下人生的目标,想要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进而得到一个能够“长生不老”的秘方,可是,结果却让孙悟空十分失望,原来所遇之人皆是名利之徒。

孙悟空大发感慨道:“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王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8)

短短八句话,就是孙悟空在拜师学艺的途中所闻所感,看似寻常,实则暗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含义之深丝毫不亚于后来的“九九八十一难”,看懂之后,足以让很多人震撼。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人生的价值,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

有未来是件很开心的事。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悟空

《西游记》第七回中悟空的一句名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把他的反抗精神推向了一个光辉的顶点,就像我们踌躇满志的走向社会时那种倔傲和不羁,而后来他向霸权(玉帝和如来)安排的游戏规则妥协,并最终依附其势力,也正像极了我们最后屈服于社会的现实,把理想抛到九霄云外,臣服于房贷和冷嘲热讽的讥笑,这难道不是每一个成年人的悲剧结局吗?

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就已经铺开,最终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个归宿,

有些选择项是由不得个人的,也不可能有重新开始,再来一次的按钮,

唯一的选择,只有在这些过程中做出自己的风采,少留一点遗憾,就像悟空,虽有火眼金睛和七十二变化的招数,最后也只会被“紧箍咒”所迫,一路上降妖伏魔,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9)

很庆幸我们的记忆中还有一个《西游记》,虽遇到九九八十一的磨难,但是作为神猴的悟空,作者赋予他“神灵一般玉石”的所有优点。他不仅外形奇特,法力神奇,而且品性端正、精神坦荡,斗志如钢铁般坚强,心如玉石般纯美。

可以说《西游记》悟空形象的塑造,是现实与期待相结合的神话传说,也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心中的那份不羁和无奈,是对现实抗争的再现和叙述。

看懂了《西游记》,也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我们都在取经的路上,

只不过,有人骑着马,

有人挑着担,

有人耍着“猴”!

笑傲江湖的孙悟空表演(申猴乾坤转悟空)(10)

每天一个生肖的介绍文字,总有一款适合您!

如果觉得不错,请点击关注并转发,谢谢各位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