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歌曲rap(Vol.405.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歌曲rap(Vol.405.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1)

古代文学作品选

Vol.405

水调歌头歌曲rap(Vol.405.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2)

作品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歌曲rap(Vol.405.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3)

参考译文

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佳节,我在寓所开怀畅饮,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于是写下这首词,以此寄托我对子由的思念。

那一轮月是何时开始出现的呢?我举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今宵又是哪日哪月哪年?我多想乘御清风回归天宇,却又怕高处(chǔ)九天,承受不来深重的寒寂。我在月下翩翩起舞,月光映照着影子随我一起舞动。天上纵有美玉砌成的楼宇,又怎么比得上人间生活的无尽乐趣?

月光绕过华美的朱红色楼阁,低低地垂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辗转难寐的人儿。月儿不会是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它格外圆满呢?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无法避免,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也不过是自然变迁,这类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我们年年岁岁平安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依然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清辉明月。

解读分析

这首词是苏轼熙宁九年(1076)在密州时所作。苏轼素来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这年中秋,苏轼与弟苏辙已分别5年,月圆之时,人却不能团圆,词人自是心潮难平,于是乘着酒兴,挥笔写下这一千古名篇。

此词是中秋怀人之作,寄寓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但此词的绝妙之处,实际上在于它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其中流露出的作者矛盾痛苦的心理和参透人生后超旷高远的襟怀。词中充满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神。首句把酒问月,想象大胆而奇特。被宇宙的神秘吸引,词人想要羽化登仙,可又不舍人间,实际上隐含着他在出世与入世、归隐与仕进之间挣扎的矛盾心态。

上片望月抒怀,下片怀人参理。经过一番抉择,词人还是觉得人间更好,但是人间有着永远无解的难题,那就是“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清醒地看到这一现实,又用宏观的眼光去超越它。他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对比,将自然现象与人事变迁融为一体,从而排遣这种自古难全的无奈。当词人想通这一切,又回归现实,认为要珍惜眼前的欢乐,从而引出最后的祝愿与希冀,使这首洋溢着感伤的词有了一个高亢的尾声。

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轼人格精神的自然流泻。字里行间充盈着词人的浪漫、豪放与达观超脱。从艺术上来看,它构思新奇,想象独特大胆,对神话和前代仙诗的递嬗(shàn)发展,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胡仔《苕(tiáo)溪渔隐丛话》评之:“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殆不为过。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打开一往网易云音乐官方电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