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鹤搞笑语录(云中松鹤每日感悟)

云鹤搞笑语录(云中松鹤每日感悟)(1)

云中松鹤

云中松鹤每日感悟(七十七)

(接上期)

简单

解读(86)何为“三观”?如何辨别不同时期“三观”的对错?

平时生活中,若遇到两个人不对脾气时,有人总简单地说“我们三观不合”。

那么,人们平时说的“三观”,具体都是哪“三观”?

有人说“三观”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有人说“三观”是:生存观、是非观、名利观;

到底是哪个对?哪个错?

实际上,都对,也都错!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人的“三观”,在这个人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例如:一个人从刚出生,到12周岁(即传统的开锁子),可以说,此人的“三观”基本都还没有形成,故中国的传统有“童言无忌”的说法。

简单来说,一个人的“三观”,主要是回答一个人出生在世的三个“根本问题”:

(1)为何生存?(2)怎么生存?(3)生存为了什么?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十二岁以前,也就是在他“三观”没有形成时,他对事物的认知是模糊的,处于本能的“欲望”“好奇”与“兴趣”层次;

到12周岁到30周岁,是“三观”初步形成阶段,故有“三十而立”之说。

此时人的“三观”表现为:生存观、是非观、名利观;即人为什么要生存?生存为了什么?哪是对的?哪是错的?

再到三十至五十岁之间,一个人的“三观”大多已经形成,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也就是说,此时,一个人基本清楚了自己为何要生存?以及如何生存?构成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再就是人生存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又构成了人的价值观;直至最后,形成人对世界的总体认识的世界观。即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社会、天地的关系,又是如何?这构成了一个人“世界观”。

总之,一个人的“三观”,由于年龄、经历、环境、知识、追求等不同,不同人的“三观”也是不同的;有的处于低级阶段,有的处于中级阶段;有的处于高级阶段;

其中,有的“三观”正确,即符合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发展;有的“三观”错误,即不符合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甚至有违背人类社会自然的。

故,我们在观察一个人的“三观”时,既要看他的年龄,还要看他的经历与环境,又要看他的认知是否符合人类、社会与自然发展趋势与规律?方可判断其人的“三观”是否正确。

(作者:云中松鹤,2021年10月6日下午,写于北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