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运动后48小时体检(浙江女子坚持运动3个月)

来源:杭州日报“从这个片子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半月板已经撕裂了”宁波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任甜甜指着磁共振片子向患者孙女士说明,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剧烈运动后48小时体检?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剧烈运动后48小时体检(浙江女子坚持运动3个月)

剧烈运动后48小时体检

来源:杭州日报

“从这个片子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半月板已经撕裂了。”宁波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任甜甜指着磁共振片子向患者孙女士说明。

孙女士深深叹了口气,后悔不迭。过去的3个月,她为了能在夏天前找回腹肌和马甲线,每天跳绳5000个,结果生生“磨坏”了半月板...

为了拥有马甲线

她每天跳绳5000

孙女士今年32岁,是个二孩妈妈。和很多年轻女士一样,瘦一点,再瘦一点,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

身高160厘米的她,体重52千克,实在算不上胖。可是,由于生育过两个孩子的关系,孙女士肚子上还是有游泳圈,肉也是松松的不够紧实。她迫切希望,今年夏天能够重新拥有腹肌和马甲线。这样,穿短装上衣的视觉效果也更好。

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关系,健身房关关停停。她选择了简单易操作的塑身方式——跳绳。

2月份,她启动了跳绳计划。年过30岁,平时又缺乏运动,一开始,连续跳绳100个也难以做到。很快,她开始刷新自己的记录:500个、1000个、2000个……对美的追求,支撑着孙女士一再挑战自己的上限。很快,她完成了曾经完全不可能的事——每天跳绳5000个,分成2-3组高效完成。

膝盖频繁疼痛,一查半月板严重损伤

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

跳了近两个月后,孙女士喜忧参半。喜的是,体型开始有了可喜的变化,朝着自己满意的方向发展,肚子上的肉开始变得紧实。她觉得,熠熠生辉的马甲线和傲人的腹肌正冲自己招手。

忧的是,膝盖开始疼。有时候跳到2000个左右,膝盖开始酸痛。

“没有轻松的减肥,坚持就是胜利。”孙女士给自己打气,要继续坚持。后来,膝盖疼痛发作得越发频繁。有时候,不得不一天跳两三千个就收工。

到了5月,情况越发严重。不说跳绳,就连上下楼梯的时候,也觉得膝盖疼痛。她被家人搀扶着走进了骨科诊室。

患者右膝半月板因为高强度跳绳而损伤

任甜甜指着磁共振片子向孙女士解释,半月板是膝关节中的纤维软骨,就像是缓冲器,对膝关节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个多的高强度跳绳训练,让孙女士的半月板已经彻底“过劳损”。从程度上看,这已经是3度损伤,也是最严重的损伤,有了明确的手术指征。

任甜甜告诉孙女士,针对半月板撕裂,她有两个选择。一是保守治疗。前提是一定要减少剧烈运动,彻底告别跳绳、跑步等运动。另外,可以口服药物,做一些膝盖相关的抗阻训练。二是手术治疗。

考虑到自己年纪还很轻,孙女士最后决定接受半月板缝合手术。

这两年来

这类受伤病人猛增

“有个感受很明显,自从2020年疫情以来,骨科门诊中因为跳绳受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几乎每次门诊都有跳绳受伤的患者。”任甜甜说,患者损伤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和孙女士一样膝关节损伤;一类是跟腱损伤。此外,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由于跳绳导致足底筋膜炎、崴脚等。

任甜甜说,跳绳导致受伤,很少由动作不正确导致,基本都是强度过大导致。为了快速瘦身等目的,在很多社交平台上,每天跳绳3000个、5000个的经验之谈比比皆是。

任甜甜医生向一位跳绳导致半月板受伤的病人讲解病情

“我也有关注到,网上很多博主会图文记录自己每天跳绳几千个,两三个月的身材变化很明显。”任甜甜说,从幸存者效应看,这只是少部分人的变化,同样的经验很难复制到普通人群中。从骨科医生的角度看,这样的跳绳强度,无疑是在透支自己的身体。像刘女士的半月板,本来可以满足一辈子的正常运动,现在却被3个月超强度的运动损耗殆尽了。

跳绳还需量力而行

热身和拉伸不能少

跳绳作为锻炼和减肥的运动方式,对场地、技术要求都不高,很受欢迎。那么,怎么科学跳绳能做到锻炼和健康两全呢?任甜甜建议:

跳绳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动作,特别是在温度低的时候。热身形式不重要,慢走,原地小跑等都可以,时间一定要做够10分钟,以身体微微出汗为标准跳绳后,要及时做好拉伸,让肌肉放松开,这也是避免小腿越跳越粗的关键。

在跳绳过程中,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一两千个已经足够,3000个以上的负荷已经有些高了。更重要的是,要分组跳。以当天训练1000个跳绳为例,可以分成3-5组,每组之间休息3-5分钟。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任何运动,切记四个字:量力而行!

来源:综合宁波晚报、甬上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