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怎么称呼项羽(古代流行语竖子多骂的是名人)

古典文学中骂人的话很多,并不带脏字。《诗经》中也有很多讽刺诗。

如《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短短两句,就引出了夸夸其谈、巧舌如簧、厚颜无耻、三句骂人成语。宋代程颢和程颐的《大全集拾遗》则有句:“何不以溺自照面,看做得三路运使无?”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哪点长得有做得三路转运使的样子?今天听起来,丝毫不觉得已有千年的沧桑。此外还有"夏虫不可语冰”,"朽木不可雕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等句颇为精彩。

范增怎么称呼项羽(古代流行语竖子多骂的是名人)(1)

曹操

出现次数最多的,要算“竖子”一词。骂人者都是史上留名的大人物,被骂者也都不是一般的主。如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诸侯不肯用兵追击董卓,曹操也骂"竖子不足以谋"。实际上《后汉书》中,曹操曾骂狂士祢衡为竖子。《晋书·阮籍传》中则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史记》中尤为多“竖子”。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说起白起时,"小竖子耳";《淮阴侯列传》蒯通对刘邦说韩信,"竖子,不用臣之策";《孙子吴起列传》庞涓败于同门师兄孙膑,临死时大呼:"遂成竖子之名!"

《史记》最有名的"竖子”一句,大概要数范增骂范增那句"竖子不足与谋",那么“竖子”究竟是什么意思?

范增怎么称呼项羽(古代流行语竖子多骂的是名人)(2)

刘邦和樊哙

楚汉相争,范增要项羽杀掉刘邦,摆下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鸿门宴。项羽出于自己的贵族范的政治考虑——当时刘邦表现很恭顺,看上去并不像是具有威胁的敌人。项羽觉得没有必要杀刘邦坏掉自己的名声,放他从楚营生还。

这下劳心费力的鸿门宴白摆了,主策划的范增大怒,将刘邦送的玉斗用剑砍破后,不顾王臣之礼对项羽说道: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见《史记·项羽本记》)

这句话里的"竖子”,一般译作小子或混蛋一类,说项羽不值得他费心,将来夺取夺大王天下的必是刘邦这小子,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范增怎么称呼项羽(古代流行语竖子多骂的是名人)(3)

范增

另一种说法则为愣头青一类粗俗语,形象表达此人年少轻狂易冲动。好比黄口小儿,毛头小子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之意。

曹操同范增一样皆为大怒时之语,而《战国策》: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事关国之生死之大事,此三例如果仅仅"竖子只释作小子,显然不够力度。

对于“竖子”的流行,东汉蔡文姬他爸爸,文学家蔡邕有其独到的分析:汉末以来纲纪不弛、礼崩乐坏,人们的心中都有浓重的道德失落感。喊别人一声竖子,能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与竖子谋更有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竖子”除了小子的意思,还等同宦官太监之意。古代宦、竖往往并称,尤其是先秦史书中,常常把宫中的奴隶叫做“竖”。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竖子”是家内奴隶,即使是以养子的形式收养,也不同于主人的亲生子,所以在主人家地位是低贱的。因此竖子用来骂人的时候,含有极其轻蔑的意思是无疑的。

范增怎么称呼项羽(古代流行语竖子多骂的是名人)(4)

司马迁

故而被称为竖子的确含有言之身份卑微,表示轻蔑之义。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此种地位优势不涉及道德层面的解释,并不能达到蔡邕所言:"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那还有沒有本意,竖同"立"意,竖子即立生之子的意思呢?又如何成骂人之语呢?

范增怎么称呼项羽(古代流行语竖子多骂的是名人)(5)

项羽

项羽是从小由叔叔项梁养大,范增与项梁关系极好,二人同辈年纪相当。项羽称范增“亚父”,不是干爹的意思,“而是指次于自己父亲,相当于叔父的意思。这同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类同。

范增身份为项羽的谋士,因他与项梁虽未结拜却情同生死的兄弟。项梁死后,出于对好友的情义,范增接替项梁做了项羽的监护人,尽心辅佐项羽,处处为他出主意。因此项羽将之视为叔父一样,尊称他为"亚父"。

因此,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古人骂人"竖子”,原意指竖立而生之人,而竖立而生的一般意味着难产,秦汉时期难产死亡率很高非常危险,所以"竖子“骂人意味着其立生子,生而克母,也就是大不孝的意思。

范增怎么称呼项羽(古代流行语竖子多骂的是名人)(6)

郑庄公掘地见母

比如《左传》有记载:郑庄公母亲武姜,因生大儿子郑庄公是立生子,先是生下来脚,最后才生下头。这本不是郑庄公的错,可惊吓了姜氏所以不喜欢他,认为与通常的婴儿头先出不同,视其出生时就“大逆不道”,倒着生的人天生的不孝。郑武公为其取名“寤生”,可见对他有多厌恶。而其弟弟叔段正常顺产,故姜母百般宠爱,才有后来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

孝作为传统伦理观念,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尔雅》。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历来为道德之首,骂人不孝等于斥之无德之人。这才符合蔡邕所言,能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的解释。

在古代讲究孝道文化的语境下,产生的骂人话"竖子",相当于不孝子,"竖子不足与谋!"言其为忤逆不孝之人,是很有杀伤力的骂人之话了。

在鸿门宴上,范增虽为人臣,但居亚父之长尊位,情急之下骂项羽为不孝的"竖子",只是更多的是类似老父恨铁不成钢之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