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自什么(血管里永远奔涌着战士的血液)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付凯 林铎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自什么(血管里永远奔涌着战士的血液)(1)

图为黄文杰(左三)和科室人员讨论患者病情。

抗疫红区,危险无处不在——

一名军医步履蹒跚走向病床,俯身、听诊、询问。防护服下,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突然,病人一阵咳嗽,飞沫溅到防护面屏上,他下意识抽出一张纸顺势一擦,继续作业。

会议室里,讨论异常激烈——

一群年轻医生围坐在阅片灯前,对一个特殊病例争得面红耳赤。一名军医缓缓起身,有条不紊阐述观点,嘈杂的现场瞬间鸦雀无声。

提起这名军医,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会骄傲地说:“他是我们科的一等功臣——黄文杰!”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自什么(血管里永远奔涌着战士的血液)(2)

图为黄文杰(右三)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查房。

“我就是冲着病毒来的”

黄文杰今年58岁,熟悉他的人都说:“黄文杰的血管里永远奔涌着战士的血液。”

2003年,“非典”肆虐,各种小道消息和谣言四处流传。黄文杰公开呼吁:“不要惊慌,非典可防可治。”成为第一个站出来辟谣的军队医疗专家。

治愈全国第一例非典患者后,黄文杰带领科室医护人员继续收治30余名患者,亲自近距离操作气管插管、为患者清理气管分泌物。他们连续一个月蹲守病房、记录病情变化信息,反反复复调整救治方案,科室无一人感染。黄文杰也因此获得很多荣誉,并荣立一等功。

“本人虽年近花甲,但精神体力没有问题。国家遇此大难,作为军人,没有理由不上战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得知单位要抽组医疗队支援武汉抗疫,黄文杰写下请战书。

2月初,黄文杰进入火神山医院后,就一直铆在“红区”里救治患者。

一次,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忍不住一阵阵剧烈咳嗽。黄文杰随手抽出一张纸巾,递到患者手中。看到患者为他担忧的表情,黄文杰淡淡一笑:“放心吧,我就是冲着病毒来的。”

“离患者更近一些,掌握病情就更详细一些,治疗起来就更有针对性。”抗疫期间,他总是不惧危险,与患者深入交流、认真为他们检查,确保制定出最科学的救治方案。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自什么(血管里永远奔涌着战士的血液)(3)

图为黄文杰查看患者影像。

“凡事不弄明白心里总有个梗”

给患者诊断时,黄文杰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同样的患者、同样的片子,他总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症状,同事都称他为“医学侦探”。

一名患者反复发烧,辗转求医未能找出病因。黄文杰却能通过对比化验单,确诊患者是淋巴瘤。

一个孩子游泳后呼吸困难,久治不愈。黄文杰通过几个小时详细问诊,从小孩游泳发生呛咳的细节找到答案。

他常告诉科室同事:“要做看病的人里最会看片的,看片的人里最会看病的。”

每次遇到典型病例,他总要将影像资料搜集起来,有事没事拿出来研究。存在他电脑里的特殊病例影像有好几个G,随便打开一个病例,黄文杰都能娓娓道来。

多年前,黄文杰接诊了一名小女孩,发病时肺部CT片莫名变白,血红蛋白骤降、呼吸困难。由于女孩外在表现正常,找不出病因,只能根据发病表现用药。

直到女孩治愈出院,黄文杰仍未搞清发病原因。往后的时间里,他不停寻找答案。直至4年后的一个周六,黄文杰如往常一样走进图书馆翻阅学术期刊,终于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刊物上找到答案,困扰黄文杰4年的疑惑总算解开了。他将资料抄下,与女孩的CT影像一起做成典型案例珍藏起来。

对特殊病例有着天然的好奇,遇到问题总要寻根问底,用黄文杰的话说:“凡事不弄明白,心里总觉得有个梗。”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自什么(血管里永远奔涌着战士的血液)(4)

图为黄文杰成功救治患者后露出笑容。

“人民军医就得一辈子为人民”

黄文杰常说,我是人民军医,一声人民军医,就得一辈子为人民。

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的“医生工作站”,查看新收入多少患者,了解他们的病因及老病号病情的变化。

只要没有外出讲学会诊,周六、周日早晨8点,黄文杰会准时出现在呼吸内科查房。他说:“我在病房,病人放心,值班医生放心,我自己也放心。”

“当医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绝不能伤害病人的利益。”黄文杰认为,医生不仅是要治病救人,还要把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火神山医院刚开始接收病人时,黄文杰遇到一名要求做雾化治疗的患者。患者听说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大剂量用药,急切地想尝试一下。

黄文杰清楚,这时候大部分患者都对新冠病毒有种未知的恐惧。他便耐心解释,雾化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刺激作用,搞不好肺炎还会加重。看着黄文杰温和而坚定的眼神,患者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时,就要坚持病毒性肺炎处理的根本治疗原则。”在火神山医院治疗期间,黄文杰认为,在特效药出现前,医生首要之责就是对症处理,让患者通过自身免疫力来清除病毒。

到火神山医院的第3天,黄文杰的学生熊震惊奇地发现,从不用微信的老师上线了,头像是一头黄色的拓荒牛。原来,为了方便与患者沟通,黄文杰专门让科室同事帮他注册了微信。

“当从医生涯结束的时候回过头望一望,这一辈子行医如果没有因为你的无能无知,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这时候就可以说:我对得起病人,我的作为得到同行的认可,得到病人的认可,无怨无悔。”黄文杰说。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自什么(血管里永远奔涌着战士的血液)(5)

图为黄文杰出征武汉前留影。

“医者也是师者传道也是救人”

7月23日上午7点半,黄文杰准时走进办公室。他打开电脑继续完善课件——“新冠肺炎诊治方案问题探讨”。8月份,他要给院内外同仁授课,为确保知识点没有遗漏,他反复核对。

类似这样的讲课,他平均每年要讲三四十次。每次课后只要学生有要求,他便毫不犹豫地分享课件内容。一些年轻院外医生感叹地说:“这个级别的专家,毫无保留地把课件分享给我们,太值得尊敬了。”

黄文杰有个习惯,一到办公室就把门打开,确保及时解答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咨询。科里同事开玩笑说:“只要黄主任门开着,我们心就安了。”

在火神山医院抗疫期间,由于科室成员来自不同单位,横跨不同专业,黄文杰经常利用查房机会,对科室年轻医生进行面对面教学,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等到完成任务进行隔离疗养时,他还整理好教学材料及病患资料,通过邮件分享给大家。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李理对此深有感触。刚来科室那会儿,李理临床经验不足,经常向黄文杰请教专业问题。黄文杰便将知识点记在便签纸上,递给李理。

李理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文件袋,里面全是黄文杰这些年摘抄的专业知识。她说:“黄主任就像闪耀在黑夜里的启明星,总能在我们最迷茫的时候给予指引。”

如今,李理已成长为科室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守医院的李理牵头组建了发热门诊,为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医者也是师者,传道也是救人。”看着自己带出来的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黄文杰十分欣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