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个世界有很多山,多到无法计算,但高度超过8000米的独立山峰只有14座。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超过75亿,但登顶了这全部14座的不到40个。

2018年9月,罗静登上希夏邦马峰,在短短七八年内完成了所有8000米级雪山的攀登。

生活里的罗静笑容甜美,像是从哪部热播电视剧走出来的女主角。就是这样一个柔美的女人却创造了一个个华人女性首登、中国女性首登的登顶纪录,成为传奇性的民间登山家。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2)

但她并不是专业登山者。登山之前,她曾是被舞蹈学校星探相中的校花、IT界的白领、一个过着舒适生活的全职太太。

谁料,一夜之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婚姻变故将她打入人生的谷底。独自找律师、打官司、还债,绝望的她曾经心灰意冷,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罗静遭遇的危机是毁灭性的,但她把它变成一个机遇,让她可以听从内心的声音,走向登山之路,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3)

罗静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只要真心热爱自己做的事,不断坚持,不管这个爱好多么偏僻,都足以把它作为生活的支点,并取得超越想象的成就。

她还让我们看到,在循规蹈矩、充满焦虑的日子之外,在“好学校、好工作、好人生”的标准道路之外,存在着怎样的可能。

只要我们愿意相信这种可能,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有机会拥有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以下是罗静的自述。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4)

第一部分

倔强的女儿 VS 强势的妈妈

在冲突中长大从小就不服输

我小时候在湖南衡阳的姥姥姥爷家生活。我妈离婚了,一个人养家,要在外面工作。

姥姥、姥爷没什么文化,学习上的指导很少,就是照顾我的吃喝,生活上很体贴。夏天家里热,蚊子也多,我做作业的时候,姥姥会在旁边给我扇扇子,不管我做到多晚,她都陪着。

小时候我是比较野的,会拿着饭碗去外头,边跳绳边吃饭,这样打了好几只碗。为了让我不打碗,姥姥就捧着碗在后头跟着,我跳会儿绳停下来,她就给我喂两口饭吃。

我妈很少跟我一起生活,只时不时回来一趟。但她会给我定目标,只要回来,就对我很严格。

比方说,我比较贪玩,考试考得不好,回家把成绩单一扔,玩到很晚才回家。要是我妈看到,就会罚我跪。我挨过很多打,搓衣板、竹刷子都是家里的“标配”。

我那时挺怕我妈的,但我性格很拧,挨揍的时候很少哭。很多女孩会示弱,觉得要挨打了立刻就哭,跟大人认错。可我潜意识里就有一种独立意识——会反抗,绝对不顺从。

有一天我妈让我睡午觉。电视剧只差一点就放完了,我想看完就睡。我妈在家里是绝对的权威,让你干什么,不能有一点儿拖延。她把我推进里屋。我在那儿坐着,就是不睡。她非常生气,一个耳光扇过来,当时我就觉得眼冒金星,可就不哭。

小时候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长这么大,我妈从没有肯定过我。任何时候都是挑刺,觉得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

物极必反,到我长大,就尽量排除我妈对我的影响。包括登山,也是抛开以前我妈对我施加的压力,完全放开了,我才能做到。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5)

娇气的孩子受不了的

对我就很正常

后来我跟我妈一起搬到山西大同,到那边去念中学。学校离我住的地儿很远,有一阵子,我每天早上骑40多分钟车到学校。中饭是自己带去学校热,吃完了就躺在桌子上睡觉。

这样的生活,娇气些的孩子两三天就受不了,就会放弃。我觉得这种柔弱是没有力量的,我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在身体里面。

加上家里时常出现冲突,这种环境也让我提前成长。上大学之后,对家也不是很留恋,有时候一年都不回去。就这样养成了独立的性格。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6)

被舞蹈学校的星探发现

却听从妈妈学了IT

学生时代,我属于特别乖巧的,很自觉,成绩也不错,一直是这种状态。但我不会干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为了学而学,生活里连道小波纹都没有。

大概是初一的时候,有一个舞蹈学校的星探看到我,过来跟我说:你是个学舞蹈的好苗子,要不要跟我们去学跳舞。

我特别喜欢跳舞,在我眼里,少年宫就是天堂,好多女孩都在那学跳舞。但我从来没学过。学舞要很多钱,我妈不愿意掏。结果人家让我去学,她又说跳舞没前途、没出息,不让去。

等考大学的时候,听了我妈的学IT。其实对IT没有任何认知,学了4年,就是为了工作。那会儿也没任何爱好,不看书,什么都围绕着考试。那是挺失败的几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都是在浪费时间。

工作以后,先做的是编程,做了一年多,发现不是我擅长的,做起来费劲又出不了成绩。后来就改做过程管理,没那么强调技术,但也谈不上有多喜欢。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7)

▲ 大学时代的罗静,在一次表演之后。

第二部分

因为婚姻危机

走向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的雪崩突然降临

参加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我认识了我前夫。那段婚姻虽然短暂,但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也是很享受的状态——是全职带孩子的小妇人,家里还有保姆,生活很舒适。

但一下子面临生活被完全颠覆的状态,从一个家庭主妇到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找律师、打官司、还债,所有的事一下子涌过来。我还不能跟父母说,就自己生扛,面临哪个问题就去解决哪个。

那时,这种麻烦事朋友也帮不上,只好自己独自面对。前两天还跟一个朋友吃饭,他说,完全想不到你今天会是这个样子,简直是脱胎换骨。你那时被生活打蔫儿了,可怜得像一个小鸡崽,一捏就没了。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8)

爬山释放完压力

再回家面对儿子

要活下去,就必须挺过去。那会儿也想过从楼上跳下去,但还没到完全崩溃的时候。孩子一个人跟保姆在家,跳下去了,孩子怎么办?必须要活着回去。

既然要活着,就要想尽办法调节心态。心情不好的时候,在家面对儿子有压力,我就出去爬山,让自己释放一下,好一点了再回来。

我去户外运动,是潜意识里对生活抱有一种希望。我后来也在想,这种希望的力量来自哪儿?会不会有与生俱来的东西?因为当时从外界环境来说,是完全得绝望,但我总有一种感觉,只要熬过这一段,以后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希望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我是骨子里好强的人,我一直相信,生活一定会按照我的意愿,过得不一样。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9)

穿越绝望

登山让人往高处看

放空自己之后,干最想做的事,给自己一段时间的自由,这是当时的一种心理需求。在那之前,我上学、工作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那样的婚姻危机也不是我的意愿。

这场变故对我影响非常大,之前也追求过物质,为更好的车子、更大的房子努力。等变故出现之后,就会发现那些东西是短暂的,会去想,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在还完债务之后,我轻松好多,觉得可以跟孩子开始新的生活。我最初迷上登山,是渴望不那么绝望,是因为登山让人往高处看。

在这个过程中,才发现原来人的力量这么强大,你可以任意把生活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会超越你的想象,这真的是很奇妙!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0)

▲ 2011年,第一次登上8000米级雪山。

现在回过头来想,发生这样的事让认识到了自己,给我一个机会过上另外一种人生。我接受生活给我的所有不公平和艰辛。这些都是老天爷对你的磨练。

人都有一种潜能,它需要一个东西来激发。不管是一次事故还是一次灾难,发生了就发生了。但你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决定了你之后的人生——是精彩地活还是去跳楼。

要是一个人一直认知不到这一点,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把潜能激发出来,那就很可悲了。

我现在参加跑步群体,遇到好多人都说自己小时候是病秧子。为什么到了40岁,反而可以跑马拉,超越年轻时的自己?就是因为有什么东西激发了他内心的认知,让他把力量拿出来。

第三部分

一个女人 VS 14座8000米

最初也没有远大的目标

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一直有一个贪玩的天性。工作的时候,就会利用业余时间打球、爬山。

我第一次登顶是35岁的时候登上五千多米的哈巴雪山。登完以后很兴奋,觉得自己挺擅长,可以再登下一个。然后我给了自己3年时间,这3年只登山,不考虑其他的事。一年半以后登了我的第一座8000米。

最初登山,我也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一步步往前走。后来登完K2那种比较难的山之后,我才想,是不是试试看登顶14座。

在所有的户外运动里,我觉得登山是最难的,要把体能、忍耐力、意志力综合在一起,才能做到。

比如说要有体能上的优势。我从小就喜欢蹦蹦跳跳,跳房子、跳绳子,各种玩。平时也不锻炼,一考体育,总是全班第一。

再就是要有不服输的精神,不轻易放弃。很多人在体能和技术上都比我强,但我认可自己的一个地方是:我能坚持,一点一点朝目标努力,尽力做到最好。

每一次登山都挺难的,最难的是走不动了,只想倒地就睡。可人有求生的欲望,想活,就得咬牙坚持。生死关头最容易把人的潜能和意志力驱动出来。

把一件事尽力做到最好

别人自然能看到

登山的费用很高,登14座8000米,300万都不一定能打住。但我最初也没有钱,登山装备都很精简,够用就行。

要是一上来就考虑钱的问题,你什么都做不了。还是要先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如果真的喜欢,只要起步,问题就会一步步迎刃而解。

登第一个8000米,我是用了买车的10万块,后面的几座,有的是借钱,有的是跟登山公司赊账,登完,再想办法赚钱把欠的钱补上。

因为没钱,不知道哪一天会停下来,我就把攀山顺序倒了个个,先登那些没人去过的山,珠峰那种很贵又很商业的线路完全不在我的计划内。

在这个过程里,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为了可以自由地登山,不拉赞助,只是把一件事情尽量做到最好。我不愿意推销自己,骨子里有很骄傲的地方。只要做出成绩,我相信别人会看到。

2014年登完k2(在当时八千米山峰里相对难度最高的山峰),那次是华人女性首登,之后就有户外品牌关注到,并提供部分赞助。我不是个擅长自我营销的人,所以先做好自己,才会有各种机会。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1)

▲ 2013年登顶干城章嘉峰。那次15个人只有10个活着回来。

不在乎名利和评价

追求的是自由

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是最好的,因为很自由。对名利没有渴求的时候,就不用求任何人,也不受任何人的制约。

可以不做不喜欢的事情,这就是一种自由。目前来说,我还没有失控的恐惧,相反,我觉得我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别人的认可对我不重要,当然它会影响我,但那是一种表面的东西,不会从内心很深地打击到我。偶尔我也会觉得茫然或是有挫败感,但我有能力调整过来。

2018年我登上希夏邦马,外界说是登顶了14座8000米,但被我自己改成13.5座(编辑注:由于组织方的失误,罗静这次登顶的并不是希夏邦马的主峰,而是高度略低的中央峰,事后,罗静第一时间摘下外界加冕的桂冠,主动把自己的登顶纪录从14座减为13.5座)。

有将近八年的时间,我都在追求完成14座的目标。我现在特别高兴的是,我没有被这个目标捆绑住。

登山不是我的唯一,我甚至可以把它全部清零,从另外一个领域重新开始,跑马拉松、玩滑翔伞。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去吸收不同的东西。有这种勇气和认知的话,就是一种很好的状态,说明没有什么能真正束缚住我。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2)

第四部分

独立的妈妈和勇敢的儿子

孩子们比拼武器

儿子说:我有一颗勇敢的心

我不是保姆式的妈妈,不会做饭,也不会收拾屋子,在照顾孩子吃喝上很弱。但是在性格塑造方面,我讲究得很多。

从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独立能力。比如去幼儿园,我从来不帮他背书包。他走累了,我会很温柔地说,那我们休息一下再接着走。他实在要耍赖,哭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笑着看他。他哭累了,就会自己走。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3)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小区玩,看到别的小孩骑自行车,他就说:妈妈,我也想要骑。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允许,他一直没有自己的小车。我跟他说:你想骑,就应该自己去想办法。尝试跟人家交流一下,看别人能不能借你。

他那时还很小,是上幼儿园的年纪,就自己跑去跟人家借。被拒绝了,他哭着鼻子回来找我。我说:如果你还想骑,就要自己再去努力。

他又去借,还是被拒绝了。最后终于借到车子,他特别开心地过来跟我说:你看,他答应我了。我说:你太棒了!

其实这个过程对父母是一种煎熬,我在一边看着很心疼。很多父母会说:走,我们自己买一个去。但很多这样的小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去解决,不会主动去帮他。

可能他会有一些挫败感,但我觉得,这种挫败感对他的成长有好处。

有一次,他幼儿园同学的爸爸跟我聊天,他说:你们家孩子简直太棒了!我问为什么?他说:那天几个小孩比拼自己的武器,这个说:我有机关枪、坦克。那个说:我有原子弹。你猜你儿子说什么?他说我有一颗勇敢的心。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4)

▲ 陪儿子参加斯巴达儿童赛。

不认同虎妈

希望儿子找到内心所爱

对于孩子,我从来没有要求他去挤精英学校,成为顶尖人物。我不认同虎妈的教育方式,那样会抹掉孩子很多天性。因为你给他设定了一个你心目中的目标,而不是他内心想要的。

我希望我儿子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我经常提醒他:你将来要做什么,现在就要有一个目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短期的,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并且我会帮助他塑造一些习惯,比如不管做什么事,都尽力做到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放弃。这些基本性格形成了以后,他喜欢做什么,由他去选,一定不会差。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5)

▲ 登山包上挂着儿子的两只毛绒小驴。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6)

罗静被采访的(从人生谷底到世界巅峰)(17)

END

编辑:西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