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

秋意愈浓,吴江愈美

10月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

花木仍葱茏,河流缓缓穿越水杉林

偶尔几只鹭鸟贴着水面飞过

泛起阵阵涟漪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1)

胜地生态公园的粉黛乱子草

在落满秋的辰光里

在醉目而又澄澈的阳光里

轻舞飞扬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2)

一幅“只此青绿”的生态画卷

正在吴江大地渐次晕染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3)

十年来,吴江全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调结构转方式、重环保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生态文明建设晒出亮眼成绩单。十年间,吴江GDP接近翻倍,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惠双赢。吴江先后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21年,吴江又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奋力跑出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度”。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4)

治理为“笔”,勾勒乐居之城新气象

吴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肌理。为了充分保护和挖掘宝贵的自然资源,扮靓吴江“颜值”,吴江始终将生态环保工作保持“置顶”。“十年来,吴江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蓝天碧水净土正在持续将吴江营造成‘乐居之城’。”吴江生态环境局局长吕海峰表示。

如何对污染下狠手,为绿色发展留白?吴江晒出了自己的答案。十年来,吴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腾退低效产业空间资源,推进产业转型提质,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近年来,吴江先后关停整顿“散乱污”企业(作坊)1.6万余家;全区印染企业累计拆除染缸千余台,淘汰低端落后喷水织机近10万台;13家电镀企业实现关停取缔,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5)

在河湖治理方面,仅2016年以来,吴江就安排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项目58个,完成投资43.56亿元,实施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统筹开展以工业污水治理为主的“三水同治”,在全省率先建成水生态感知网,持续加强对太湖的保护。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6)

一条条“黑臭河”销声匿迹,一条条“景观河”加速解码,为群众生活环境增色。十年来,吴江累计治理黑臭河道220余条,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位于吴江开发区叶泽湖花苑社区的小叶港,曾是条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异味严重的黑臭河。整治后,小叶港尽现“水清岸绿”好风光,水体流动通畅,水生植物与沿岸绿化相映成趣,也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五年来,全区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高于Ⅲ类水体的比例上升19.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比例提高13.4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34.9%,特别是2021年实现首次破“3”(低于30微克/立方米)。

绿色为“墨”,擘画一体化发展新蓝图

十年来,吴江深入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实现了从“试验田”到“样板间”的发展蝶变。

曾经,鼋荡作为典型的跨省域湖泊,其间没有交通路桥,缺乏跨域生态平台,湖面生态环境长期处于退化状态,生活垃圾遍地,入湖河道淤积,周边百姓怨声载道。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成立,青吴嘉三地实现一体化治理,通过岸线贯通、岸坡整治、清淤疏浚、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措施,重塑和修复鼋荡生态系统,并建设景观步道和骑行道。“这里曾经生活垃圾遍地,污染严重,没想到现在大变样,环境特别好,各地游客都喜欢来这游玩拍照。”元荡村村民陈兴华说。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7)

如今,站在鼋荡慢行桥,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湖面水域开阔,碧波荡漾,水草丰茂,鱼翔浅底。“同心结”慢行桥也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不知不觉串联起周边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8)

太浦河全长57公里,源起吴江,途经嘉善,终于青浦,是示范区内唯一流经青吴嘉三地的河。先前,太浦河却遭遇污染之困,并且因为“三家人”分治而问题频发。三地开展破壁行动,“联合河长制”率先破题。吴江携手青浦、嘉善,率先探索三地“协同治水”新模式,三地共聘联合河长315名,针对跨界河湖开展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联合河长制”入选中组部编选的《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成为全国典型。从青吴嘉“三家人”分治水,到“三兄弟”共护母亲河,“太浦河之变”实现了共订一套标准,同绘一张蓝图。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9)

同时,吴江积极探索示范区内生态环境 “三统一”制度,入选示范区第一批制度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跨界联合执法、跨区域突发环境事件三地联合全要素综合应急演练等创新做法,提升了示范区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

发展为“彩”,彰显“只此青绿”最美底色

十年来,吴江启动总面积超万亩、总投资超千亿元的人工智能未来社区、江南运河、盛泽未来时尚城等22个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依托区域优质生态资源,打造东太湖生态园、苏州湾体育公园、万公堤、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等“城市绿肺”,美丽吴江更自然、更生态。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10)

从太湖到长漾,从运河到鼋荡,吴江水浸润城乡大地,涵养秀美生态,以水为脉、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格局正悄然打开。十年来,吴江全面实施美丽生态湖泊群、美丽乡村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区林木覆盖率提升至20.1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6%。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11)

走到哪个村都是特色田园乡村,看到每处景都是江南水乡风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借生态之势扮靓村容村貌,不断放大集聚示范效应。十年来,吴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累计关闭整治畜禽养殖场所2000余家,太湖一级保护区内247个“三样点”全部拆除;全面完成太湖1.72万亩围网拆除,沿岸3公里范围养殖池塘完成标准化改造。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区已成功创建7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同里镇北联村、震泽镇众安桥村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七都开弦弓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12)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13)

苏州水韵花都湖景(这样美的吴江从何而来)(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吴江

将继续守护好美好环境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打造生态价值新高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