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理的沉默等于为谬误呐喊(它是一种谦卑的准确)

对真理的沉默等于为谬误呐喊(它是一种谦卑的准确)(1)

我购买了《苦炼》这本书的两个纸质版本,这两个版本都是同一家出版社和同一位译者的中文翻译版本,其中最新的这个版本是2021年10月的中文版豆瓣联名首发。因为2012年的那个版本是几年前购买的,书中做了一些个人笔记,所以在看到这个最新的豆瓣联名版时,我就买了一本作为收藏。我很喜欢这本小说作者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笔下的主人公“泽农”,同时对于这本书的故事背景与我们这个时代有如此相合之处,而尤为震撼,这本小说的预示性质恰好就类似于本书唯一男主人公的一系列角色设定的糅合:医师、神职人员、炼金术士、占星爱好者、作家。它预示着二十一世纪的新冠疫情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变革又多元冲突与包容并存的时代。如果我们仔细读完这本书,一定会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物质发达并且观念相对包容的时代,过往人类历史上的瘟疫时代相较于今天,可以用异常残酷的血雨腥风和水深火热来比喻了。

1.这本书所描述的人类历史背景——

本书故事框架的历史背景有两方面:一个是黑死病和鼠疫;另一个是欧洲的宗教异端审判。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穿插在连绵不绝的人类战争冲突之中。

关于“黑死病”——

后世的西方学者认为它已成为“中世纪中期与晚期的分水岭”、“标志中世纪的结束。”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经历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原来看起来非常艰难的社会转型因为黑死病而突然变得顺畅了。因而它不仅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启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 。 (引文出自“百度搜索”)

“欧洲的异端审判”——

“这个词起源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教廷势力非常强大,任何被认为是异端的人都非常有可能会被处死,在中世纪的欧洲,即使是基督教,天主教也会因为思想主张的差别分出一些个小门派,而这些思想不同的小门派,通通都算异端。同样的基督教会认为犹太教是异端,某段时期里天主教也被认为是异端。” (引自“知乎”)

“鼠疫”——

小说中的时间设定在16世纪,这样推算其中描写的鼠疫片段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鼠疫流行”,这里有一个参照中国当时情况的描述,可以感受到鼠疫灾害的灾难性影响: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中国和印度也没能幸免。明末崇祯年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就爆发过大规模的鼠疫,《明史纪事本末》中就曾记载:“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崇祯实录》又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这些记载中会导致全家死绝的瘟疫指的就是鼠疫,而明末崇祯年间鼠疫大流行就是欧洲“黑死病”的延续。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期才算是结束,如果将这几百年的因鼠疫而死亡人数全部算上,至少在一亿以上。” (引自“知乎”)

在小说《苦炼》里,作者从第三人称视角来观察讲述那些深处鼠疫灾祸中的人,她刻画的一两个死于鼠疫的角色,都充满着宗教特色,其中有一对表姐们——

“鼠疫经波西米亚进入德国。它伴随着钟声一路不慌不忙地过来,俨然一位皇后。它俯身凑到饮酒者的杯子上,它吹灭坐在书堆中间的学者的蜡烛,它为教士的弥撒效力,它像臭虫一样藏在烟花女子的衬衫里;鼠疫将某种蛮横的平等,某种刺激而危险的冒险欲望,带到所有人的生活里。贝尔迪克特死了,天主经和圣母经保证了她的灵魂得救,玛尔塔对自己的命运并没有同样的信心,在灾祸面前,她是怯懦的,她曾经以为自己很疼爱表妹,但在鼠疫面前却未能忠实于这个无辜的女孩。”(引自“《苦炼”》)

这些背景,现在读来,让人感受到的既有身处新时代的幸运儿的感受,这种感受归根结底在于:科技迅猛发展导致的技术提升以及物质丰富。但吊诡在于,在人性层面上,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在经历相同事件时的心境与当时的人并无二致,人性并未随科技发展而进化而变得更平和包容。当我们在阅读书中那些上至王公贵族、教士阶层,下至贫民的对话时,也包括主人公泽农在自己近三十年的游历生涯中对人性的观察体悟、对自己的真我的追寻(超过了人世间的宗教形式),我们能深感共鸣——

“你将人们的虚伪夸大其词了,大多数人想得很少,哪里还能想到什么言外之意。”上尉耸耸肩说。

“我们在宣扬信仰,我们带着它招摇过市,我们兴高采烈地迎接希望,而我们往往只不过用昂贵的价格将它兜售给虔诚的信徒。但是,谁会关心慈悲,除了几个圣人,而且,我们一想到他们行善的方式是如此狭隘就会颤抖,然而,到了我这个年纪,身为修道士,过于柔软的悲悯之情常常令我觉得是自己天性中的瑕疵,应该与之抗争。”(垂死的修道院长)

那些靠年金生活的人和教堂在俗执事的生活看上去全都一个样,但一些人的脾气和个性从中显露出来了;这里跟任何地方一样,人们同样出于对金钱和阴谋的贪欲,出于对一位圣人同样的虔诚,出于同样的缺陷或者恶习,而形成不同的团体。父亲的猜疑,孩子的恶作剧,老夫妻之间的怨怼,这些与在瓦萨家族和意大利王公们家里看到的并无二致。

——《苦炼》

2. “泽农”是一个可以抽离出来,单独放在任何一个人类历史时空中的人物

喜爱泽农的原因在于,我不觉得他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他有自己世俗的身份(教士),赖以谋生的职业(医生),以哲学家的角度去写作(作家)。只不过,泽农从未想染指世俗政治权力,去参合到其中,他既不谄媚于高阶身份地位的人士,也不流俗于市井。他是一个独行侠,一个真我的践行者,甚至在他身上,我们也找不到所谓宗教救赎的沉重感,(他没有远藤周作小说《沉默》中主人公的救赎和对基督真正虔诚的信仰感),他有一些东方隐者的特点,毋庸置疑,他是一个有人性的善良人,非常地忠诚于自我,这种自我并不自私。他的被捕是莫须有的罪状,他明明可以选择听从老师的意见与教会做一些妥协即能留下性命,但是他选择了违法上帝信条的死亡方式即自杀。他彻头彻尾地反叛了整个人类俗世的各种信条和框架,这样看来,泽农确实是一个被放在任何时代,都会遭受攻击的“异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也是一个边缘性人格的人,只不过,他的纯粹善良以及平和,让他并不会变得邪恶。他就是那种永远不会邪恶的中庸之人,或许他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一种体现。

泽农在自然中的沉思状态令人羡慕,他深谙宇宙万物的法则,所以当修道院长重病时发出抱怨之音,他会这么劝解:“其余的一切,我想说的是矿物世界和精神世界,如果它们存在的话,也许是没有知觉和安安静静的,在我们的欢欣和痛苦之外,或者在它们之内。我们经受的磨难,院长先生,可能只是宇宙万物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特例,这样也许可以解释那种恒定不变的物质的无动于衷,而我们虔诚地将这种物质称之为上帝。” 这样的劝解只会让恪守宗教信条的人震撼,但不会让我们这些当代的中国人震撼,我们只会感同身受。

泽农对真我价值的追寻,在那个时代全然活出自己的模样,让我们这些一边内卷,一边躺平的现代人艳羡——

博学的雅格比派教徒弯下身子,从熄灭的柴堆里小心翼翼地捡起一些又轻又白的小骨头,在其中寻找希伯来传统中的光,它可以抗拒火苗并充当复活的种子。过去他对这些犹太教神秘派的迷信一笑置之。极度的焦虑令他冒汗,他抬起头,如果夜空足够晴朗,他就透过窗户玻璃,带着某种冷峻的爱,观察遥不可及的星辰之焰。无论做什么,沉思都将他带回他主要的研究对象——身体。几乎是不情愿的,这个漂泊了五十多年的游子,平生第一次在头脑里追寻自己走过的旅程,他想精确地将偶然与故意或必然区分开来,尽力分辨出哪一点东西来自自身,哪些东西与自己生而为人的境遇密不可分。二十岁时,他以为自己摆脱了使我们丧失行动能力和蒙蔽了我们理解力的陈规或偏见,然而,他以为自己一开始就全部拥有这份自由,后来却用整整一生来一点一滴获取。只要我们有欲求,有愿望,有畏惧,或者说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是不自由的。——《苦炼》

泽农的人生并非是悲剧,甚至对他自己来说是一出喜剧,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真实的使命,他不需要非要“顶风作案”发表自己的异端著作,他没有过多的欲望,他只想要真正的自由——“他以为自己一开始就全部拥有这份自由,后来却用整整一生来一点一滴获取。只要我们有欲求,有愿望,有畏惧,或者说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是不自由的。

对真理的沉默等于为谬误呐喊(它是一种谦卑的准确)(2)

3. 同名的主人公也许并非纯巧合

最后,我想来说一个有意思的“巧合”:我以“泽农”为名字,写过一首诗,在豆瓣上曾有一位路人小伙伴问过我:这首诗歌中的“泽农”是不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长篇小说《苦炼》中的男主角“泽农”的名字?我回复了他,“是的,也是一部国产电影《南方车站聚会》的男主人公的名字”。现在看来,同名的主人公也许并非巧合,为什么这么说呢?再来说一下这部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其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就叫“周泽农”,演员胡歌成功塑造的这位逃犯(他想给自己过往的黑色犯罪人生一次正面积极的逆转,通过策划自己的逃亡被捕枪击而亡来赢得赏金,赏金的受益人是他的妻儿)的性格特色与尤瑟纳尔小说《苦炼》中的男主人公有一个本质性的相似之处即:一个身处社会边缘人物的自我救赎,这种救赎似乎上不了台面,因为源自他们在各自现实社会里的尴尬社会身份标签——小说中的主人公泽农是一个不被当时世俗道德接纳的非法私生子;电影中的泽农则是一个有犯罪记录的逃犯。然而,他们注定孤独的人生之旅,却又能引发普世人性的潜意识共鸣,那就是每个人都即遵循世俗规则同时又想获得突破禁锢的自由。

这份自由,不是乖张地刷存在感,以抵抗虚无的人生,而是一种对终极宁静的渴望,这份渴望可以被视作不可言说得“真理”,它是沉默朴素与谦卑的,它只能在行动中安静地、孤独地被实施,只有当事人自己能体会这种感受。

(本文作者by夏芃)

对真理的沉默等于为谬误呐喊(它是一种谦卑的准确)(3)

泽农

我有一把金色的钥匙

被碳酸孵化

它铸造自己

偷溜入一只鱼的嘴巴

吐出的泡泡

发出汩汩的声音

被游船的发动机碾压

被听者所听

断了臂膀的城墙

睁着清醒的眼睛

凝视天空下的人

石砾的路闪烁银色的光

像无数个梦的集结号

站在边缘的人群

永远的刀锋舞者

我在门的里面

却依然无法进入

逃离词语

回到混沌的状态

在风暴的中心

绝对宁静的课桌前

端坐

我的出走就像流水走出源头

不似俄尔蒲斯的回眸凝望

被囚禁于时间的地府

他的忧伤在恒河的影子里

我给你一双探秘的眼睛吧

它是金色的

打开你的幽闭之门

沉睡的清醒人

泽农

2019.4.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