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心一片情一片(一声入戏一世越剧)

越剧心一片情一片(一声入戏一世越剧)(1)

鲁广廉演出照。记者 晋君 翻拍

越剧心一片情一片(一声入戏一世越剧)(2)

鲁晶晶。记者 晋君 摄

越剧心一片情一片(一声入戏一世越剧)(3)

鲁芳艳演出照。记者 晋君 翻拍

晨报记者 晋君

通讯员 王晓斌

在厦门越剧圈中,有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被大家所熟知,他们就是鲁广廉、鲁晶晶兄妹俩。

日前,记者联系到兄妹二人,他们都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越剧、喜爱越剧,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2005年兄妹二人组建了芳草越剧团,多年来坚持义务教学。

鲁广廉

17岁进越剧团

早上5点起来练功

鲁广廉1945年出生于浙江的一个越剧世家,他的父亲鲁伟在20世纪30年代变卖全部家产,创建了鲁家班。

1958年,鲁广廉随父母亲来到厦门,就读于双十中学。1962年初中毕业后,鲁广廉进了越剧团学习拉主胡。“当时我们在福建省内到处演出,最远还去过汕头。”

回忆起当年在团里学习的经历,鲁广廉说,他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来练二胡。怕自己起不来,他睡觉的时候故意不盖被子,早上天刚泛白,自己一被冻醒,就赶紧起床。练到7点,鲁广廉又开始拉二胡,陪演员练嗓子。

除了二胡,锣、鼓、琵琶等乐队班子里的乐器鲁广廉也都会。“白天排练,晚上演出。从事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觉得苦。”当时,越剧深受群众喜爱,场场爆满。剧团去外地演出,票钱要用麻袋装回厦门。

鲁广廉坦言,在艺术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母亲。母亲当时是厦门市越剧团的团长。有一次,鲁广廉要给一出戏《梁祝》拉主胡,其中有一段“长过门”,母亲要鲁广廉一遍一遍拉给她听,反复切磋琢磨,直到母亲满意为止。

1979年,鲁广廉到福建省艺术学校导演集训班学习了3年,毕业后他专门给厦门市越剧团排戏。“第一部戏排的是《汉宫怨》,深受好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排了4部戏。”鲁广廉说,后来厦门市越剧团解散了,自己也离开剧团下海经商了。

2005年退休后,鲁广廉受越剧爱好者之邀,又拾起了自己的老行当。“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到厦门工作、定居,其中喜爱越剧的朋友们却无处交流。”于是,他和妹妹鲁晶晶共同创办了芳草越剧团,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越剧的平台。如今,鲁广廉还是湖里区老年大学的老师,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喜爱并了解越剧。

鲁晶晶

父母严格要求

帮她打下扎实功底

鲁晶晶今年72岁,受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演戏。9岁那年,鲁晶晶开始练习越剧的基本功。11岁那年,厦门市越剧团要招一批小学员,怀着从小对越剧的喜爱和对舞台的向往,鲁晶晶报了名。这批小学员不久后就进入厦门艺校,除了系统地学习越剧,也会学习文化课、声乐课等。

从艺校毕业回团里演出,母亲对她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与其他团员一视同仁。正是由于父母亲对自己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鲁晶晶打下了扎实的越剧基础。她告诉记者:“练功打下好底子很重要,做出的动作才潇洒。”除了翻跟斗,水袖、唱腔、台扇等功底都要练。“平时练好功,哪天主要演员有事不能上台,自己顶上去,才能有机会亮相。”

平时主要演员在台上演,鲁晶晶就在旁边仔细看,体会前辈演员的技艺。最终,她也成长为剧团的“顶梁柱”。退休后,鲁晶晶在芳草越剧团担任越剧老师,让厦门的越剧迷们有一处老有所乐的地方。

母亲鲁芳艳:

浙江当红花旦 曾任厦门越剧团团长

鲁芳艳(1922—2009)原名邵彩芝,浙江余杭人,著名越剧演员。1936年拜裘保生为师学艺,攻花旦。翌年出师,首次演出《选花楼会》扮演霍定金一角获得成功。

17岁在临安县金袖镇,鲁芳艳加入鲁伟带领的鲁家班,改名鲁芳艳。1939年鲁家班改组为民生剧社,她在兰溪、金华衢州一带演出,皆任主要花旦,在老百姓中名气颇大。

1946年,鲁芳艳与上海的姚水娟一同在杭州演出,专为姚水娟配戏,曾轰动一时。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当晚民生剧社在市东商场演出《三打祝家庄》招待解放军,以庆祝杭州解放。

1950年底,鲁芳艳受邀前往江西上饶市越剧团演出。期间,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戏曲(剧)汇演,获得二等奖。1943年,她受邀任文艺越剧团团长,1954年9月率团演出至厦门。1956年该团由厦门市文化局接收,改名为厦门市文艺越剧团。1957年,鲁芳艳受邀任文艺越剧团团长。1958年,剧团又改称厦门市越剧团,鲁芳艳任业务团长与主要演员。

鲁芳艳曾多次任厦门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主演过《梁祝》《碧玉簪》《红楼梦》《樊梨花》等一系列经典越剧剧目,以扮相俊美,嗓音圆润且穿透力强,深得观众喜爱及同行赞美。因长相与上海越剧院著名演员傅全香酷似,且嗓音有相似之处,故被同行戏称为傅全香第二。她戏路宽阔,不但擅长塑造祝英台、李秀英这一类大家闺秀,还文武皆备,把《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演得既英武神勇又妩媚俏丽,深得观众好评。

相关链接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作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