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一棵孤独的胡杨林(瞭望他守护胡杨)

刚参加工作时,艾力看到老河道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其他植被严重退化,难受得掉下了眼泪

“保护林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命。林子没了,后代怎么办?”

“对于生活在沙漠边缘的我们来说,胡杨就像我们的生命,看起来是我们守护它们,其实是它们保护了我们。”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潘莹 赵戈 阿曼

“咬定黄沙昂起头,不负绿水滚滚流。”作为新疆尉犁县国有林管理局负责人,艾力·尼亚孜目睹了胡杨林因塔里木河道断流、缺水而大面积衰败,也见证了塔里木河持续20多年生态输水,让濒死的胡杨林重现生机。

从最初从事护林工作时犹豫、动摇,到后来坚定目标,把守护好胡杨林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在艾力看来,正是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让他如同在沙漠里深深扎根的胡杨一样,为家乡生态保护事业贡献全部力量。

沙漠中一棵孤独的胡杨林(瞭望他守护胡杨)(1)

2020年10月21日,艾力·尼亚孜(右)和护林员观察胡杨幼苗生长情况 顾煜摄/本刊

高才生当护林员

走进艾力在尉犁县国有林管理局的办公室,墙上一张大幅地图十分显眼,上面标示了尉犁县境内分布的约80万亩胡杨林的位置。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内陆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分布着近1700万亩天然胡杨林,是南疆地区重要的绿洲生态屏障。艾力和同事负责管护的胡杨林,分布在东西长520公里、南北宽240公里的范围里。

尉犁县地处塔里木河中下游。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水资源无序低效利用,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大片胡杨林干枯。

艾力家祖祖辈辈都是牧民,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不好,他7岁就划着卡盆(一种用胡杨木制成的小舟)在海子里捞鱼,在胡杨林里捡柴、挖甘草,卖了补贴家用。小时候经历过的一次沙尘暴天气,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风也大,沙尘也大,白天变成黑天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在当地,每到春季,肆虐的风沙天气常常把农民刚播种下的棉花连苗带膜掀飞,人们只得一遍遍补种。

艰苦的自然环境没有吓跑艾力。在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农科院技工学校上完中专后,1992年他又回到家乡,在当地林业站工作。

没人想到,家乡人眼里的高才生艾力,放弃技术员工作,当起了护林员。

从1999年开始,他和同事常年工作生活在远离人烟的胡杨林深处。当时在他工作的墩阔坦乡护林站,每当沙尘暴袭来,天昏地暗,人呼吸都困难,屋里床上,人的鼻孔、耳朵里,全是沙子。

沙漠边缘气候干燥、条件艰苦。夏天,高温往往超过40℃,冬天,气温则低到零下20℃左右,他和同事每天巡护几十公里,过浅滩、走冰面、翻沙山,风餐露宿、从摩托上摔下是“家常便饭”。

在如此艰苦的工作条件下,艾力和同事常年与胡杨为伴,清理河道、种树补林、搭建防沙草方格、宣传森林保护政策和防火知识……

刚参加工作时,艾力看到老河道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其他植被严重退化,难受得掉下了眼泪。

尉犁县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抵御沙漠北扩的是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我爱家乡,特别希望胡杨林能得到保护,使这里的环境好起来。”他说。

以情动人扩队伍

想象不到的艰苦、枯燥,也曾让他动摇,特别是结婚后,家在县城,而他长期在管护站。那时没有手机,家里人有急事很难联系上他。最终,性格坚韧的艾力把对家人的亏欠深藏心底,还是坚持下来。

全县林业系统中,艾力是为数不多在一线干护林员的正式干部。更多护林员是当地牧民,艾力和他们一样,因长期在野外风吹日晒,面庞黑红。

在成为管护站站长后,艾力深知,基层护林工作离不开一支稳固的队伍。碰到有的护林员想退出,他总是耐心做思想工作。

一次,一位责任心强、熟悉林区情况的护林员突然提出不干了。一问是因为孩子生病,无法照顾,所以打了退堂鼓。为了留住这位护林员,艾力经常找他谈心,“保护林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命。林子没了,后代怎么办?”常年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的艾力,最终打动了这位同伴,让他留了下来。

很多时候,他们不怕辛苦,却怕百姓不理解。为了阻止老乡到林区砍柴、挖甘草,艾力和同事过去没少挨骂。一方面,他们把国家严禁非法开荒、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法律法规政策打印出来,带在身上,一遍遍给老乡宣传;另一方面,他通过招录当地有威望的人当护林员,增强对群众的说服效果。

护林员还一度要同破坏森林的人斗智斗勇。一次经历令艾力印象很深,那是一个4月的夜晚,他们发现管护区河对岸林区有工程车作业的灯光移动。过桥到对岸查看,绕道要3小时,艾力和2名同事担心来不及,决定骑摩托过河。水看着不深,到河中心却突然没过腰际,车子熄火,他们只得将摩托推到对岸。等处理完现场回到管护站,天已微亮,衣裤结成薄冰。

“现在,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现象没有了。”艾力介绍,尉犁县从最初5个管护站、15个护林员,发展到现在22个管护站、190个护林员,大家保护胡杨林,换来生态恢复,也有效阻止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的合拢。

见证胡杨林重现生机

如今,作为尉犁县国有林管理局负责人,艾力的工作岗位从林区转移到机关,但他仍经常奔波在下乡路上。

每片胡杨林长势如何、哪些干枯的胡杨林亟待浇灌……全县的胡杨就长在艾力的心上。

让他高兴的事一件接一件。2001年,国家投入巨资,启动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工程,至今已持续20多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针对胡杨林开展春尺蠖飞机防治、水事治理等多个专项行动;2019年,历时3年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启动,对有灌溉条件的退化胡杨林进行引洪灌溉……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再辛苦我们也不会放弃一棵胡杨。”艾力说。

凭借坚韧顽强的意志,艾力像一棵驻守沙漠的胡杨。“把青春献给孤漠,用脚步丈量绿洲”,他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9”十大年度网络人物。

如今,塔里木河沿岸数百万亩胡杨林郁郁葱葱,大风、沙尘天气明显减少,艾力最大的感受是老百姓钱袋鼓了,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不断提高。“我们挖渠引水、修筑引洪灌溉项目,得到了群众大力支持。不管走到哪里,老乡们都会热情邀请我们到家里去喝杯热茶,端上好吃的。”

随着塔里木河中下游河道地下水水位抬升,越来越多的胡杨林重现生机。奔跑在林区的野骆驼、雪豹、野猪、猞猁、狐狸、鹅喉羚等野生动物增多,林间水域中,黑鹳、白鹭、天鹅等候鸟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对于生活在沙漠边缘的我们来说,胡杨就像我们的生命,看起来是我们守护它们,其实是它们保护了我们。”艾力说。

每年10月至11月,尉犁县的胡杨叶子金黄,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这时,艾力觉得所有辛苦付出都值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