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老的路上一定善待这四个人 变老的路上亲近这几种人

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多少人,因错过了青春年华而留下遗憾,惋惜不已经。

逐渐老去的路途上,才渐渐明白,这一生,我们不必将太多人请进生命,由此扰乱了心绪,打乱了节奏。

亲近那些与自己生命底色相近的人,亲近那些如同霁月清风的人,才能让自己返璞归真。

在变老的路上一定善待这四个人 变老的路上亲近这几种人(1)

01

亲近老去的父辈,感受生命的源流。

变老的路上,总有些东西变得面目全非,也总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比如来自父辈的爱。

如同网友姑苏阿焦所说:“小镇上的夏天似乎一成不变,变了的是心境和年月,三大爷还是那么地爱侃侃而谈,二两小酒下肚便说起了地北天难,蝉鸣和鸟叫应和着夏天,这寻常的日子每天都在上演,不要总追寻生活的意义,要热爱生活本身,不要爱抽象的人类,要爱具体的人。”

一个人,不管走得多远,飞得再高,越是年纪增大,越是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情结。

儿时记忆里,父辈的形象往往是威严的,也是模糊的,他们高谈阔论似乎特别庄严神圣,也特别遥不可及。我们只能怀着崇敬的心情,像听故事一样,听他们侃天侃地。

如今,当自己也已经为人父母了,再一次次走进他们,聆听他们屡屡提及的“当年勇”,才发现,他们也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啊,那些火热的岁月里,他们也曾是父母的无限期望,也曾有过“仗剑走天涯”的梦想,当然,也有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辉煌。

生命的美好之处,或许并是一个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热烈地爱过、恨过、欢喜过、悲伤过。

所有这一切,就是最鲜活的生命,也是最宝贵的经历。

在变老的路上一定善待这四个人 变老的路上亲近这几种人(2)

02

亲近不自夸的人,感受生命的博大。

这人世间,总有人达到你无法企及的高峰,也总有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写下令人惊叹的奇迹。

只是,不管他们抵达了何种高度,始终都对生活、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不自夸、不自满,虚心向前。

《论语》中记载孟之反不夸耀自己的故事:鲁哀公十一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迎战,季氏宰相冉求所率领的右翼军队战败。撤退时,众军争先奔走,而孟之反却在最后做掩护。

因此,孔子称赞孟之反:人有功不难,不夸功为难。

由此可见,那些让我们感动不已的,往往就是那样纯粹的人,和纯粹的事。他们心中有道义,有追求,从而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努力让自己忠于内心所遵循的真善美。

就如同最近刷屏的“二舅”,原本的“天才少年”,因为不慎落下残疾,原本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路径被堵死。人生,从头开始。

后来,他学会了木工,学会修理各种机械、家电,一个看似连自己都“顾”不了的人,却“顾”到了全村。

只是,“二舅”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过人之处。

日子,不就这样吗?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谋生,就要侍弄好一身皮囊,就要让自己所爱之人衣食无忧。

就像那些在石头缝里长出的参天大树,在别人眼中是风景,他们只是千方百计活着。

亲近这些不自夸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不屈和博大,那种百折不挠的生命力,总能让人于困境中看到希望。

在变老的路上一定善待这四个人 变老的路上亲近这几种人(3)

03

亲近那些乐知好学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孔子告诫弟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就是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很多时候,当我们身边一有个乐知好学的人作为良师益友时,自己的人生也会发生重大转折。

如同伯牙和子期,如同庄子和惠施,如同彭玉麟和曾国藩,他们惺惺相惜,引为知己,彼此成就。

亲近乐知好学的人,其实是延展了内心对于生命的热爱,保持好奇心,不断去探索外部世界,从而丰盈自己。

博学多识的孔子尚且拜七岁孩子为师,何况是“凡夫俗子”的你我呢?

将闲下来的时间,与“高人”相处,以他人为师,学一门特长,学一门手艺,或者,转换一种活法,都将为自己平淡的生活,增添几分色彩和乐趣。

在变老的路上一定善待这四个人 变老的路上亲近这几种人(4)

04

结束语:

很多人惊叹于自己容颜的老去,其实,比这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老去。

如同有句话所说:有的人二十五岁就死了,但到七十五岁才埋葬。

在变老的路上,有的人早早地就放弃了努力,放弃了探索,放弃了追求真善美,这种“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的行为,无异于自毁虔诚,也是对生命的浪费。

当自己疲惫不堪的时候,不妨努力去靠近那些能够为自己带来光和热的人,跟随着他们的步伐,继续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无尽美好。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