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保障 只有培育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是指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因或内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 依据,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矛盾。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外部需求,即国际市场的发展,我国是开放型经济,而非外向型经济,所以经济发展不能依赖国际市场。

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突发疫情冲击下,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海外贸易、国际投资、技术引进等经济活动阻力显著加大,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将会面临巨大风险。

在此背景下,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国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又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外部风险,因此可以说是一项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

今年下半年,过度依赖出口的副作用再现,国际收支大幅顺差对应于我国海外资产的快速增长,但在后疫情时期我国海外资产的现实和潜在风险不断上升。同时,下半年外需将面临不确定性。

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保障 只有培育内生动力(1)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生产秩序全面恢复之后,服务业这种不可贸易品部门的需求将引领下一阶段的海外需求复苏。海外需求缺口也将明显收窄,我国暂时较为活跃的进口替代型工业生产也将受到影响。

下半年欧美国家的需求恢复将会由工业品转变为服务业恢复为主。疫情期间的社交距离控制明显冲击了服务类消费,而耐用品、非耐用品的消费则维持在比较正常的水平,以至于耐用品支出增速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高值。

在此情况下,一旦疫苗普及、疫情得到控制,个人消费支出的恢复将会以服务类消费为主。由此可见,欧美国家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其复苏对中国的出口提振作用十分有限。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涉及到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性变化。由于新时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也是基于资源禀赋的劳动和资源的比较优势终结的过程,需要在创新驱动基础上培育核心技术的竞争性优势。

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保障 只有培育内生动力(2)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就要求我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开放模式转向内需型开放模式,着力点放在发展以创新为导向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内生动力,从而达到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变化,中国正从客场变为主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既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既是世界供给中心,又是需求中心。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转换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培育内生动力,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导和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显现。

然而,当前仍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沉淀在产能过剩、效率不高的产业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事实上,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内生新动能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发展格局下,需要采取更多举措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保障 只有培育内生动力(3)

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融合发展

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强化改革推动和开放推动,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开放一般制造业,放宽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改善外商企业营商环境,推动对外开放迈出更大步伐。

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开放联动战略,以开放引领创新、倒逼改革、催生新动能、促进合作,积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促进传统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型消费,着力解决国内市场分割问题,建设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充分利用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发挥国内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继续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搞好强链和补链工作,补齐短板。

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保障 只有培育内生动力(4)

另一方面,需要酌情平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三、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民营经济的贡献力

广大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所以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实际上,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市场化改革,吸纳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力量,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

同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需要破除制约和障碍,要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用工用地等问题。

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保障 只有培育内生动力(5)

四、用创新、科技手段等带动要素结构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高质量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新动能的发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已被实践所证明是客观真理和发展的硬道理。要用科研创新去带动要素结构升级。

从投入产出比分析,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新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结语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就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国内,加快培育内生动力并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多新动能,才能为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