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

最近

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

作为唯一一位连续4年14次登上诗词大会擂台的选手

北京大学工学院直博生陈更

最终以5:2战胜对手

摘得桂冠。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

很多人也许想不到,

一位理工科学生竟然对古典诗词如此熟稔、如此热爱,

但正如陈更所言:

“我爱我的机器人生涯,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我的诗情画意的诗词世界,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

其实,理工科的客观理性,与古诗词的典雅感性,本就可以相得益彰。正如我们所熟悉的化学知识,蕴涵在那些优美典雅的诗句中,闪耀着诗意的光辉——

化 学 诗 词 大 会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

广告

诗词经典诵读——《中国诗词大会》图书配套诗词精选作者:刘冬颖、申作宏、陈虎 著

当当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

适逢春节,大家总会吟诵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元 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4)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所作的七言绝句。诗歌描写了新春之际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民俗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现了喜庆热闹的年节气氛,抒发了作者除旧布新、革新朝政的思想感情。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5)

在这首诗中,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也蕴含了化学的神奇原理:爆竹之所以能发出的清脆响亮的爆炸声,正是由于黑火药的作用。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6)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当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就会发生剧烈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表述为:

S 2KNO3 3C=3CO2↑ K2S N2↑(点燃)

硝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磺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产生了爆炸,并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竹声。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7)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8)

在下面这首诗中,对于烟花爆竹燃放时的绚烂景象,有着更为详尽细致的描摹——

烟 火 诗

【宋·赵孟頫】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9)

本诗作者是宋末元初大书法家、诗人赵孟頫。诗中描写了烟花燃放时如桃红柳絮飘扬,似流星划落夜空的绚丽景象。而这五光十色的美景其实就是我们化学中所说的“焰色反应”。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0)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的化学现象。如钠盐发黄光,锂盐显红光,钡盐是绿光,而镁、锌等金属粉末则会发出耀眼闪亮的白光等。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1)

古人正是利用这样的原理,在制作烟花时往火药中按一定配比加入各种金属盐和金属粉末,从而营造出了这“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的绚丽画面。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2)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3)

石 灰 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4)

这首妇孺皆知的《石灰吟》,相传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幼年所写。全诗笔法凝练、语言质朴,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通过对石灰的吟颂,表达了自己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高洁志向。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5)

此诗不但是于谦人格襟怀的真实写照,还生动描述了一连串的化学反应:经过“千锤万凿”,人们从深山中开采出了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而后,“粉身碎骨”的石灰石经过“烈火焚烧”,在高温下被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氧化钙):

CaCO3 =CaO CO2↑;

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熟石灰(氢氧化钙):

CaO H2O = Ca(OH)2,

尽管其水溶液变得浑浊,但却“浑”不怕,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又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重新变得坚硬“清白”,留在人间:

Ca(OH)2 CO2= CaCO3↓ H2O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6)

除了《石灰吟》,于谦还曾写过一首吟咏煤炭的诗作——

咏 煤 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鼐彝原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7)

本诗同样是托物言志,借描写煤炭的开掘过程及其蕴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甘愿赴汤蹈火的自我牺牲精神。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8)

煤炭是一种分布最广、最为丰富的化石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其中,碳、氢、氧占95%以上,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燃烧充分时,反应为:

C O2=CO2↑

燃烧不充分时,还会有:

2C O2=2CO↑

2CO O2=2CO2↑

特殊情况下,则会有反应:

CO2 C=2CO↑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19)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0)

浪 淘 沙

【唐·刘禹锡】

其六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1)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也是唐朝教坊曲名。其中第六、八首描写了古人淘金时的情景。并藉此或揭露劳作与享受的不平,或抒发自己历经磨难、不改初衷的志向。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2)

诗人之所以自喻为金子,正是由于其化学性质决定的。金是最稀有、最珍贵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在高温下也不容易与氧气反应。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这恰如诗人的情操,只要“吹尽狂沙”,是金子总会发光。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3)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4)

客 从

【唐·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5)

“诗圣”杜甫在这首诗中写道:有客人从南方来送给我一颗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待官家来征收。可过了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只能哀叹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6)

以往解释此诗,多认为作者是借用传说,描述了珍珠的凭空消失,以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其实,珍珠消失的这一现象并非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化学反应。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7)

珍珠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以及少量的有机质。碳酸钙难溶于水,但在潮湿环境中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杜甫居室漏雨潮湿,竹箱无防潮性能,珍珠中的碳酸钙遇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就变成了碳酸氢钙水溶液,其反应方程式为:

CaCO3 CO2 + H2O =Ca(HCO3)2。

溶液中混有红色物质,故而会形成类似血水的红色液体。杜甫那个年代不具备这些化学知识,所以才会疑惑不解。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8)

秋 浦 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29)

《秋浦歌》是“诗仙”李白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第十四篇,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诗人用雄浑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气氛热烈、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而在这热火朝天的冶炼图景背后,包含着一系列化学反应。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0)

古代炼铁一般是以赤铁矿石、焦炭等为主要原料冶炼,赤铁矿的化学成分为Fe2O3,其反应过程首先是由焦炭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提供热源),然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继续与焦炭反应生成气体还原剂一氧化碳,接下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冶炼得到生铁。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依次为:

C O2= CO2↑ (点燃)

C CO2= 2CO↑ (高温)

3CO Fe2O3= 2Fe 3CO2↑(高温)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1)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2)

无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3)

这首《无题》诗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之一。诗歌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哀愁、苦痛之中,寓有热切的渴望和执着的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感人至深。特别是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4)

“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出了那种甘愿燃烧自己,无私奉献的情怀,同样也是一种化学现象的体现。古代的蜡烛多由蜂蜡制成,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一元醇所合成的酯类、脂肪酸和糖类。而现在蜡烛的主要原料则是石蜡,石蜡是几种固体烷烃CnH2n 2,其中n=17~35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以及硬脂酸,它们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22H46 67O2= 44CO2↑ 46H2O (点燃)

2C28H58 85O2= 56CO2↑ 58H2O (点燃)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5)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6)

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化学,

生活中时时充满着诗意。

我们吟诵诗词的华美,

我们感受化学的神奇。

无论感性的词章佳句,

抑或理性的科学分析,

都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无限的思绪。

那是诗歌所绽放的绚丽光芒,

那是化学所蕴涵的永恒魅力!

有关化学知识的诗句(化学趣味II诗词中的化学原理)(37)

来源转载自:化学人生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