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14—25周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青少年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正是因为犯罪的人群,年龄跨度比较大,所以青少年的犯罪率高低,一直是社会是否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1)

    14-18岁的少年尚在初中的求学阶段,学业的压力和身心的快速成长,都在给少年们巨大的冲击。在这个阶段,他们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也局限于“初步”,所以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加之青春期的叛逆情绪,更让父母和学校的管教难度大大增加,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这个阶段的犯罪行为往往受到了环境或他人的影响,在诱导下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所以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的环境,至关重要。

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2)

    而已满18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则属于青年范畴,他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价值观、世界观,但仍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加以巩固。青少年犯罪多基于享乐、虚荣心、好奇心等原因而产生犯罪动机。其特点主要有:犯罪行为多与财物相关,多采用多人共同犯罪的形式;犯罪时缺少预谋,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往往不计后果;少女犯罪率上升。也正是因为青年人犯罪的原因, 导致罪犯改造难度较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这些共同的因素,决定了青年犯罪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

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3)

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社会共同进行参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基础,健全的社会体系是保障。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应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