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历史英雄人物(国人眼中的历史英雄往往是悲剧性人物)

最好看的历史英雄人物(国人眼中的历史英雄往往是悲剧性人物)(1)

项羽塑像

枭雄指有野心、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英雄人物,代表人物刘邦和曹操。英雄自不必说,以项羽、关羽为代表。刘邦坐天下、曹操统一北方,项羽乌江自刎、关羽败走麦城,高下立判。英雄绝不是枭雄的对手。

最好看的历史英雄人物(国人眼中的历史英雄往往是悲剧性人物)(2)

刘邦塑像

先说说刘邦和项羽。论武力,项羽力能扛鼎,刘邦手无缚鸡之力;论出身,项羽是贵族后裔,刘邦是地痞、无赖;论人品,项羽实在磊落、有情有义,刘邦虚伪无情、满嘴跑火车。 儒家提倡的“仁义”似乎在刘邦身上压根找不到,在项羽身上却比比皆是。为什么最后反而是刘邦获取天下,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政治从来都是利益第一位,道义第二位。讲道义也是为了利益。这个利益不是个人利益,而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现在讲坚守“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侵犯,其他事都好商量就是这个意思。“为天下者不顾家”。刘邦多次弃妻儿于不顾。当老父被项羽挟迫时,刘邦说:“你我约为兄弟,吾父即尔父。若烹之,请分一杯羹。”但是刘邦却能看清政治形势,顺应民心,与天下同利,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项羽优点很多,但他却不懂权变,看不清形势,鸿门宴放虎归山,给自己树立了最大的对手;“楚河汉界”给了刘邦扳倒自己的机会;其后更是一错再错,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项羽不是搞政治的材料,关羽也是如此。一句“虎女焉配犬子乎?”破坏了孙刘联盟,自己也败走麦城,身手异处,同时还大大消弱了蜀汉的军事力量,使其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

第二、讲“大仁义”而非重“小仁义”。孔子的学生子贡质疑管仲,认为他不能从一而终。在公子纠死后,去辅佐原先主公的政敌——齐桓公。孔子听了很生气,批评子贡是腐儒的观点。他夸赞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没有管仲,“吾辈皆左衽矣”。看来孔子并不拘泥于小仁小节,不提倡愚忠,他取的是大义。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为大事不拘小节”。刘邦,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就是个无赖,但却能顺应历史潮流,起兵抗秦,推翻暴秦统治。一统天下后,休民生息,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项羽的部下丁公曾私放过刘邦,对其有救命之恩。及项羽亡,丁公谒见刘邦,想讨个一官半职。刘邦斩之,并振振有辞地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刘邦清楚知道“逆取顺守”的道理,私人恩情和江山社稷根本没法比。反观项羽,士兵受伤他都会掉眼泪,亲为包扎,但“战胜不与人功,得利不与人利”以及“妇人之仁”造成了他政治上的短视和失败,使他失去江山。

第三、用人之道各不同。陈平虽有超人才干,但有盗嫂、贿金的劣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格有“污点”。看重人品道德的项羽是不会重用他的。项羽听说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人格高贵的他怎么会重用一个钻别人裤裆的无名小辈呢?而刘邦用人看重才干,不拘一格,大胆起用陈平、韩信,拜将封侯,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这两人为大汉王朝的建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也是如此,多次发布“求贤令”,因而手下人才济济,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项羽以个人交情、好恶任命下属,仅有的一个忠心谋士范增还被他气走了,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关羽重军人而轻士大夫,和刘封、糜芳等人不搞好团结,荊州兵败后无人援手。

第四、人格力量大比拼。是真英雄,应该无所畏惧,无所顾忌,不怕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这就是历史上成功者、胜利者的巨大人格力量。失去这种人格力量的人必然失败。在反秦的斗争中,项羽保有这种人格力量,他是英雄;在楚汉相争中,他丢失这种人格力量,成了懦夫、败将。刘邦能死缠烂打,虽经常吃败仗,但他屡败屡战,最后垓下一战扭转乾坤。曹操亦如此,一生败仗无数,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但在关键性战役却打了胜仗,如官渡之战。项羽勇于自杀,羞于战败。“项羽若肯过江东,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他却选择了自刎而死。

这就是为什么英雄千古留美名,而最终枭雄得天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真是英雄末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到死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死的。可怜!可悲!可叹!

最好看的历史英雄人物(国人眼中的历史英雄往往是悲剧性人物)(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