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家与亲人(远方父亲的土地)

父亲的土地◎远方,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远方的家与亲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远方的家与亲人(远方父亲的土地)

远方的家与亲人

父亲的土地

◎远方

我们的村子位于海阳北部山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由于村子和镇政府驻地相邻,加上周围企事业单位的用地,所以我们村人均可用耕地面积很少。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苹果种植的推广,村民们的大部分耕地基本都用来种植苹果树了,这样的话用来种植粮食的土地更是少得可怜。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在农村难得吃一次白面馒头,粮食供给不足。于是父亲便打起了开荒的主意。

在丘陵山地上开荒只能靠人力刨,并且开垦出来土地的面积都不大。由于土壤中有太多的碎石,所以刨几下就得把碎石块划拉出去,费时又费力。即使这样,父亲大大小小也开垦出来将近两亩的荒地。开荒时,他中午不愿回家吃饭,怕耽误功夫。所以中午放学后我经常到山上给他送饭,并且帮助他清理地里的碎石块。拿父亲的话来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一块块被耙犁平整过的田地像是一件件大地上的艺术品,吸引了父亲的目光。他仿佛看到了秋天的金黄和丰满的粮仓。

开垦出来荒地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给开出来的地垒上地堰,以防止下大雨时导致水土流失。垒地堰虽然算不上技术活,但绝对是个体力活。因为要四处寻找并搬运合适的大一点的石块,所以父亲经常累得腰酸腿疼的。

垒上地堰后接下来就是养地了。父亲说,刚开出来的地属于生地,没法种作物,需要用农家肥养活熟了才行。现在看来,在八十年代初期,化肥农药品种少得可怜,种庄稼基本全靠农家肥。那时流行一句话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家家户户都有一大堆自然发酵的农家肥。

那时拖拉机还属于贵重机械,并不普及。运送肥料及收割后的庄稼基本全靠木制独轮车来完成。所以那时每天清晨,父亲都会把独轮车两边的大筐装满农家肥往山上运送。由于山路崎岖坎坷,需要我和哥哥在前面用绳子拉着车子。那时我们还在读小学,力气还很小,主要靠父亲在后面的推力。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腿肚子在打颤。

养熟了的土地被父亲种植上了应季的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芋头等。每当到了春天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白里透着红的苹果花开满了果园,整个山坡都氤氲着花的芬芳。到了夏天,麦浪起伏,玉米拔节疯长。秋天更是一片丰收的金黄。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

父亲和他的土地度过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前十年的蜜月期。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向了城市务工。各个村里留守的基本都是年长的老人了。加上果树老龄化导致收益下降,很多地方出现了土地撂荒和废弃果园的现象。父亲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对于家里的土地和果园他已经力不从心了。而我由于工作的原因又暂时不能接手管理。

虽然现在国家提倡农村土地流转,但是基本上不适用于我们村这些零散的小块土地。而且这些山地基本上靠天吃饭,产量低,经济效益不好,也没有人愿意租赁。

于是我便建议父亲把大部分老旧品种的果树伐掉,至于剩下的庄稼地只能任其撂荒了。父亲虽然同意把老旧的果树伐掉,确不同意任由庄稼地撂荒。他认为那样做是对土地的糟蹋和浪费。这些土地陪伴了他几十年,在他的精心打理下,过去的那片贫瘠之地早已变成肥沃的良田。对于这片土地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他舍不得抛弃它们。

那段日子父亲很是郁郁寡欢,有事没事地总是一个人跑到山上,静静地坐在地堰边上发呆。其实他不只是在伤感,更多的是对于这片土地的思考。终于在来年春天父亲在那些空地上栽上了核桃树、板栗树、樱桃树、柿子树的苗木。他说这些树基本不用施肥打药,很好打理。既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又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还不费力气,可谓一举多得。

于是在春风里,在山坡上,在这片略显沧桑的土地上,一株株稚嫩的树苗在父亲的眼睛里摇曳着,舒展着,生长着。一片片翠绿给了父亲无尽的遐想,给了这片土地未来的希望。

(编辑:高一平)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简介

远方 ,山东海阳人,海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

壹点号烟台散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