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鲢鱼抛竿教程(抛竿和雾化谁不会呀)

兄弟们,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和大家聊聊钓鱼当中的纯干货了!今天咱们也不蹭谁的热点,也不故弄玄虚,咱们来聊聊垂钓鲢鱼当中,真正重要的细节是什么。接下来,一方面会从钓鱼,另一方面会从物理角度,来完完全全地把钓鲢鱼弄明白!

这里先要提醒一点的是,接下来要说的只是针对鲢鱼的垂钓方面,是不包括鳙鱼在内的。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形式来说明,来自于一位养殖户给说过的话,那就是鳙鱼吃的是浮游生物,鲢鱼吃的是浮游植物,这两种鱼不是一回事!

钓鲢鱼抛竿教程(抛竿和雾化谁不会呀)(1)

不知道兄弟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使用同等尺寸以及同样饵料的情况下,偏偏有人能够连竿中获鲢鱼,有的人就算鲢鱼进窝以后,也无法做到快速中鱼,甚至还会出现锚鱼的现象呢?

难道无法正儿八经上鱼的钓鱼人,就是把饵料的雾化搞得很糟糕,抛竿水平也不够吗?相信答案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只要有想钓鲢鱼心思的钓鱼人,无论是开饵,还是抛竿都是过关的。哪怕是再不会开饵,钓箱里面也都会有量杯,竿包里面也都会短竿子。

钓鲢鱼抛竿教程(抛竿和雾化谁不会呀)(2)

既然不是上述两种原因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呢?这里在哪就不卖关子了,那就是子线长度和钩距出现了问题。也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关键的地方出现问题,才导致了有人无法钓获鲢鱼,有人却能够频频中鱼上岸。

关于子线问题的解释,通过物理规律就能够很轻易的解释清楚。根据平常所用尼龙线具有一定硬度的特性,就导致了短子线不容易弯曲,长子线更容易弯曲的状况。也就是说,短子线不是那么容易的被鲢鱼吸进口中。

钓鲢鱼抛竿教程(抛竿和雾化谁不会呀)(3)

难道说,因为长子线更容易入口,就无脑的使用长子线就可以吗?当然不是,因为长子线虽然容易入口,但是会造成信号传递延误,饵料雾化区域不集中的情况。甚至,鲢鳙进窝产生水流以后,下钩更容易飘动,从而造成锚鱼炸窝的情况。

说完子线长度的问题,咱们再来说双钩距离的问题。双钩距离的问题,所造成不上鱼的影响,比子线长度不合适更要恐怖。这是因为垂钓鲢鱼是一个完完全全,独立于其他鱼种的一个钓法。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鲢鱼不是吃带有饵料的钓钩。

钓鲢鱼抛竿教程(抛竿和雾化谁不会呀)(4)

这个时候需要思考一个物理问题,那就是鲢鱼吸食的力气是向下的,而浮漂的浮力是向上的。那么,想要鲢鱼更容易的把钓钩吸入口中,浮漂向上的力气不就是越小越好吗?道理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浮漂向上的力气小了以后,鲢鳙饵料的重量,又要通过什么来平衡掉呢?

是不是被这一物理现象给整蒙了?嘻嘻!咱先别急,因为咱们钓鲢鱼是使用双钩垂钓嘛!再加上鲢鱼吃的不是带有饵料的上钩,而是没有饵料的下钩。这样一想,是不是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钓鲢鱼抛竿教程(抛竿和雾化谁不会呀)(5)

咱们就先按照这样的思路向下推演,浮漂需要平衡钩饵向下的重力,那么下钩在水中横向移动的时候,不也就不需要克服浮漂向上的浮力嘛?也就是说,咱们用来钩中鱼嘴的下钩,只要能够让他顺利的产生横向移动,不就容易让鲢鱼中钩了嘛?

既然这个思路是成立的,那么咱们就继续推演。此时,问题就来了,该怎么让下钩更容易产生横向的移动呢?答案是调整子线长度。结合上面子线长度的物理现象,那就是让下钩的子线长度加大就好了。

钓鲢鱼抛竿教程(抛竿和雾化谁不会呀)(6)

总结来说,想要更好的钓获鲢鱼,不单单是只会控制饵料雾化和高频率抛竿这么简单,更重要的还在子线长度的调整,以及钩距的合理设定。

但是,此时你要问子线该多长,钩距该多大?老弟这里暂时还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地方的鱼情不同,鱼体大小不同。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先简单的推演和尝试一下,兴许钓一场后,就能够找到合适的子线长度和钩距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