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名家马莉莉简历(秋雨霏霏思念长)

绕着“志超读信”等一曲曲耳熟能详的王派经典唱段,沪剧名家孙徐春、马莉莉等王派弟子和舞台搭档,以及众多戏迷今天上午来到松鹤园,追思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派宗师王盘声。6年前的今天,王盘声因病逝世,今年恰逢其诞辰百年,其艺术仍通过弟子及传人在舞台上的演绎得以传承。

沪剧名家马莉莉简历(秋雨霏霏思念长)(1)

图说:王盘声 资料图 胡晓芒 摄

“天勿落雨了”,马莉莉一张口,眼泪却流了出来。从21岁初出茅庐便和王盘声一起到北京学习移植《红灯记》,马莉莉得以和王盘声在舞台上当了三年“父女”。马莉莉还记得在上海火车站第一次见到心中的沪剧泰斗,他穿着一身旧军装,背着旅行包,穿着球鞋,裤脚还一高一低。此后,这对“父女”又合作过夫妻、情侣,1999年,76岁的王盘声还甘当绿叶为马莉莉主演的《宋庆龄在上海》演过一个联络员的配角。

沪剧名家马莉莉简历(秋雨霏霏思念长)(2)

图说:马莉莉在追思会现场发言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待到马莉莉当了上海沪剧院副院长,王盘声曾向她提出,能否安排他到戏校去当老师,想把自己的沪剧经验传承给年轻人。但这个心愿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说到此处,空中又飘起雨丝,马莉莉抬起头,对着天空说:“王老师,侬安心,侬的王派艺术唱腔,到现在都是最辉煌的。沪剧事业会有一代代人接力,你的学生、学生的学生,会让王派艺术发扬光大。”

沪剧名家马莉莉简历(秋雨霏霏思念长)(3)

图说:马莉莉为王盘声献花

就在9月8日、9日,上海文慧沪剧团在天蟾逸夫舞台复排上演王派代表剧目《断线风筝》,由王盘声弟子杨音扮演他当初饰演过的谢格拉德一角。杨音还记得10年前,王盘声坐在台下看完他演的《断线风筝》,一开始很不解,怎么把这个戏改了?听完杨音的解释,王盘声也认同取其精华的做法,风趣地对弟子说:“杨音啊,你这个戏比我牛!”2013年,杨音凭此角色荣获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次年,王盘声也获得了第24届“白玉兰”特殊贡献奖。

沪剧名家马莉莉简历(秋雨霏霏思念长)(4)

图说:《断线风筝》演出照 祖忠人 摄

在王盘声的另一位名弟子孙徐春看来,老师的唱腔儒雅、潇洒、飘逸,“老师是喧嚣城市中一位清净的、纯粹的艺术家”。1978年,老师教给他的第一句唱词是“粮食本是宝中宝,人民生活少不了”,王派艺术虽貌似说白,不甚花哨,却拥有高级的艺术审美,“十生九王”是艺术的自然选择。

沪剧名家马莉莉简历(秋雨霏霏思念长)(5)

图说:孙徐春为王盘声献花

艺术上追求极致,生活中,王盘声却常常被学生笑话。有一次在川沙,孙徐春记得王盘声一直在饭桌上给学生讲唱腔说戏,桌上一盘清炒鳝丝,大家吃了一口,觉得馊了都不再动筷子,只有王盘声一筷筷吃着,浑然不觉,全神贯注地说着,直到最后,学生们忍不住提出来,王盘声又吃了一口,才发现,真的馊了。

沪剧名家马莉莉简历(秋雨霏霏思念长)(6)

图说:王派弟子演唱“志超读信”怀念恩师

在王盘声的艺术生涯中,他塑造了一系家喻户晓的角色,如《黄浦怒潮》中的林耀华、《金沙江畔》中的金明、《红灯记》中的李玉和、《雷雨》中的周萍、《被唾弃的人》中的柳文溪等。尤其是他在《碧落黄泉》中的“志超读信”和《新李三娘》中的“刘智远敲更”更是脍炙人口,被人代代传唱。在追思活动的最后,八位王派弟子唱起了“志超读信”“艰难的历程-靠人民支援永不忘”,让沪剧的声音陪伴着沉睡在此的王派创始人,以告慰恩师。(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