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在杞县鲜为人知的故事(焦裕禄在杞县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王胜昔司利强

2022年8月16日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焦裕禄1952年1月来到河南杞县,带领工作队到杞县葛岗区大云所乡、城关区谢寨乡搞土改复查工作。近日,焦裕禄当年在杞县搞土改复查时的日记式工作报告手稿被发掘。杞县融媒体中心特意组织记者深入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追根溯源,走访10多名上年纪的乡镇干部和年龄在85岁以上的老人,又查阅了诸多资料。这里特意收集了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以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

“他是俺穷人的贴心人”

1952年初冬,焦裕禄带领土改工作队一入村,头一件事就是访贫问苦。当他得知老长工孟广法的贫困家境后,扛起行李就去孟广法家住。

焦裕禄住下的当天晚上,和孟广法老两口谈了好长时间关于闹翻身求解放的道理。焦裕禄怕冻着老两口,让他们去内间先睡觉。半夜,孟广法老两口想到焦裕禄那条单薄的补丁被子,再也睡不着了,揭起自己盖的棉大袄,悄悄地走到外间要给焦裕禄盖上,哪知焦裕禄正躺在床上看土改文件呢。

焦裕禄说啥也不让盖,对孟广法说:“您的铺盖也不多,可不能冻着您二老,我习惯了,这比我逃荒要饭时披麻包片、在人家房檐下避风雪强多啦。”

再三推辞,孟广法不给他盖上棉袄站在床前不走,焦裕禄被老贫农的一片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王锦魁觉着自己残疾,干也干不出个啥名堂,一度情绪低落。焦裕禄发现了就把被子搬到他家,晚上和锦魁睡在一个被窝里,耐心说服他:“锦魁呀,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长,可不能松劲呀。你腿残怕啥,身残志不残嘛。”

在焦裕禄的帮助下,锦魁又像往常那样积极了,后来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党支部副书记。

焦裕禄深入实践、扎根群众,和穷人心连心的行动深深地打动着东云所村的广大干群,大家都说:“老焦真是俺穷人的贴心人。”

“一堆散沙垛不成墙”

焦裕禄和其他工作队员都意识到,尽管大家都被发动起来了,但人的思想有时还不统一,步调还不一致。焦裕禄想,必须从思想上再进一步发动,真正形成一个拳头,才能取得斗争的全胜。

有一天他趁韩玉明家垛院墙的机会,把十几个积极分子招来,一面给韩玉明干活,一面用浅显的道理开导大家。老焦抓起一把沙土问大家,光用土为啥垛不成墙呢?面对这个不太难的问题,大家笑着回答,一盘散沙咋能垛成墙。焦裕禄高兴地说:“对,就是这个理,土不用水和成泥块,墙就垛不牢固,同样的理,我们广大群众如果团结得不紧,就不会彻底翻身。”

大家都说老焦说的好。大伙说着干着,半天工夫就把韩玉明家院墙垛好了。

“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在杞县土改工作中,焦裕禄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既注意现时教育又注重远景教育。结合土改斗争,他经常给骨干积极分子上党课,开展远景教育。焦裕禄常讲:“如今我们闹翻身分土地,革命才是个头,以后事更多,路更长。大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满幸福生活,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他还说:“咱可不能存有分了地有了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满足思想。”焦裕禄风趣的演讲,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在一旁听讲的残疾青年王锦魁激动地站起来说:“我以为分了地就完事了哩。听老焦这一讲,以后咱非得好好干不行,争取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省把柴火吧”

焦裕禄随工作队一入村就住在老长工孟广法家,除深更半夜同孟广法谈土改论家常以外,白天你总见不到他,不是访贫问苦、开贫农会,就是到困难户家帮助劳动,总是深更半夜才回到孟广法家。平时贫下中农的锅台旁、牛屋里,都是他常去的地方,他很少睡过囫囵觉、吃过应时饭,总是晌不晌、夜不夜的回家吃些凉馍剩饭。

有一天半夜里,孟大娘专门等焦裕禄,要为他拿柴火热饭,他拉住大娘的手硬是不让:“能行,我吃凉的习惯了,可不能为我再烧二回锅,省把柴火吧。”焦裕禄处处为群众着想,唯独不讲他自己,让孟广法老两口心痛得满面泪水。

“听党的话好好干”

焦裕禄同志五个多月的土改工作就要结束了,舍不得离开东云所村,忘不下这里的父老乡亲。打好行李卷,他上街到户给群众说句告别话,尤其是孟广法、韩玉明、王锦魁的家,都一一握手告别。大家知道焦裕禄他们真的要走了,十几个年轻人争着扛行李送工作队到村外,送了一程又一程,谁也不愿回去。

焦裕禄说:今日相送,总有一别,回去吧,我会回来看大家的。他拉着残疾青年王锦魁的手说:“回去吧,以后要听党的话好好干,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他们手拉着手,肩靠着肩,又送了里把路,才恋恋不舍地看着焦裕禄他们的背影远远离去。

后来当了村党支部副书记的王锦魁,回忆起焦裕禄在他们村时的情景,流着泪水说:“谁知焦书记一去再也没回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焦裕禄在杞县鲜为人知的故事(焦裕禄在杞县鲜为人知的故事)(1)

群众的贴心人(国画)王银生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4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