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每一年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书评)

提到《鲁滨逊漂流记》,很多人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画面:惊心动魄的海上流浪、旷无人烟的荒野孤岛,以及主人公野人一般的生存环境,和寂寞凄苦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部被译为各种文字、流传甚广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小说中鲁滨逊的冒险精神、实干精神、财富占有欲和殖民主义思想,都真实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初兴阶段人们的思想潮流。

当然,鲁滨逊的一些行为并不符合我们现在的文明思想。比如:

他参与了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

在荒岛安身后,把自己当作荒岛的君主,把岛上的一切都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搭救野人星期五后,把他变成了对自己惟命是从的奴隶等等。

鲁滨逊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年轻时性格偏执,作为父母身边唯一的孩子,却不顾父母的反对不告而别;他贪财逐利,为了唾手可得的利益选择投机取巧,而且就是这一次的决定,让他身陷孤岛,像野人一样生活多年。

但是,鲁滨逊身上也具备许多良好的品质:踏实肯干、不畏险阻、乐观自信、知足感恩……这些品质帮助他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并回归文明社会,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鲁滨逊漂流记每一年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书评)(1)

身陷孤岛,唯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小说一开头,就显示出鲁滨逊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少年。他放弃父亲为他安排好的安稳人生,放弃自己亲手建立的日益红火的种植园生意,为了心中对冒险的渴望,当然也是出于一个商人对于利益的追求,又一次踏上了冒险的旅程。

鲁滨逊所乘坐的大船遭遇飓风,在一座荒岛附近抛锚。死里逃生后,被冲到岛上的鲁滨逊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当时他身上既没有食物、也没有保护自己的武器,连活下去都成问题。

要知道,鲁滨逊以前是个富家子弟,虽然多次出海,却从没像一个真正的水手那样在船上做过工。但是眼下,他一无所有,只有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条件,让自己活下去。

休息了一个晚上,鲁滨逊迅速理清了自己需要做什么,并马上付之行动。

他从船上运下可以利用的物资、建造栖身之所、打猎觅食,首先保证了自己能活下去。工具不顺手,又没有帮手,一切劳动都做得很慢、很辛苦。但是“活着,离开”的念头支撑着他,一点点坚持下来。仅仅两年时间,就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

鲁滨逊深知“空想是没用的,只能自己动手”。试想,如果他一直怨天尤人,不去主动改变,在岛上根本就坚持不了几天。

柬埔寨有句谚语:十个空谈家抵不上一个实干的人。

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是鲁滨逊能够生存下来的关键。而这一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一样重要。

人生有梦想是好事,但是我们不能只“仰望星空”,更要记得“脚踏实地”。比如有人想练一手漂亮的字,最重要的是一笔一笔地勤加练习。否则听再多的理论、看再多的字帖,也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有一点进步。

正如白岩松在《白说》里所写:总远远惦记着梦想,会被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打败;不如暂时忘记梦想,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生活迟早会回馈你一份厚礼。

鲁滨逊漂流记每一年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书评)(2)

只因心中有对生活的热情,才会不辞劳苦,把简陋的环境打造成一个理想王国。

读《鲁滨逊漂流记》,不止感叹于鲁滨逊的勇气与坚持,更被他对生活深深的热爱所感染。

鲁滨逊通过自己的双手,建造了安全的住所、种出了庄稼、靠打猎吃上肉食,饮食起居得到足够保障。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继续努力提高生活品质,看看他都做了些什么:

在风景秀美的草地上建了一座小木屋,作为“别院”;

制作了便于生活的桌椅、货架、蜡烛;

编制箩筐、烧制陶器;

用动物的皮毛做衣裤和雨伞;

驯养了一大群山羊;

甚至捉回一只鹦鹉,教它说话以缓解寂寞……

看起来,鲁滨逊的日子过得自由安逸。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是现代人们时常向往的。美国作家梭罗曾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寻找本真的生存状态和诗意生活。他们是自愿远离尘嚣,自愿感受简朴。

但鲁滨逊不同,他是被迫流落荒岛,真正的一无所有。

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保证不饿肚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鲁滨逊宁愿花很多时间制作桌椅、蜡烛等小物品,只因为他心中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尼尔·帕斯理查在《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中有句话:真正的幸福不是惊天动地的事,而是懂得发现生命中的小美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卡耐基也说过,人内心的幸福感来自对既有生活状态的随遇而安和感恩知足。

热爱生活的人把生活过成了诗,他们都拥有积极的心态、细腻的感触,更容易享受到生活中的小幸福;他们勇于面对一切困难,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日三餐的活下去,还有对生活中所有事物的细微感受。

鲁滨逊漂流记每一年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书评)(3)

常怀感恩之心,尊重生命,也让自己得到救赎。

《简爱》中有一段话:学会感恩。因为有了感恩,才有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为有了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因为有了感恩,生命之间才能和睦相处。

最后一次出海前,鲁滨逊明明安稳富足,却常常心怀苦闷,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可当他独自一人流落荒岛之后,仍然可以自由呼吸、自给自足,所以每一次得到、每一次转危为安,都让他产生对生命的感恩之心。

鲁滨逊总结说,我们有时在生活中感觉处处都不顺心,是因为我们只看到我们没有的东西,而忽视了我们拥有什么。

的确是这样。有人说过,最能让人感恩生命的地方是医院。去一次医院,就会明白,活着和健康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什么钱权名利,与健康的生命比起来,全都不值一提。

如果一个人缺乏感恩之心,就会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当一个人心存感恩的时候,就会懂得知足和珍惜,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变得积极向上。

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多想一想自己胜过他人之处,而不要总想着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感恩之心让鲁滨逊对生命充满敬畏。当他发现野人的食人行为后,深恶痛绝,曾打算以一已之力去惩罚那些野人;当他发现遇难船只后,尽管不确定是否有人幸存,仍然冒险前去救助;后来相继救下野人星期五、一个西班牙人以及星期五的父亲,他们一起研究如何离开荒岛。直到最后,鲁滨逊又帮助了一个遭遇叛乱的船长夺回海船,终于带着星期五回到了文明社会。

对生命的尊重让鲁滨逊自己也得到了救赎。

在小说中,作者丹尼尔·笛福以第一人称,清晰流畅地为我们描绘了鲁滨逊二十多年的岛上生活,从一无所有、每天费心该如何生存下去,到应有尽有、舒服惬意地享受生活,通过具体细致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书中既有鲁滨逊详尽的劳动场景,又有他细腻的心理刻画,同时也阐释了很多细小却深刻的人生经验与感悟。

《鲁滨逊漂流记》值得一读再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