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蕴含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最容易被忽略的2条人生哲理

如果说《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是当今社会小孩子们的流量担当,那么央视86版的《西游记》必然就是我们这些70,80后看官朋友们的饭后最爱。

记得小时候《西游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平顶山大战金银角大王那一集,特别是那一句“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一直到现在,我都能清楚记得银角大王那自命不凡的奸笑,以及孙悟空拿着紫金葫芦时的得意表情。

只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看《西游记》基本就是一笑了之,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更没有去思考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比如吴承恩为何要设计这样的情节,到底出于什么目的,那时候的我们基本上就是为看而看,完完全全就是看热闹,图快活。

直到长大后,才发现《西游记》之所以能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实并不是如我们小时候所想像的那么肤浅,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下面就我自己总结的其中两条跟大家伙掰扯掰扯,看看到底有没有道理,究竟是不是那么回事?

西游记里蕴含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最容易被忽略的2条人生哲理(1)

一,谦受益,满招损;懂得收敛,方能顺利

《西游记》第二回中有这么一个桥段:说自师傅菩提老祖那边学得地煞七十二变后的孙悟空,有一天正与师兄弟们在一起聊天打屁,修仙之人么,闲谈拉扯的自然也都是与神道有关的话题,这其中一个好事的便就好奇的询问猴王:

“我说悟空啊,听说师傅特别器重你,连地煞七十二变都教给你了……怎么样,也别藏着掖着了,给我们露一手呗……”

悟空闻言后,也不推脱,笑着问道:

“行啊,想让我变什么呀?”

好事者喜出望外:

“那就变成一棵最常见的松树吧……”

“行,你就请好吧……”

说话间,悟空身子一晃,转眼之间,便就变成了一棵足有一人来高的盘岩老松,只见其盘枝繁叶,绿意盈盈,竟是比那真的还要真……

然而,就在众人纷纷称赞猴王好身手之时,他们的师尊却不知何时已然走了过来。

感觉到师傅强大气场的悟空不敢造次,连忙收了法术,变回了原身……

“悟空你这是在做什么?”

菩提老祖一脸肃然地询问道。

悟空不敢隐瞒,将事情的原委原原本本,一字不拉地复述了一遍。

菩提老祖闻言后点点头,随即便将悟空逐出了师门,并对他进行了最后一次教育:

“悟空,没事你变什么松树,这种功夫,是好在人前卖弄的吗?假如你见别人有,你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这句话大致意思就是:骄傲自满的人必然会在人前卖弄,如此一来,你所卖弄的“东西”势必会遭人惦记,请问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将卖弄的“东西”传给他吧,你又不甘心,毕竟这可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可若是不传给他吧,又会遭人憎恨,最终还有可能连命都搭进去……

因此,做人啊,即使本领再大,能力再强,也不要在人前卖弄,忌骄禁满……

西游记里蕴含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最容易被忽略的2条人生哲理(2)

然而,孙悟空却根本没有将师傅的话听进去,仍旧我行我素……结果在西行路上为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举个例子:

《西游记》第十六回,当与唐僧来到观音禅院借宿的悟空,看到禅院老主持拿出自家袈裟爱不释手的摩挲个没完之时,立刻便嗤之以鼻的哼道:

“这些破袈裟,也好意思在人前卖弄……”

老主持知道悟空话中有话,一生酷爱袈裟的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他连忙上前献媚讨好道:

“难道施主有硬货?”

悟空得意地笑道:

“那是当然,我师傅行李中的那件锦襕袈裟才是稀世之宝,才算是真正的袈裟……”

一边说一边还向一旁的唐僧求证着:

“师傅,你说是也不是?”

然而,唐僧却附耳劝慰道:

“出门在外,怎可暴露宝物?”

可孙悟空又哪里肯听劝,直接拍着胸脯打包票道:

“师傅不用担心,只管拿出来即可,有俺老孙在,怕什么……”

最终,唐僧执拗不过他,只能将袈裟给拿了出来……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住在附近的黑熊精被悟空拿出来的锦襕袈裟晃了眼睛,顿时起了歹心……于是一不作二不休,施用妖法,将袈裟占为了己有……最后,若不是观音菩萨出手相助,恐怕这锦襕袈裟也就这么交代了……

孙悟空一次次的人前卖弄,导致一次次的受挫,令自己深陷万劫不复之地,不正好印证了菩提祖师对他的最后忠告么……

西游记里蕴含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最容易被忽略的2条人生哲理(3)

正所谓:谦受益 满招损,做人啊,要懂得收敛,方才能顺利,您说是不是?

二,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说完了孙悟空,再来谈谈猪八戒吧……

或许大多数人对于二师兄的印象皆是:好吃懒做外加贪图女色。

猪八戒真就如此不堪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比如《西游记》高老庄那一回,猪八戒为了过日子,为了能有口饱饭吃,开荒拓垦,耕田犁地,可以说是任劳任怨,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即使到了临走的那天,也仅仅只是想要一件青锦袈裟,一双好鞋子而已……

然而,那高太公又是怎么对待他的:耕田不用牛,套上犁头把猪八戒当牛使……要知道,人家可是猪啊……

后来又嫌弃猪八戒丑,毫不留情地诋毁他,谩骂他,甚至还邀请驱魔人捉拿他……

做人啊,怎么能这样……即使人家丑,入不了你的法眼,可你也不能如此毫无道德底线,毫无节操地去针对人家吧……

或许有人会说,猪八戒是妖,人妖殊途,高太公这样做,没毛病……

话是这样说,可人在妖眼里又是什么?既然人能把其他非人类说成是妖,那妖为何不能将人归类为妖呢?

更何况,人有好坏之分,那妖凭什么就不能有善恶之别呢?

西游记里蕴含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最容易被忽略的2条人生哲理(4)

所以说,做人啊,还是要: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总评:

谦受益,满招损;懂得收敛,方能顺利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您说,对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加讨论!

西游记里蕴含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最容易被忽略的2条人生哲理(5)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