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胡令能译文(正确解读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胡令能译文(正确解读胡令能的小儿垂钓)(1)

线上线下的评论者,在评介胡令能时,说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这没有错。在评介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时,说这首诗是情景交融、形神兼备也没有错。然而评论者,所不懂得的,或者说所忽略的,是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但并不关注诗人作诗是有目的的,这一根本问题。因此如上的种种评介就有失客观有失肤浅了。殊不知为写小儿学习垂钓而写小儿学习垂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为写物而写物,为写景而写景没有任何意义一样。实际上,《小儿垂钓》是一首借事喻事诗。所借之事,是小儿学习垂钓一事,所喻之事,是诗人学习隐居一事。所以,《小儿垂钓》明面上是写垂钓的小儿,实际上是比喻隐居的自己。

胡令能,河南郑州中牟县人,生活在中唐贞元年间至宝历年间 。年轻时家庭贫困,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中年后隐居中牟圃田。隐居之初,胡令能偶遇垂钓的小儿,触景生情,遂以学习垂钓的蓬头稚子自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年的七言绝句古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的起句“蓬头稚子学垂纶”,字面上是写灰头土脸的孩子学习垂钓。实际上是写不曾入仕的自己学做隐士。

诗的承句“侧坐莓苔草映身”,字面上是写,稚子侧坐莓苔青草掩映身体,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住进圃田绝不出仕做官。

诗的转句“路人借问遥招手”,字面上是写路人借问稚子远远地招手,实际上是写路人借问诗人自己远远地招手。

诗的合句,即诗的结句“怕得鱼惊不应人”,字面上是写稚子害怕惊扰了鱼儿不敢回应路人。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害怕惊扰另一个自己而不敢回应路人。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小儿垂钓》是一首借事喻事诗,更是一首自嘲诗。他嘲笑自己家贫如洗还来隐居,他嘲笑自己不曾入仕还学做隐士。由此我们更加明白,线上线下的评论者,把《小儿垂钓》这首借事喻事诗说成是儿童诗,会有多么荒谬。它的确是描写儿童的诗但它不是儿童诗,就像描写老妪的诗但绝对不是老妪诗一样。

如果您觉得这条视频有用,请您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一个视频再见。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