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是哪里的特产做的(八义集臭豆腐的来历)

拙作头条登出后,不少网友询问八义集臭豆腐的事情,怎么老街不见有卖了?纷纷表示遗憾。相比较八义集羊肉汤,臭豆腐的确鲜有售卖了,尤其最近这些年,只闻其名,少见其货,渐渐地,只流传于大家的口口相传的回忆中了。

作为八义集人,搜集整理了一些八义集臭豆腐相关的信息,分享如下:

1.八义集臭豆腐的来历   据老辈人口口相传,约1740年前后,因家乡发洪水,一位名叫刘祥胜的睢宁古邳人和父亲一路乞讨来到八义集,并在此落脚,以做豆腐为生,每天起早贪黑的边做边卖。    有段时间,八集接连数十天都阴雨绵绵,刘祥胜做出的豆腐无法及时出售,只好放在豆腐坊里,但豆腐坊里温度很高,没几天豆腐上就长出了层层白毛,刘祥胜担心豆腐变质无法售卖,就尝试着加盐腌制(类似腌制咸鸭蛋,延长保质期的思路)。腌制几天后,他吃了一块,发现虽然有臭味,但味道很鲜美,遂依法泡制,略加改进,便做出了第一批臭豆腐乳。     这第一批臭豆腐乳一经上市,就受到八集人的追捧,臭豆腐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方圆百里开始“臭名远扬”。鉴于有的人觉得太臭,无法入口,在“青方(青方的意思是,青色的四四方方的豆腐块)”的基础上还开发了“红方”,红方不太臭,有些甜、鲜、香,也不那么咸。因为没有传承人等原因,刘祥胜的臭豆腐手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失传了。

2.为什么好吃?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八义集臭豆腐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一经品尝,常令人欲罢不能。其入鼻虽奇臭无比,至口却润若无物,沾舌则回味悠长,进喉已是妙不可言,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闻着臭、吃着香,品了一缸再一缸”。    为什么八义集的臭豆腐好吃?这不仅取决于其做法,更重要的是当地的水质、调料和菌种。记得厂里有一眼老井,深达百米,水质甘甜,可直接饮用。老厂长说过“我们的技术曾到很多地方去推广,包括徐州、苏州及山东南部,但都做不出这么鲜美的味道,我们猜测有可能是水质的问题,八义集盛产石灰石,东边就是县里最大的水泥厂。”    八义集之前水网密布,房亭河、不老河等支流贯穿小镇,老酱菜厂两面临河,地下水充裕又甘甜。这是臭豆腐质量的先天条件。现在的周围河道和地下水的环境,已经大大的改变了。

3.建国后的酱菜厂

1955年,在老街南头,靠近小学,八义集酱菜厂成立,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现今该厂已经倒闭了。当时郭允启是厂长,当年郭厂长为了能生产出臭豆腐乳,想尽了办法。去找刘祥胜的后人,但是后人也不知道怎么制作的,后来又去选择用过的工具和留下的文字资料,根据整理出的步骤,酱菜厂又做了很长时间的实验,大概是在两三年之后才把臭豆腐乳做出来。  酱菜厂把青方红方重新打造出来后,风靡一时,生意很红火,业务也很多,生产十多种酱菜,但后来酱菜的市场越来越小。

我读八小的时候,有个同学柳园,就住在酱菜厂,家里人在里面上班。经常和他一起跑到酱菜厂玩耍。酱菜厂里面有大大小小成百个大酱缸,口径一两米,高度三四米,人捉迷藏躲进去,盖上锥形的缸盖,别人根本找不到。我们一群同学在里面玩个不亦乐乎。厂子里的管理人员,都非常害怕,也很恼怒。因为这么大的的缸,里面还有水,小孩子掉进去,说淹死,就淹死了,专门有人拿着棍子巡逻,逮着我们打,还告到学校。记得当时经常能看到鸟、鸡鸭、猫狗等淹死在酱缸里,当时不以为意,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后怕的。柳园有一次跳进缸里,就被他妈拎着耳朵,打了个半死。  

4.臭豆腐的做法 、   臭豆腐虽小,但做起来却煞费功夫,粗略算下来要历时1年,具体步骤如下:    (1)做豆腐:泡黄豆、磨浆、点卤水,然后将做好的豆腐切分成火柴盒大小的小块。    (2)发酵:发酵是在地窖里完成的,温室发酵和催化剂发酵等方法,都不如地窖好。地窖的温度要保持在15-25度,高则容易腐烂,低则不易生菌。八集酱菜厂原有两间地窖,地窖里放满了木架子,架子上层层摞着豆腐块。发酵时间为半个月,待出窖时,豆腐块上长满了2~3厘米长的菌须。    (3)腌制:发酵好豆腐块被放进缸里,每放一层就要撒一层盐和调料,缸满后,再放入液态调味品,用盖盖上。据介绍,腌制时间长达1年,一般都是春节前入桶,第二年春节前完成。    (4)腌制好的豆腐块会散发出奇臭的味道,外面包裹着一层泛黄的粘液,但入口柔滑,愈品愈香,回味无穷。如配以葱白,葱香混合着豆香,更让人欲罢不能。每当启缸的时候,方圆数百米都能闻到臭豆腐乳散发出的味道。

5.酱菜厂的现状   十几年前,回老家时,就发现八集酱菜厂关门了,原来的土地上面,建成了楼房。老街里,更是见不到臭豆腐售卖了,据说别的地方有卖的,还做成了礼品装,但这肯定不是八集街南头老酱菜厂的产品了。也许是老酱菜厂搬家了。

5.八义集臭豆腐衰落消失的原因

(1)臭豆腐传统做法复杂,加工条件差,比如发酵室奇臭无比,启缸时能熏死人,愿意接手这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2)臭豆腐只是一种特色小吃,当时食品匮乏,臭豆腐乳就着煎饼,开胃下饭,这也是寻常家庭无奈的选择。生活条件一好,生活一改善,替代品多了起来,谁还在乎臭豆腐呢

(3)臭豆腐售价便宜,利润低,费力不讨好,不如干别的赚钱。

(4)品相难看、气味不佳,难登大雅之堂,只适合特定人群。比如我小时候,就不吃青方臭豆腐,红方勉强能吃点。

(5)传统做法不能大批量生产,也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小时候,八集酱菜厂在各个乡镇都有酱油店,搭售臭豆腐,现在这种酱油店也早就消失云散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八集人,看到小时候特色产品的日渐衰落,也是挺遗憾的,有时想想,如果一块青方能成为网红,卖个十块八块的,也许就能把这个特色小吃救活了。这也只是一种奢望吧。

臭豆腐是哪里的特产做的(八义集臭豆腐的来历)(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