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

大家好,我是马香玉。

不愧是2020年,人们关注的热点都越变越赛博。

昨天,「虚拟男友」这一话题突然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单中。

甚至甩开了一众国家大事和娱乐八卦。

直接攀升至热搜前几名。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

点进去一看,似乎又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科技」。

不过是一个年轻的男孩拍摄了一段自己的特殊消费体验

在网上购买了相关服务后,与完全陌生的「男友」语音沟通。

对方充满磁性的声音和老练的情话,让身为直男的他也面红耳赤、招架不住。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3)

虚拟恋人视频一夜爆火。

让这个原本处于灰色地带、只服务于小众人群的行业突然又曝光在大众视野之中。

不少好奇相关服务的朋友看得很是愉悦心动,恨不得自己也立刻掏钱消费。

视频中提到的这位虚拟男友在短短一两天内涨粉、接单无数。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4)

同时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了质疑:

现代人是有多寂寞,才会沉迷于收费的陪聊服务?

花钱买虚拟男友女友,难道不就是精神层面的嫖娼么?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5)

为什么要说「又」曝光?

因为早在六七年前,「虚拟恋人」服务就大火过一阵。

只要你付费,花上十几块到几百块不等。

就能在各种平台租赁到一个按时间计费的「虚拟恋人」。

不同于APP聊天机器人机械式的问答,也不同于恋爱角色扮演游戏程式化的交流。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6)

你得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扮演的「恋人」

他们大多是声音动听的学生兼职,或是播音、声优等行业从业者。

对方会借助以语音、文字为主的形式与你对话。

打情骂俏,倾听烦恼。

嘘寒问暖,代练陪玩。

……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7)

绝大多数店铺甚至会有一张明码标价的收费表

「恋人」们被按照类型分为高冷男神或是奶狗弟弟甜美少女或是傲娇御姐等人设。

还会被按照从业时间长短和经验水平分为金牌、头牌、镇店等级别。

花钱越多,就能买到更长久、更优质的服务。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8)

不少网友以为,虚拟恋人是这两年才逐渐走俏的新兴产物。

其实不然。

伴随着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这一服务便应运而生。

早在2014年前后,淘宝上此类小店一度达到1700多家

搜索相关关键词的日最高值达到了54189次

后来,一系列压榨兼职员工、赚取非法收入的黑幕爆出,平台于15年底便进行了规范整顿。

如今,直接在淘宝检索「虚拟恋人」,已经没有了搜索结果。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9)

存活至今的8年老店

不过,这样特殊的情感服务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

一部分店铺修改了服务内容和关键词,强调起了「绿色」「解忧」

继续为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定制着治愈人心、排遣寂寞的服务。

另一部分从业者则是涌向了一大批更加分众的社交平台。

将动听的声音置换成实实在在的流量和热度。

时至今日,依旧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蓬勃发展着。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0)

花钱购买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陪聊服务者。

通过网络渠道获得娱乐、进行交流、满足情感上的需求。

只要不触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这似乎只是一场你情我愿的消费行为。

就像在偶像选秀里砸钱投票,就像在直播平台上打赏主播。

个人的需求,没有必要受到歧视和谴责。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1)

聊天内容的私密性行业监管的不规范

往往会导致此类服务最终都会走向售卖「软色情」「擦边球」

热搜视频中的土味情话和挑逗调情还只是小儿科。

在视频平台上一搜,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大多都是:

「车速过快」「全程高能」……

在视频中采用的说辞和表现的态度,大多也与「嫖娼」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是「姐妹深夜挑选男宠」,就是「激情互撩自爆尺寸」。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2)

当一个行业直接与金钱和寂寞挂钩,将很难不受到欲望的摆布。

就像几十年前一度风行的声讯电话服务。

起初还是为了给人有偿提供咨询、排忧解难、答疑解惑。

后来几乎都演变成为了不堪入耳的美女陪聊、色情电话服务。

直到被时代淘汰之前,还在近乎真空的管理漏洞之下牟取着暴利。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3)

当虚拟恋人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会不会演变成下一个声讯电话?

其发展前景和行业环境着实令人担忧。

这样以低廉价格换来短暂陪伴的服务,真的能让人治愈、心动?

或许,它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加孤独。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4)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当人们搁置人工智能伴侣和纸片人老公老婆,转向虚拟恋人服务时。

看重的便是手机那头的TA有感情、有温度。

但当买卖关系达成时,人们还是习惯性将他们粗暴地冠上各种人设。

倘若他们有任何跳脱人设、破坏幻想的行为,便会毫不犹豫地打出差评。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5)

这样近乎打脸的行为,在《空气人偶》里早已有过先例。

这部由是枝裕和导演、编剧,国际巨星裴斗娜主演的电影。

讲述的便是一个关于购买爱与性的故事。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6)

秀雄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在餐厅做着服务生的工作。

职场一事无成,情场也失意落魄。

无奈之下,只得靠价值5000多日元的过时充气人偶(裴斗娜 饰)来排解寂寞。

沉默的人偶陪他吃饭聊天,也和他恋爱做爱。

在无数个孤独而漫长的夜晚,慰藉了他空虚的心。

无论这个人偶有多么逼真,它始终是个替代品

被冠以秀雄前女友的名字,无条件地供他发泄性欲。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生命的充气人偶,却成为了秀雄的情感寄托。

慢慢的,他的言谈举止开始充满爱意,也会和它耐心地分享白日的见闻。

人偶的一切都很好,唯独就是没有温度。

他说,它的身体太冷了。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7)

如此单方面的情感输出,却渐渐赋予了人偶生命。

「她」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觉,会憧憬、也会心动。

她问他,你是真心爱我的吗?

照理来说,秀雄应该开心,终于能拥有一个活生生、有温度的伴侣。

但他却反问:

你能不能变回以前那个不会说话的充气人偶?

女人很麻烦,这才是我选择你的原因。

秀雄所需要的并不是真正的沟通和感情。

而是在为自己肤浅的寂寞和压抑的欲望找到一个最廉价的出口。

不需要真实的回应,更不想牺牲和付出。

这段买卖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绝对自私的。

只有自我的满足,没有双向的交流。

「她」是没有生命的充气人偶,那些活着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找不到自我,只能靠别人来满足。

靠着那一口吹进身体里的气,获得短暂的愉悦和充实,继续在冷漠的都市中行走。

泄气了,就暂时停下来再让别人充一口。

如此循环往复。

充气人偶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唯一。

离开之后,立刻就会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替代品。

都市里的人也是如此。

社会的功利和发展不需要情绪和人性。

人人都只是工具,是巨大社会机器中的一个螺钉。

一旦离开自己的位置,便会被毫不留情地取而代之。

当现代社会已经将人异化成这种程度,我们只能靠与他人接触来互相赋予生命的意义。

只有在真正的温暖与爱之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如果连我们认同自我的最后一种方式,都变成了去异化他人来得到短暂的享乐。

那究竟在哪里,才能找到人类还会互相需要的证明?

或许每个人都该停下来想一想:

当你发现自己活得就像一个人偶,你需要的是不断吹进的气,还是永恒跳动的心?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8)

有趣的是,当香玉试着去了解当下的虚拟恋人时,却发现:

与以往单纯的男友女友扮演相比。

商家们提供的服务变得更加稀奇古怪、五花八门了。

有的店将自己往高端、权威的方向定位。

提供虚拟父母、虚拟教师服务。

声称能够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给予就业、学业上的指导督促。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19)

有的店专走歪门邪道,内容充满噱头。

可以扮作当下备受争议的名人明星任人辱骂;

还可以扮演虚拟青蛙、虚拟鸡鸭甚至是虚拟乐器,每天只给人发呱呱呱、咯咯咯。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0)

大众消费这一服务的方式也变得花样百出。

很多人不再是偷偷摸摸独自购买,而是将它当成馈赠的礼物

为孤单的闺蜜挑选一个男神聊以慰藉,为寂寞的兄弟空投一个女神逗乐取笑。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1)

在视频分享网站,还风靡着另一种「白嫖」式的消费流行

就像这个走红的UP主,将购买虚拟恋人做成了开箱测评

为观众直观地展现此类消费的新鲜和刺激。

更有甚者,不惜花大价钱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做成游戏整蛊

点上几个互不相识的虚拟恋人互撩,看他们狂飙演技、或是尴尬出丑。

自己只做一个藐视一切、高高在上的看客。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2)

不少人认为这些新鲜猎奇的玩法十分有趣。

香玉却在这样的乱象之中,看到了更可悲、更扭曲的情感需求

以及更残酷、更严峻的社会问题

孩子们更愿意选择几块、十几块无保障的服务,来填补父母、老师的位置。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校园教育中的互相信任已经缺失到何种程度。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3)

受困于情绪问题的人们只敢在互联网上购买不专业的咨询,来充当情绪树洞。

由此可见,社会上对于情绪问题、心理压力的正面疏导有多么稀缺。

彼此亲近的朋友选择购买嘘寒问暖、谈天说地,来代表自己行使陪伴的义务。

由此可见,亲密关系中的互相理解、互相付出的根基早已被抛之脑后。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4)

更可怕的是。

被购买消费的对象已经被异化到了「非人」的程度。

人们渐渐地,连与人沟通、与人相伴的需求都失去了。

与之一同消失的,不只是对外社交的需要和勇气,还有最基本的同理心。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5)

长久以往,衍生出来的将是一系列更加严重的社交弊病

00后甚至10后的学生,是参与虚拟恋人售卖和消费的主要群体。

他们往往很难提供精神上的深刻碰撞或情感上的疏导陪伴。

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

对人际关系尚未形成成熟观念的他们,很容易在这样廉价的情感售卖中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

一代接一代,人类将变得更加冷漠。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6)

虚拟男友从业者的自述

购买体验虚拟恋人的消费者,大多都是憧憬文艺作品般恋爱的女性。

当她们在虚拟世界习惯了无条件的、纯洁无私的爱;

大多数男性却在视频网站习得了侵略式的、奔放赤裸的性。

两种截然相反的网络消费,培养出了两种无法兼容的关系需求。

两性之间的误解和偏见,只会因此越变越多。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7)

言情小说式的虚拟恋人人设

社交媒体的存在并没有减轻社交的负担,反而让人们在社交之中变得更加懒惰。

大多数自称「社恐」的人,也并不是真的没有情感需求,只是习惯了冷漠。

不再好奇他人,不再关注内心;

无法对看不到实际利益和美好结局的社交付出时间和精力。

现实中,要建立一段关系,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心理成本都太高太高。

所以宁愿花钱,买一场虚伪飘渺但毫发无伤的戏就已足够。

却没人在乎,这与我们寻求慰藉的初衷早已南辕北辙。

虚拟偶像男人物(让我想到了这个充气人偶)(28)

要是某一天,感情和陪伴都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快消品。

我想那时,人都已经算不上是人了。

想要得到由衷的快乐,想要自证存在的价值。

方法永远都只有一个,钱换不来、也没有捷径。

抛弃感情中的利益得失,在关系里真诚付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