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怎样评价屈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艺术家的误读有多深)

名人怎样评价屈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艺术家的误读有多深)(1)

孔子特别推崇“礼”和“乐”这两件事。

这里的“乐”,指的是一种由官方指定的,品味高雅的音乐。孔子认为,“乐”的功能是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如果人人都有很高的道德水准,这世界不就很美好了么?国家的管理成本不也降下来了么?

孔子的观点并非空想,比如现在就有很多主旋律歌曲,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在采取军事化管理的场所里,“乐”的感染效果更明显: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每天长时间的播放,人们的精神状态因此有很大的不同。再比如,在服务、中介、推销等压力比较大的行业里,习惯每天早晨要播放励志歌曲,跳集体操,喊口号,这也是在用“乐”的方式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

偏偏屈原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那时还没有“中国”的概念,屈原爱的是楚国,而不是包括战国七雄在内的整个中国),他虽然被迫离开朝廷,但是一直关心着楚国的安危。可屈原看着楚王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楚国处境一年不如一年,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作品中。屈原最著名的作品《离骚》就是在这个时候写出来的。后来秦军大兵压境,屈原眼看楚国无法避免亡国的命运,于是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

现在人们提起屈原,总是歌颂他的爱国精神,但屈原的“爱国”,和我们今天的爱国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我们现在称秦、齐、楚这些诸侯为“国”,不过这实际上是“诸侯国”,是由周王室分给诸侯的私产,如同大地主把土地分给了小地主。

当时的普通百姓对于诸侯国的感情,就如同农民对于地主的感情,只是尽本分而已,并没有无条件的热爱。春秋战国的时候,经常有这个国家的读书人到另一个国家当官,也不会被世人骂为卖国贼,收留他的君主也不会对他有疑心。这都是因为当时诸国并不存在真正的爱国主义。

没错,屈原是爱楚国,但屈原不是作为楚国百姓来爱楚国,而是作为贵族——利益集团的一份子来爱楚国。与其说他爱的是楚国,还不如说他爱的是自己的本家宗室。

而我们现代讲的“国家”,指的是民族国家。现代人的爱国情绪,源自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好比法国人不爱法国政府,他们爱的是法兰西民族。而春秋战国的时候,所有诸侯国都属于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化,所以国家之间并不存在爱国主义。只有像文天祥、岳飞那样,他们认为敌人和自己并不属于同一民族的时候,他们所具备的才是和我们今天差不多的“爱国精神”。

屈原诗作流传千古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是否爱国,而在于作品达到极致的浪漫主义情怀。

在屈原的时代,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诗经》。作为中国文学最早期的作品,《诗经》的总体风格是比较朴实的。这就像一个人在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讲的都是最直白、最朴实的话一样。

屈原的诗作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前面说过,艺术最大的魅力是可以不受现实的束缚,肆意幻想无限的可能。屈原的作品想象力极为丰富,上至九天,下潜五洋,实现了精神世界的极致自由。他的诗篇气势宏大,描写天上的神灵,地下的亡魂,用大自然的万物来比喻自己的情志。因此当时的人们看到他的诗篇,才会惊叹和震撼。

沿着屈原的方向,中国文学走出了一条浪漫主义道路。在这条路上,将来还会有曹植,有阮籍,有李白,有许许多多的天才,他们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增添了无数的魅力。

但他们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有些人认为,应该以 “国家强盛”当做唯一衡量对错的标准,除了那些能弘扬道德的主流文艺作品外,其他的艺术品都是没有价值的,应该被摈弃,被封杀。持有这样观点并不少,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

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人类从无到有,百姓从贫到富,战争从败到胜,国家从弱到强,这一切都离不开物质,所以谈物质才是最实际的。而艺术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能抵御外敌吗?

然而,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不仅掌握物质,还拥有精神世界。

没错,任何人都离不开物质,离不开金钱。我们只有足够的金钱,才能让自己爱的人不受风吹日晒之苦,在这繁华盛世中保持一丝为人的尊严;才能在亲友受苦受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解决问题。

但是,我们又不能只有金钱。

生活在物质世界,人永远是不自由的。一者,人的能力有限却欲望无穷,任何人都要品尝欲壑难填的痛苦,忍受梦想难以实现的无奈。再者,世上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物质,无论多么强大的人,都不可能保证自己永远富有、永远健康、永生不死,任何人都会面临即将失去一切的绝望。

唯一能超越这些现实束缚的,是可以肆意妄想的精神世界。一个人不需要生在大富大贵的家庭里、不需要卑颜屈膝依赖别人的提携、不需要任何外部条件,只要他肯读书、肯听音乐、肯思考,就有可能实现精神自由。

屈原是自由的,李白是自由的,每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都可以是自由的。

我们读书,学习书上的知识,这只是念书最基础的作用。

而读书的最终意义,正是通过文艺作品感受古今中外无数天才们自由的精神世界,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精神自由。

这才不枉为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