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

2021年的考古发现当中,如果要比影响力大小,能引起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目光聚焦的项目的话,无疑要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发掘了。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1)

三星堆遗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宝库。(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三星堆遗址位于我国四川省广汉市西郊,地处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流域,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三星堆祭祀区的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的实施内容之一。

从2020年3月开始,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共计发掘面积1202平方米,至今已发掘出“祭祀坑”6座、灰坑78座、灰沟55条、柱洞341个、房址4座、墓葬2座,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布局已初步摸清。在其中精华的6座“祭祀坑”中,考古工作者共计发现出土文物12000余件(较为完整的文物超过2300件)。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2)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让你叹为观止的三星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据介绍,其中铜器1000余件、金器520余件、玉器53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50余根,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铜立人像、铜人头像、铜面具、铜尊、铜罍、铜“神坛”、铜龙、玉璋、玉戈、玉凿、神树纹玉琮、玉器座、玉刀、石戈、陶矮领瓮、陶尖底盏、丝织品残痕、象牙雕、海贝等,部分文物的造型和纹饰前所未见。

那么,这个三星堆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堆”呢?它的出土又意味着什么呢?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3)

光怪陆离的三星堆出土青铜器。(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很久以来,学界和民间都有这样一种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文明,是中原文明的不断蓬勃壮大,进而向天地四方扩散,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明。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意识里,中华文明只有一个发起点,那就是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而其他省份和地区的文明发展都是得益于中原文明的影响。

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我们这个九百六十万土地面积的广袤国土上,难道真的只是起源于一个文明基点吗?有没有另外的一种可能呢?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出现,也许就是解答这个疑问很好的答案,个人推测,中华文明很可能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文明发展引擎。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4)

伟大的中华文明应该不止有一种可能性。(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首先,我们来看中原文明和三星堆文明的青铜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6座“祭祀坑”中,人们发现了数量如此之多的文物,其中还有非常多的文物造型和纹饰前所未见,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三星堆文明真的是受中原文明影响而产生的文明,怎么会产生这样多的不同之处呢?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三星堆出土的很多青铜器的造型,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中原青铜文明的认识,比如非常薄的黄金面具,修长瘦削的铜立人像,高达数米的青铜巨树,精致无比的黄金权杖,还有立目削眉凸眼的铜人头像等等,都是中原文明所不曾见过的。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中原青铜文明出土的那些国宝,比如极具代表性的方正厚重的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高贵典雅的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少奇主席家乡),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如果说中原的青铜文明彰显的是一种雍容华贵的大气和典雅方正的气质的话,三星堆青铜文明代表的就是一种光怪陆离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畅快,很明显,这两种文明从根子上就不是一种文明。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5)

后母戊鼎,国之瑰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6)

四羊方尊,中原文明的代表青铜器。(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次,我们来看我国历史上存在两种文明并驾齐驱的可能性。

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最早可见于《诗经》中的那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真正将其进行社会实践的却是秦始皇。在这之前,夏商两朝的势力范围大约就等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文明,而周朝的八百年天下,其名以上的领土控制虽有大规模的扩张,比如楚国的南向开发等,但本质上来说,周朝实际上是一个较为松散的邦国制国家,各个诸侯国,尤其是各个大的诸侯国之间,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原因。

因此,中原文明在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影响力是比较有限的,并不能完全涵盖中华文明的所有源点。换句话说,四川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易守难攻的地方,哪怕是到了后来封建王朝巅峰时期,四川依然是难以通行的天堑所在,更何况是更古老的夏商周时期呢?那时候交通工具极其朴素,根本不可能建立什么运输交通路线,中原文明要想去影响三星堆文明,其难度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还要坚持三星堆文明是中原文明的分支,我就不太好多说什么了。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7)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中国真正的大一统实践是秦始皇开始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然后,我们横向来看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并驾齐驱的可能性。

从领土面积来看,我们国家的面积与整个欧洲大陆的面积是差不多的,虽说文明起源的机遇和可能性会有不同,但这种差异性的背后,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文明发展的相似性。在远古时代,科技并不发达,人口并不集中,所有文明的起源都是依附在其族群所在的区域范围和时机上进行的,所以,那时候几公里就一个部落,几十里就一个邦国,几百里就一个大国的情形屡见不鲜。

哪怕是到了现在,欧洲大陆依然存在着大大小小44个国家和地区,这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有各的语言文字,各有各的风俗习惯,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欧洲;而几乎是同等面积的中国,却自始至终是一个高度认可大一统的文明国家,虽说小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化,但大体上中华56个民族和30多个省级区域其实还是差不多的。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8)

分裂的欧洲。(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欧洲的分裂和中国的一统,在现在看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中国拥有和欧洲大陆一样的文明多样的可能性,如此广阔无垠的国土,如此之多的先民族群,如此差异化的气候和地理因素,如此之多的历史偶然性……,我们的文明难道真的只有中原文明扩散这样一种可能性吗?因此,我们如果强行解释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川蜀青铜文明是属于商周青铜文明的分支,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会有些牵强呢?

最后,我们来看历史上那些古圣先贤的观点和意见。

事实上,不仅我是这么想的,历史上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表达过这样的一种思考,即中华文明存在多样性的可能。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战国时期的屈原大夫就曾写有《天问》一诗,里面对光怪陆离的现象和难以解释的天道循环进行了一连串的发文,其中就有对文明多样性的疑问。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9)

《天问》,屈原大夫的惊世骇俗之问。(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另一个大诗人,中华文明的灵魂人物,盛唐王朝的“诗仙”李太白也曾在他的《蜀道难》里指明他所熟知的三星堆川蜀文明和中原文明的巨大差异可能性,他在诗里这样写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他就是说,四川大地(也就是三星堆文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好几万年的古老文明了,他们与中原文明是没有相连互通的,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文明,有它的特性、根基和方向,与中原文明是并驾齐驱的。

所以,个人认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川蜀文明和我们由来已久的中原文明应该是中华大地上两个并驾齐驱的文明源点。我们这个大中华文明有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尽管历史上存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魔咒,但我们终究归于了一统,但我们的大一统又蕴含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样性特征,东南西北、各个省份和地区以及各个民族之间,都有着大一统的国家认同和独立性的民族意识,所有这些可能都是中原文明和川蜀文明结合给予我们的基因传承。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10)

诗仙李太白同样光怪陆离的长诗《蜀道难》。(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这样的多样性和相对的内部独立性使得我们的文明在维持稳定性的同时,也饱含着历久弥新的创新特质,哪怕是后来较为保守的儒家曾经统治中华两千年,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创造力和革新能力也从来没有丢失过,而这些能力,其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多样性给予的最大助力。

当然,有一点是需要郑重说明的,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凝聚力的确是中华文明的主流意识,在这种主流意识的引领下,典雅守正的中原文明和光怪陆离的川蜀文明最终合二为一,成为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而且,我们的中华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即: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可能都不能全部概括我们这块广袤国土上的文明多样性,更多的文明源点需要等待我们去发现。

再次声明并总结成一句话吧,我认为,中华文明或许存在一种文明起源的双引擎,它们是中华文明并驾齐驱的两只巨足。由此,对于启发我这种思考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我也郑重地推荐其为2021年度中国考古最伟大的发现,毫无疑问应该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力(三星堆到底是个什么)(11)

三星堆遗址表明,我们民族文明的起源可能存在一个双引擎。(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最后问一句,关于三星堆遗址,您有着什么样的思考和看法呢?请把它们写下来放在评论区,我们一起为你加油打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