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

​每个人都有个武侠梦

赶巧儿,西单附近就有一条武功卫胡同

想象中,胡同里原来住着一位隐世大侠,在皇城根下,闹市之中,路遇不平之事,拔刀相助。

然而,看了资料才知道,这里之所以叫武功卫胡同,全是因为明代时在此设立的武功卫衙署,当时称武功胡同

大明王朝:成也卫所,败也卫所

明代实行卫所制,像我们熟知的锦衣卫就是其一,今天要讲的武功卫也算一个。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2)

《绣春刀》中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已知张震178cm,请问另外两位大哥多高?图源:电影绣春

据了解,明代西单附近就有很多卫戍部队,如虎贲左卫、武功中卫、武功左卫、留守卫、龙骧卫,当时附近还有一条龙骧卫胡同,如今已经不知道是哪条胡同了。

说起卫所制,在明初可是一项重大改革,在这项制度最初实行之时,朱元璋曾无不自豪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为什么养百万兵却不用钱?明朝的军队是如何自给自足的?

这是因为军队要屯田,军饷的大部分由军队的屯田收入支给。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3)

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明初朱元璋派兵30万南征,平定梁王反叛,后就地屯田戍边,当时首富沈万三也被充军于此。其后人在语言、服饰、建筑、宗教信仰等方面,至今还保留着明朝遗风。

图源:微博@2011大漠孤夜

朝廷给每个卫所都分配了军用农田,每支军队约70%的士兵日常工作就是种田,剩下30%执行军事任务。实际上,在大部分没有战争压力的地方,士兵种田的比例更高。这样一来,士兵们就可以自给自足,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一旦战事发生,士兵们也可以迅速拿起武器冲上战场。

这项制度在明中期之前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恰恰也是这项令朱元璋引以为豪的卫所制,后来导致了明军战力尽失。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4)

明代武士复原图

在明朝,军是一种特有制度,自有军籍,一经为军,便世代充军,且只能住在被指定的卫所。直系的壮丁死亡或老病,需要次丁或余丁替补,如果一家全部死亡,还需要到原籍族人中挑一位替补。

兵则不同,都是临时招募,自愿充当,和家族子弟没有关系,也没有固定的戍地。

两相对比,军籍不仅差役沉重社会地位还很低,基本上世代都没有出头之日。尤其是班军轮戍京师后,名义上是集中训练,护卫京师,实际上却被政府和权贵当作苦工。像修建宫殿陵墓、疏浚沟渠等大工程,都以班军充役,甚至有时调发出征的军士也会被扣留役使。

《明史·卷一九九·郑晓传》中记载:“俺答(当时的鞑靼首领)围大同右卫急,帝命兵部尚书杨博往督大师,乃以晓摄兵部。晓言:‘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帝立从之。”

自朱元璋从政期间,便已经开始有军兵不堪重负纷纷逃亡,至明中期更是成为普遍现象,政府虽然也随之推出了相应的追捕逃兵政策,但也收效甚微,最终导致兵源极度空虚,剩下的兵,老的老,弱的弱,病的病,残的残,一旦前线有战事,emmm……

《明史·卷九·兵志二》记载:“成化间……海内燕安,外卫卒在京只供营缮诸役,势家私占复半之。卒多畏苦,往往愆期,乃定远限罪,轻者发居庸、密云、山海关罚班六月。重者发边卫罚班至年半。令虽具,然不能革也。

与此同时,自明中期起,经常有权贵暗箱操作,虚报军籍,政府下发军饷时,军籍名册人员盈满,其中多数是权贵势豪暗中操作冒领军饷,随之出现军籍户册冒籍、清勾、摄勾等情况。地方势力往往将屯田籽粒税收、服兵役、交粮纳差等义务强加到军户头上。加之行贿索贿盛行,军法破坏殆尽。

据吴晗《明代的军兵》一文记载,明初到正统是卫所的全盛时期土木之变后,便进入衰弱时期,虽然经过于谦的一番整顿,军力稍强,但人数也已经大大减少了;从成化到明末,则如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可以说是崩溃时期

明代军士的生活,正好可以用朱元璋的话来说明:

那小军每一个月只關(音关,领取的意思)得一担儿仓米。若是丈夫每不在家里,他妇人家自去關呵,除了几升做脚钱,那害人的仓官又斛面上打减了几升。待到家里(音伐)过来呵,止有七、八斗儿米,他全家儿大大小小要饭吃,要衣裳穿,他那里再得闲钱与人。

这正和底层军士所言相差无几(弘治年间):

一人之身,既以当军,又以应役。一石之米,既以养家,又以奉将。凶荒年益一年,征求日甚一日,何能及于温饱,何暇及于妻子哉?

再说回武功胡同的武功卫衙署,既不属都督府,也不属户部,而是归工部管。这是因为,武功中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这三卫都是军匠,主要负责的是兵器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当然,身处军籍,同样也要承担沉重的差役宫廷手工业的生产,以及日常的操练等等。

这样看来,武功卫和武功超群的隐士大侠毫无无关,却和军队武器的设计铸造有关,胡同里飘荡的或许不是大侠舞剑的声音,而是军匠们铸剑时打铁的声音。

“妖里妖气”的蜈蚣街

到了清代,武功胡同被讹传为吴公卫胡同蜈蚣街

如果说明代的“武功胡同”满是侠气,那清代的“蜈蚣街”则是充满了妖气

可惜的是,笔者并没有找到这条看似“妖里妖气”胡同的更多资料,但却找到了北京的另外两条蜈蚣街。与这里得名本是因讹传不同,另外两条都是因为形似,其中之一便是如今每天都熙熙攘攘的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两侧各有8条胡同分布,这是蜈蚣的身子和足,其北端原来曾有两口古井(现已无存),被老北京人称作蜈蚣的眼,因其形态使然,久而久之,便被形象地称其为“蜈蚣街”。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5)

南锣鼓巷全景导览图,两侧胡同分布一目了然图源:微博@美丽交道口

海淀大有庄的蜈蚣街也是如此,不过比起南锣鼓巷自元代起的历史,这里可要晚得多,从1932年才开始有这条胡同的记载。

30年来 武功卫胡同见证了西单的变革

1911年,胡同改称武功卫,这在民国时期的地图上也可以看到。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6)

1921年北平市全图中的武功卫底图:1921年北平市全图,日新舆地学社出版

1965年定名武功卫胡同,并沿用至今。

如今,胡同南北两侧分别是汉光百货和一期改造刚完工的西单文化广场,因为地处西单商圈,临近西单路口,胡同两侧经历数次变革,也从侧面反映了西单的变化历程。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7)

今天上午的武功卫胡同东口,路右侧为还未开门营业的汉光百货

往前数30年,上世纪80年代末,路北侧的百花市场正在进行第二期工程,这是栋临时售货大棚,1988年因华南大厦暂缓建设开始第一期工程,1990年第三期建成,1993年随着华南大厦的动工被拆除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8)

90年代的武功卫胡同西口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9)

80年代末的西单百花市场,门口有“西单百花市场剪彩仪式”字样

路南侧从西到东是洞天餐厅劝业场长安旅社西单商场派出所西单劳保用品商店

在当时,且不说节假日,平时的武功卫胡同里就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尤其是劝业场,不仅诞生了北京第一批“万元户”,其服装鞋帽几乎引领了北京的潮流。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0)

劝业场全景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1)

劝业场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洞天餐厅,作为较早的西餐厅,也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往前数20年,武功卫胡同北侧的中友百货开业了,这是西单地区首家引进的走流行时尚路线的台湾百货模式公司。不过,在开业后的第三年,台湾团队全部撤走,董事长王汉光接手后,中友百货的业绩突飞猛进。在借助台湾百货模式的企划能力等基础之上,首创了“返券促销”“36小时不打烊”等景点营销手段,开行业之先河,一度成为西单时尚百货地标性商场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2)

中友百货

而在武功卫胡同南侧,新建成的西单文化广场首度亮相,为50周年国庆献礼。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3)

首次亮相的西单文化广场,其后方就是中友百货

往前数10年,胡同北侧的中友百货依然如故,不过在2013年6月16日,父亲节这一天,中友百货正式更名汉光百货。这既有纪念已故前董事长王汉光的意义,也有原来中友百货的商标权到期的原因,还有剥离台湾百货模式,加强本土特色,将王汉光董事长诚实经营的精神传承下去的原因。当时业界评价汉光百货弃用“中友”这一名字,颇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4)

汉光百货

而在胡同南侧,西单文化广场已经是二度亮相后新的模样,这次改造于2007年启动,2008年奥运前完工。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场南侧,重新竖立起了西单得名的由来——瞻云牌楼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5)

改造后的西单文化广场,南侧有重新树立其的西单牌楼

如今,西单路口东北角,国庆立体花坛立起来了,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完工也刚开放,每天上午都有大爷大妈前来打卡,其中不乏带着自己的长枪短炮的,阵势颇大。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6)

今日西单文化广场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7)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8)

今日西单路口东北角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19)

今日瞻云牌楼

与熙熙攘攘的西单路口不同,北边的武功卫胡同,因在文化广场未开放区域的一侧,反倒显得较为冷清,偶尔有车辆经过。

待到2020年底,西单文化广场完全开放之时,这里必定会有另一番光景!

您记忆中的武功卫胡同是什么样子的?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吴晗,明代的军兵

邱仲麟,边缘的底层: 明代北边守墩军士的生涯与待遇

西单,主编段柄仁,中友变汉光——壮士断腕

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20)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21)

你听过西单的整点钟声吗?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22)

还记得你与西单文化广场的第一次见面吗?

胡同历史简介(见证了西单路口30年巨变)(23)

天府豆花 玉华台 同春园……这些90年代西单的馆子 你下过几个?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