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

  • 秦始皇并吞六国,用了多长时间呢?史记说的很明白,其实也不过数年而已。

《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描述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

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把韩国最后被吞并的国土划分为颍川郡,韩国灭亡。

十九年,王翦等帅兵攻破赵国东阳,擒获赵王,赵国灭亡。

二十二年,王贲帅兵攻击魏国国都,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二十三年,王翦带兵攻破荆楚国都,俘虏楚国国王,楚国灭亡。项燕在淮南地区扶持昌平君为楚王,反秦。

二十四年,王翦带兵平定淮南,昌平君死,项燕自杀。

二十五年,王贲带兵攻打战败东迁的燕国,遂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同年,王翦消灭越国。

二十六年,齐国慌乱中把兵力都摆放在西部国境,没想到王贲从北边攻破燕国便掉头南下,直取齐国国都,齐国灭亡。(看起来就好像德国闪电战打法国一般呀,绕过法国在东北角摆好阵势的马奇诺防线,绕道荷兰和比利时闪击法国,法国一个星期就沦陷了。)

  • 从秦王政十九年到二十六年,秦国可谓是年年征战,并在七年时间完成了对东方六国的统一,实在不能不说是一次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德国式闪电战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

然而步子迈大了,终究会扯着蛋的,最终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去世后,秦二世只在皇帝的板凳上做了两年,秦朝大一统的天下就彻底玩玩了。对于统一的概念,我想在当时出现了问题。

统一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概念

说实话,在我看来,秦始皇绝对是个聪明人,但是聪明人也有聪明人的弱点,就是在当上了秦王并消灭了嫪毐、长安君成桥、吕不韦之后,忽然有点陷入到了盲目的自我之中,这种情况的表现是什么?盲目的自信,相信自己过去所得到的经验,那就是用法家思想管理国家。

大梁人尉缭评价秦始皇说,秦始皇为人,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易轻食人。诚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分明是个能够同辛苦,不能够同患难的主嘛。等到秦始皇真正统一六国之后,当真干了很多让人心寒的事情,又是给自己制造不一样标准的陵墓,又是大肆迁徙民众,继续向外扩张,又是修长城、修直道。秦朝的大臣们多次建议他:天下的平民百姓还没有归心呢,我们最好不要用过于严苛的法律治理国家,给民众增加这么多的劳役,但是秦始皇坦然不听。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2)

秦始皇

在很多人看来,甚至可以说秦始皇也在内,统一似乎就是完成国土的占领就可以了,然后在度量衡、管理制度、郡县制度、军工制度、文字等方面做到一致就是大一统的局面了。其实不然,统一不但要完成形式上的统一,而且要完成实质上的统一,如此才能够达到统一的地步。

然而认真观察的话,秦始皇自始至终,也不过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而已,最终的实质上的统一,需要汉朝慢慢用黄老之术消磨锐气,然后汉武帝用外儒内法完成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管理体制——君权至上,所有人都单方向的要对皇帝忠诚,而儒家也从此被正式曲解了。

什么是实质性的统一呢?就是实现文化传统的归一,不说完全的一致把,但是至少要做到主体的一致性。比如我们现在整个中国都要过端午节,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当年楚国的屈原投江自杀的;我们过清明节,更是把晋国的寒食节的风格带了进来,而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忠臣介子推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3)

文化一词说起来就不是非常好描述了,用另一个术语来说的话,就是建立群体性的共同价值观。而价值观又表现在各国民族风情。当民族风情达到统一,大家有了共同的价值体系之后,自然就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从内心将会不再排斥稍微的改变了。而从现在来看,当时的战国七雄,其国民风情并不一样。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4)

我们从秦国和六国的民风说开去把。

秦国民风和六国民风各有什么区别?
  • 秦国民风

秦国人我们都知道,他们世代居住在西北地区,和戎狄等少数民族混居,在刚开始的时候长期为商朝和周朝王室放马,说白了就是游牧民族了。

这种与少数民族长期混居,也让秦国人养成了一种性格,《汉书刑法志》说,其生民也狭隘,其使民也酷烈。为啥呢?西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环境气候条件就没那么好,人们的生活环境非常差,以至于连秦侯的马都有人敢偷了吃的,《春秋列国志》讲到,秦穆公的时候,有一年在岐山附近的梁山周围打猎,结果晚上宿营一宿,早上发现自己的坐骑骏马竟然被偷走了,派兵连忙去追,发现有三百多个“野人”正在分食自己的马,而不以为罪。但是正是这三百多号的“野人”,最后在秦穆公与晋惠公大战龙门山时,险之又险的救了秦穆公,并帮助秦穆公打败了晋惠公。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5)

秦国人不但在生活中给人五大三粗的感觉,即便是音乐也很有铿锵的感觉,李斯对秦国音乐做出这样的评价“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什么感觉?铿锵有力,仿佛战阵金鼓之声。听听现在的秦腔和陕北棒子,是不是还带着那种浓厚的历史遗传呢?(就事论事,大家可别牵连骂娘哟。)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6)

秦腔

《史记,商君列传》也有同样的描述,在商鞅变法实行十年之后,整个秦国变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众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说明啥呢?在商鞅变法之前,整个秦国风气就是没有教化的时期,所以民众经常性的聚众斗殴,但是一说起为国家效力,可就未必愿意出全力了。但是商鞅变法之后,民众有了利益的导向,为国家出力能够获得利益。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7)

商鞅

所以秦国民众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好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不断地向外扩张,扩张再扩张,其利益心不可谓不重。

  • 三晋之地同于秦国,而又有所差别

三晋之地最开始可不都是晋国的,只不过晋国跟秦国一样的贪婪热衷于土地。所以在晋文公称霸以及之后的漫长时期,晋国借着各种机会蚕食周边地区,最终从领土上完成了蜗居山西陕北到制衡中原。这一点与秦国有所相似,不再展开赘述。

但是三晋之地也有其劣势,地少人多啊!周朝最早发源于陕西山西,沿着黄河向中下游铺展开来,在周朝王室看来,黄河沿岸的土壤肥沃,更有利于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于是周朝王室的附庸和亲属分封的都是王室国土周边的最有利地形,比如晋国就分封在山西,卫国就分封在现在河南濮阳地区。这些小诸侯国环绕着核心的西周王朝,巩固和形成了一个时代。

所以农耕文明最早也在这里发生和发展起来,造成这些地区的人口大量繁衍,到了后来发现,人口太多,而土地变得越来越少,这可怎么办呢?做生意把。赵国人也不太愿意种地了,都跑去做生意,为啥呢?来钱快获利容易呗。

讲到赵国不得不说到几个经典的故事,第一个便是邯郸学步:说赵国女人们最擅长妖娆打扮,勾引富商高官,他们穿一种“高跟鞋”走起路来扭呀扭的,分外诱人,于是其他几个国家的同行知道了这个消息,便纷纷跑到邯郸来学赵国女人走路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8)

邯郸学步

《货殖列传》这样写道:各国君主的后宫之中,都有赵国的女人。她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弹琴鼓瑟,长袖善舞,出外不远千里,不择男女老少,为财物利益而奔忙。

所以实际上从三晋之地跑到秦国当官的人是最多的。不算被秦穆公三张羊皮买过来的百里奚和蹇叔,后面还有商鞅、范睢、蔡泽、吕不韦、李斯,甚至最擅长喉舌之利的苏秦和张仪,无不是从三晋之地出身的。但是这些人除了百里奚二人,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可谓前赴后继,互相倾轧,李斯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害死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韩非,并且还勾结赵高和胡亥暗害了公子扶苏(此处以史记为标准,虽然仍有争议,暂不评论)。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9)

李斯

  • 齐国民风,又是一个不一样的风格

齐国最早的创始人是姜太公姜尚,姜尚刚刚到齐国封地的时候,这里说白了号称为“东夷”之地,说白了这里的人相对于炎黄部落而言还是未开化的民族。姜太公到了齐国封地,按照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完善政治制度,简化周朝礼仪,发展工商业,便利渔盐业的发展,齐国由此才逐渐成长起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0)

姜太公

齐国在齐桓公时期称霸诸侯国,铸就了齐国强大的基础。与秦国和三晋之地相比,齐国的民风则显得宽松多了。

到了齐桓公时期,管仲治理齐国,对民众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简单点说有点后来老子说的“愚民”政策,就是降低人们对于物质消费的欲望,然后让人们时刻注意节俭的生活态度。所以齐国又被大家称为“低欲望的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1)

管仲

齐国人却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富有,而且安居乐道,生活优哉游哉。有一个故事这样说的,齐桓公和楚国争霸,但是楚国地盘太大,齐桓公又不敢过河攻打楚国,于是管仲制定了一个经济策略。那就是打听楚国人的喜好,然后花钱去买楚国喜欢的东西,后来楚国人发现自己国内这样东西竟然买也买不到了,于是花费重金从齐国再买了回去,很快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一场经济危机,楚国不得不向齐国低头认输,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但是齐国的这种对民众的管理方式,虽然非常有利于统治,却也让民众对于利益争夺看的很淡,追名逐利在齐国似乎非常少见。

到了秦始皇统一了五个国家之后,齐国才慌了,急忙把兵力部署在国家的西边,防备秦国的入侵。没想到这条防线成为了齐国历史上的“马奇诺防线”,秦国大军从北边绕道南下,直接就打到了齐国首府。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2)

马奇诺防线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梁也发动了起义,等到项梁想要统帅已经闹了独立的六国大军进攻日暮西斜的秦朝时,齐国竟然是唯一一个不愿意出兵的国家。

跟齐国靠的太近,其旁边的鲁国和卫国风格很像。人民安居乐业,压根不考虑国家的事情。卫国更是出了名的音乐之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一种“靡靡之音”,便是卫国人的原创了,卫懿公更是因为喜欢养鹤而亡国一次。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3)

编钟

  • 最终推翻秦朝的楚国,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你不认真看楚国的民风情况,你一定认为这是个“南蛮”国家。实际上,从夏朝到商朝到周朝,每个朝代的中央王朝都努力攻打同化着这个荆楚蛮夷之地。

楚国后来帮助西周文王打败了商朝,两边才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是周文王也只是给荆楚之王封了个“子男”之爵,按照公侯伯子男的排序,竟然是最低等的诸侯,难怪后来楚国自己发展自己的,压根不鸟西周王朝。

事实是,西周也拿楚国毫无办法,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先后多次组织攻打楚国,不但讨不到好处,还接连兵败受辱,周昭王更是船沉命陨,留尸荆楚之地。

楚国的国家体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从春秋时期到楚国灭亡,楚国先后吞并了周边不下三十个小国家,其中有很多都是周王室的旁支小国,但是他们怎么融合到一起又没有反抗的呢?

张正明先生的《楚文化史》这样写道:楚国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只是把其公室迁走,把原来的宗庙还保留下来,将其国土划分为楚国的一个县城,然后安抚当地民众,并招纳当地的贤能人才为楚国之用。

楚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地五千多里,是诸侯国中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地多人少,呈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楚国人生活的富有程度,连北方有点富有的赵国都感到惊叹。有一次赵国平原君曾经排出一位食客去楚国合纵,这位食客为了炫耀自己在赵国的优厚条件,于是特意打扮利索,带了一把镶嵌宝石的宝剑,没成想见到楚国春申君的门客,每个人都佩戴镶嵌了很多宝石的宝剑,于是这位赵国平原君的食客感到分外惭愧,觉得自己丢了赵国的人。其实不然,赵国之富有,那里能跟国土众多,良田广阔的楚国相比呢。

楚国人生性爱喝酒,有人说了,喝酒有什么好说的,要知道,当时的北方地区还长期处于缺少食物的状况,直到汉朝的时候,还专门制定了一条规矩:三人以上无故聚集饮酒的话,罚金四两!可见饮酒不但是个事,而且是个大事。楚国人长期处于稳定富足的生活状态下,到了楚平王时期,更是倡导起“瘦腰”之美,从楚王王宫开始很快传播到全国上下,不但是女子,连男子都开始兴起束腰瘦腰的风俗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4)

瘦腰行动

但是最为奇特的一个方面就是,楚国人非常团结而爱国。这种情绪从屈原的跳江自杀可见一斑,到后来王翦占领了楚国国都,项燕又辅佐昌平君在淮南地区成立新的楚国,响应者众多,这一点的确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一下。

楚国人喜欢什么呢?颜色鲜艳,样式繁多的衣服,竟然是从楚国人那里最早发明创造的,各种珍奇古玩是楚国人的收藏热门。曾经有个买椟还珠的故事,一个楚国商人看到一个珠宝盒子非常好看,于是便花了买珠子的钱将其买下,又把其中的珠子还给了卖家,只拿走了个盒子。这是在嘲笑楚国人的,但是也说明楚国人不缺钱,见得多,所以也不稀罕这个珠子呀。而楚国人更喜欢的,是各式各样有创造性的艺术品。

楚国民风上行下效,变得自由散漫,优哉游哉,却又在这种悠哉之中拥有着巨大的团结力量,这才是值得秦国畏惧的。

秦始皇在统一前后犯下的历史错误

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一直以来让人以为秦国从此就是个法家统治基地了。其实不然,商鞅的“法”,认真看来更像是一种因循自然的道,等到商鞅一死,虽然其法没有被废除,但是从整个秦国的统治来看,可以用外道内法来概括。外面包裹着的是道家的糖衣,而其核心才是法家。到了吕不韦辅佐秦始皇登基之后,吕不韦更是花费众多,养食客三千,帮助他整理出了一份《吕氏春秋》,更好的证明了秦国道家思想的统领地位。

但是吕不韦死了,秦始皇是一位务实的帝王,更有一个特点便是好大喜功,他看中了李斯的思想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好处,于是选择彻底改变秦国的统治思想,整个国家建立在对皇帝的忠诚上,大臣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的,而对于民众则完全依赖法律制度进行统治,连一点余地都不在留下。

这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着明确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于是问政于大臣们,有的人就说了,我们应该尊重原来六国的君主呀,该给他们封地就封地,不能免除。还应该像过去的周朝一样分工同姓的王侯,并把他们安排到各个地方去镇守国家。但是秦始皇更愿意接受李斯的想法:如果继续分封诸侯,那么势必难免又一次造成不同诸侯国之间的征战。而秦始皇是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举国之力,继续自己的春秋大梦。似乎在秦始皇的思想之中,政策制定不是此就是彼,难道就没有折中的方案么?

另一方面,当秦始皇听说有那些儒生博士在表面恭维自己,在背地里议论自己治国方针的对错时,他受不了了,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焚的是道家、儒家、墨家、纵横家等思想著作,坑的呢?在我看来有一种新的想法,秦始皇当时觉得六国过去的贵族中仍然有人不服从自己,只有把这些人都抓起来才放心,于是他选择派人去抓捕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人士。张耳和陈余便是这时候开始逃亡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5)

焚书坑儒

但是秦始皇犯下的重大错误便是这里了:他忽视了这些人在民众中的力量,也忽视了民众传统习俗对其传统群体产生的影响。

最后,秦国的法律法规在秦国故地可行,在三晋之地可行,甚至在燕国和齐国故地也还勉强,但是到了楚国,则碰到了坚实的反抗。楚国人似乎时刻在暗中酝酿着反抗暴秦的统治,回归他们曾经过着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中。你看看项梁和项羽避祸吴中,项梁还暗自用兵法教导宾客以及项氏子弟,这不就是旧楚国的贵族阶层在暗中做准备么?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6)

项羽

甚至连张良也不消停,张良曾经暗中纠结义士,找到一个大力士,并给他制作了一柄大锤子,在秦始皇出游的路上意图谋杀秦始皇,可惜秦始皇估计被谋杀次数太多了,所以准备很充分,一路上所有的车辆都拿布匹包裹起来,用同样数量的马匹拉车,这也造成张良的失算。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7)

张良庙

刘邦更厉害,虽然秦朝统一了天下,但是刘邦依然整天跑到县城的小酒馆里边饮酒作乐,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限酒令的有效实行。但是在商鞅之后的《秦律》之中,却早已明确了对饮酒的限制了。可见七个不同的国家,尤其是楚国人们的生活习俗与秦国的各种民俗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甚至连秦国法律都难以实施的程度。

秦国怎么做结局会更好呢?

这个事情吧,其实按照我们的分析,三晋之国是容易管理的,齐国和燕国相对也比较容易,唯独蛮长时间下楚国独自生存在南方,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土文化,当徐徐图之才对。

秦始皇按照预定步骤,先统一北方,然后把荆楚消灭一半留上一半,并驱赶到吴越之地。反正楚国这里地广人稀,占领了这么大面积的国土之后刚好把三晋之地那些缺少土地的人民迁徙一部分过来,开垦土地,发展经济,顺便稀释过去的楚国文化。

在思想相更应该坚持一段时间黄老学说。事实证明,单纯的法制社会是不靠谱的。法理依然难逃一个人情之说呀。

在对待六国国君方面,秦国真应该跟楚国好好学一学,给他们的国君一个封号,留在咸阳城里,给个宅子住着,然后在他们的故国都把他们的宗庙祭祀留存起来,以为尊重。然后把六国的人才该挖掘的举荐出来,按照秦国思想进行培训,甚至开展一场思想辩论,看看大家自己觉得什么方式更好一些。如此人人觉得自己得到尊重,而不是亡国了。须知,曾经的六国国君以及贵族阶层也都是一些很要面子的人呢。

这样下来,让剩下的楚国中坚力量看到归附秦国也没有什么不好,不但没有不好的地方,而且比之过去似乎会更好一点,则民心思定,逐渐归附。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逐渐实行法治与道家的管理思想,则中国或者又是一个不一样的现在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治了多长时间(秦始皇统一六国)(18)

黄老之术

如此看来,秦始皇最终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却忽视了对这些国家过去留存思想风俗的尊重,尤其对其国君的对待方面更是让六国很多贵族怀恨在心。而这种文化思想上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楚国这样的国家不断有反抗的势力给予秦朝统治以妨碍,最终更是以楚国人为核心,掀起了滔天巨量,更是只用了很短时间就终结了秦朝的历史步伐。就好像当年二次世界大战一般,虽然德国人用枪炮占领了法国、波兰等众多欧洲国家,但是像法国这样传统的自由国家压根没有停止反抗过,德国虽然占领了其国土,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当地人的拥护。

哈哈,我也是姑且言之,大家也是姑且读之,有什么评论我们不妨讨论一下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