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为什么会有两个阵营(太极拳界为何会存在观点几乎对立的两大阵营)

《太极拳界为何会存在观点几乎对立的两大阵营?》

从洪均生大师的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太极拳界的太极拳宗师和大师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陈鑫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为太极拳理论和拳法的陈式太极拳,另一派是以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传说中的张三丰《太极拳经》为理论和拳法的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及武式太极拳。两派代表性的人物对太极拳的认识差别极大甚至截然相反。洪均生是前一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吴图南是后一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太极拳界两派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不能统一观点。

什么原因造成了太极拳界两大派分立甚至多派林立状况的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太极拳界对太极拳的定义存在分歧,不能统一;

二是太极拳界都不懂太极拳力学原理,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太极拳;

三是双方对太极拳拳理拳法的理解都是建立在推手的体觉感悟基础之上。举例来说,陈式太极拳大师多认为“太极拳,缠法也”要想四两拔千斤,必须先有千斤力“”落地生根“”五趾抓地“”入地三尺“。而杨式太极拳大师和吴式太极拳大师很多人都认为”太极不用力,用力非太极“ ”脚下的感觉要像踩在草地上“ ”好似脚踩浮萍,如履薄冰“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舍己从人““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全是意“ ”彼力才挨我皮毛,我意已入彼骨里“等等,几乎所有的拳经、拳论、拳理、口诀、秘诀都是推手时的体觉感悟的记录。

陈发科洪均生很有太极拳功夫。吴图南杨澄浦王培生汪涌泉也很有太极拳功夫。但是他们的太极拳功夫却不完全一样,甚至根本不同。洪均生反对的恰恰是吴图南坚持的。

陈式太极拳大师教拳时主要传授踢打摔拿四门功夫。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大师教拳时主要传授”松空虚无“ ”舍己从人“”不丢不顶“ ”顺势而为“的理念。孰是孰非,谁为正统?

还有,谁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哪里是太极拳的发祥地?至今也争得不可开交。

有人跟陈式太极拳大师学了多年的陈式太极拳,后来又跑到了吴式太极拳阵营里拜吴式太极拳大师学习吴式太极拳。这样的例子很多。反过来也有很多。

以我对太极拳的研究和体验,我认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更符合太极拳力学原理。

太极拳为什么会有两个阵营(太极拳界为何会存在观点几乎对立的两大阵营)(1)

【附】:​

https://m.toutiaocdn.com/i6814689088294093324/?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91067510&req_id=202006021111490100180820311A0ADE4D&group_id=6814689088294093324

​《30年前洪均生是这样批评太极“神功”的,而今依然值得爱好者学习》

作者:一起练太极拳吧

洪均生先生是太极界的一位实事求是的大师,生前对太极拳界的乱象多次撰文批判,这篇文章写于1983年,批评了当时太极拳的乱象,把科学变成玄学。现在这种大张旗鼓地宣扬“神功”的现象少了,但仍有不少教练拳者以此为所谓的“秘传”。本文摘自《洪式太极拳(下卷)》,以飨太极拳爱好者。

(以下是洪均生先生的文章)

——————————————

我们常常看到不少有关太极拳的书籍,讲太极拳总是强调“用意不用力”。原则虽是对的,但应向学者讲明:意是理想,不是空洞的意。学太极拳应有合乎太极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挥肢体按太极拳套路的法来进行学习锻炼、掌握运用,而不用拙力。并且通过持久锻炼会产生合理合法的巧与力来,这就是缠丝劲,一般称为掤劲或内劲,练得纯熟,功夫上身,即全身都有了缠丝劲,推手时自然同机械似的,一开动便能因敌变化,这是由于双方动作变化可以快到一秒的百分之几,是来不及用意的。有人说:利用皮肤感觉的灵敏,探知对方来力的动向,而制定出应对的方法,理解不错,可惜时间不会允许“探知”“制定”。

也有某些著者,由于误解古人讲的“用意不用力”“显非力胜”“快何能为”,便说为:太极拳能够“以慢胜快”等语,以显示太极拳的玄妙,又误解“意气君来骨肉臣”之句,甚至说:“彼力才挨我皮肤, 我意已人彼骨里”“彼力才挨我皮肤,我气已人彼皮里膜外之间”。又有四字诀:“敷、盖、对、吞”,解以纯以气言,非功夫深者不能知。我不懂气功,也承认它是一一种难练的而有益于人的一一种功夫,但太极拳毕竟和气功不同,气功要意守丹田,太极拳则意在拳中动作的缠法,把意气讲得神乎其神,几乎将太极拳的科学理法变成唯心的玄学。

我也听到有人说自己的拳式为重意不重形,以自炫奇特。其实在生活上,虽然饮食行动都受意识支配,但如果没有形体上的配合,意中虽渴而思饮,水总不会随意而来。尽管有些人迷信“意、气”,在表演推手中双方不接触,距离数尺,一捋便使人向前跑十余步而后倾倒,一按则使人向后退若干步而后仰跌,或者用手合在对方肩上距离尺许,下按则对方随之一蹲, 抬手则对方随之一跃。我虽亲眼看到某些表演却莫名其妙,群众可能同样怀疑,而来信质问。主持人来信问我怎样解答,我答:我没有练出这样功夫,应当请表演者作解答,最好的办法是,做试验。

当前一切大事都提倡实事求是,而进行合理的改革,这是前进的必由之路。我认为:我们研究太极拳的理法,也应遵循这一道路前进。特别是陈式太极拳这个传统套路已为国内外爱好者所重视,应当以科学的方法传播推广,首先在人类的健康事业方面,作出较大的贡献。讲到技击则应从太极拳特别是陈式理法上细心研究,以求巧于用力,而避免唯心之论,以免贻误后学,贻笑国际友人。

洪均生

一九八六年三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