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哪一年(辟谣八月十五杀鞑子)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哪一年(辟谣八月十五杀鞑子)(1)

“八月十五杀鞑子”只是民间传说,是后人的杜撰、瞎编,属子虚乌有。而月饼和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大致是这样:元朝统治阶级把国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对汉人和南人敲骨榨髓,极尽剥削压迫之能事。他们为防止汉人和南人发起暴动,规定百姓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多余的刀具要没收。并在每一个汉人、南人居住的村落安排一个蒙古人负责管理,所有菜刀都要交由这个蒙古人保管,必须他同意借刀,才能切菜做饭。并且,这个蒙古人还要占用这个村子所有新娘的初夜权。汉人不堪忍受,纷纷起义。朱元璋为了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统一行动,按照军师刘伯温的建议,把藏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藏入馍饼里,分头派送,结果大获成功,推翻了元朝统治。为纪念这次行动,朱元璋下旨,每年中秋节吃馍饼,并赐该饼雅称:“月饼”。

这一传说无疑大快人心,流传广泛。

以至于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和温瑞安在写武侠小说时,都情不自禁地引为其中桥段。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举火燎天何煌煌”是这样写:八月十五晚,明教教主张无忌聚教众于蝴蝶谷,焚火烧香,吃饼议事,共商抗元。

金庸还煞有介事地说:后世传说,汉人相约于八月中秋食月饼杀鞑子,便因是夕明教聚义定策之事而来。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哪一年(辟谣八月十五杀鞑子)(2)

温瑞安的《侠少》第十八章“当年今日天下事”直接用情节说事:青城派“楚辞一剑”文征常从月饼中取出一卷小纸,递给平一君。平一君慢慢将纸卷打开,里面只有几个字:“八月十五杀鞑子”。

民间广泛的附会流传,再加上两大武侠小说家的推波助澜,很多人都对“八月十五杀鞑子”一事信以为真了。

但是,所有元末明初各种正史与史料笔记,都没记载有哪一年的八月十五发生过大暴动。

即使曾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元朝“四等人制”,其实也是不存在的。这种制度的提法最早出自民国史学家屠寄1934年出版的《蒙兀儿史记》。但到目前为止,史学家还查不到任何与之有关的历史材料作为佐证,现在已经将之从历史课本中剔除了。

百姓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的事也是假的。

查《元史.刑法志》中关于武器管制,主要是这两条:

一、诸杂造局院,辄与诸人带造军器者,禁之;

二、诸郡县达鲁花赤(即地方主管)及诸投下(即蒙古贵族领地),擅造军器者,禁之。诸神庙仪仗,止以土木彩纸代之,用真兵器者禁。诸都城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其家财之半,在外郡县不在禁限。诸打捕及捕盗巡马弓手、巡盐弓手,许执弓箭,余悉禁之。诸汉人持兵器者,禁之;汉人为军者不禁。诸卖军器者,卖与应执把之人者不禁。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拄杖者,禁之。

从中可以看到,没有提到禁用菜刀。

而这两条,和其他朝代相比,也没苛刻到哪儿去。

特别注意的是,《元史.刑法志》有提到:“凡私铁农器锅釜刀镰斧杖及破坏生熟铁器,不在禁限。”

即农具和生活用具中的“破坏生熟铁器”并没有禁止,百姓可拥有“刀镰斧杖”,即菜刀也自然可以拥有。

至于一个蒙古人管理一个村子,还要占用这个村子所有新娘的初夜权,那更是天方奇谭了。

关于月饼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当时江、浙一带就有一种边薄心厚的饼子,堪称我国月饼的“始祖”。

月饼食材的丰富,得益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回的芝麻、胡桃。由于馅里有胡桃仁,人们以 “胡饼”称之。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哪一年(辟谣八月十五杀鞑子)(3)

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形成,与唐太宗有关。

唐贞观四年,唐太宗征讨突厥得胜,凯旋回京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

当夜,圆月当空,清清辉无限,唐太宗心情大悦,宣布撤销夜禁,全京城通宵狂欢。

恰逢有吐蕃商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

唐太宗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把饼分给群臣食之。

这之后,就慢慢形成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