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名单(从王府到织造局再到总统府)

清朝的两江总督,正式官衔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一般定例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清朝共有九大总督,是九位顶级的封疆大吏,虽然各大总督的品衔一样,都是从一品,但由于掌管省份不同,排名有着明显差异。比如直隶总督,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总管直隶军民政务的直隶总督由此也被称为疆臣之首。

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就是著名的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并非许多人认为的是江苏和浙江两省的总督,江苏省的概念,要到民国才出现。清朝的两江,乃是指的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的辖区包括了如今的江苏和安徽两省之地,所以实际上两江总督是所有总督中唯一掌管三省之地的总督,是管辖省份最多的总督。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名单(从王府到织造局再到总统府)(1)

河南省后来被划归直隶省

既然要掌管三省之地,而且地方都不差,那到底在哪个地方办公最合适呢?就经济和教育来说,明末清初的江西省也是富庶之地,不过比起江南省,各方面地位还是略逊一筹,所以江南省显然是首选,而江南省的中心,非江宁莫属,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旧都,朱元璋就定都于此,即使朱棣迁都北平,有明一朝,也始终将南京作为陪都,始终都有整套的班子存在。

从风水上说,南京也是龙盘虎踞,一派王者之气,所以历史上以南京为都城的王朝更是不少。

从两江总督的办公地点来说,南京显得更为合适,因为作为明朝的陪都,江宁城内存在着大量明朝王公大臣的宅邸,不用再费钱粮新建。最终,两江总督部院被选在了“汉王府”。

“汉王府”是一栋有历史的建筑。它的由来,有个传说,据说朱元璋与汉王陈友谅逐鹿得胜后,将投降的陈友谅之子陈理安置在南京,为他兴建了“汉王府”,不过陈理没住多久,就被朱元璋送去了高丽。这个说法颇为牵强,投降的陈理是否还有资格承袭他老子自封的王位,会被封为“汉王”,对已一统天下的朱元璋来说,恢复已灭亡对手的封号显然有点自打耳光的意思,而在史料中,小院也并未找到这样的记载,反而是在《明史.陈友谅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太祖亲征武昌……珲遂降……旋应天,授爵归德侯。”封投降的陈理为归德侯,从法理和逻辑上显然更说得通。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名单(从王府到织造局再到总统府)(2)

真实有据可查的汉王府的营建,是在朱棣靖难成功,夺取皇位后,将次子朱高煦封为汉王,在原归德侯府的基础上为他扩建了一座豪华的王府,不过朱高煦结局不好,先是被贬迁,后又造反,最后身死,汉王府也就闲置了下来,无人敢接手。

直到大明景泰三年(1452年),朝廷才下令将汉王府整修,作为“督理江南织造”之所,至明崇祯二年(1629),命“织造太监提督江南织造”进驻汉府,邻近的街巷即称“汉府街”,时至今日,汉府街已成为现代南京的中心商圈。

转眼到了清朝,二号封疆大吏两江总督的官署,就选在了这块风水宝地,在称呼上,往往被称为两江总督部院,因为上文小院说到,清朝总督通常挂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使的头衔,所以部是指的兵部,院就是指督察院,这也直接说明了两江总督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权力。

两江总督权力虽大,在清初的时候,还并不能独占此地,这是因为另一个巨头,江宁织造署的存在。江宁织造和两江总督两个重要机构一起在这里办公,后来在两江总督部院西南新建了织造局,织造署才迁出,由此到清末,除了个别特殊时间段,两江总督部院就一直设在这里,连康熙帝、乾隆帝下江南都以这里作为行宫,可见两江总督部院的规格和规模。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名单(从王府到织造局再到总统府)(3)

当然随着时局的动荡,两江总督也无法独善其身。咸丰3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两江总督陆建瀛兵败被杀,他的部院被洪秀全大加扩建,成为了宏大奢华的天王府,洪秀全从此在这里享受了长达十一年丰富多彩的帝王生活。传说他死后,为了避免尸首遭到破坏,在天王府进行了密藏,不过最后还是被湘军找到,挫骨扬灰。

洪秀全在两江总督部院享受人生,失去官署的两江总督,如怡良、何桂清等,却不得不在在扬州、常州、上海、苏州、安庆等地颠沛流离,不得安生。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名单(从王府到织造局再到总统府)(4)

直到1864年湘军攻克江宁,天王府被毁,曾国藩在此按照礼制要求重建了两江总督部院。从此两江总督部院就一直在原地,直到清末。

至于清朝灭亡后,原两江总督部院就更加出名,因为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历史大总统,随后此地又称为总统府,到了今天,不论是明朝的南直隶,清朝的两江省,早已发生了沿革,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汉王府——两江总督部院——总统府,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