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用户喜欢上你的产品(如何创造出用户喜爱的产品)

每年市场上新推出的消费品多达3万种,但其中超过90%都以失败告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怎么让用户喜欢上你的产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让用户喜欢上你的产品(如何创造出用户喜爱的产品)

怎么让用户喜欢上你的产品

每年市场上新推出的消费品多达3万种,但其中超过90%都以失败告终。

这是因为调研的用户群体不够?还是广告创意不足?还是用户变得挑剔和难以捉摸?

克里斯坦森在「颠覆性创新」一书中说,这是因为市场营销的大多数基本范式,也就是我们中的多数人用来细分市场、建立品牌以及理解客户的方法,都已失效了。

通常我们通过调查、观察、市场反馈获取到大量的用户需求和行为数据,可以获得他们在买什么、多久买一次以及他们什么时候和什么商品一起买的详细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再将用户打上标签,比如是:「活跃用户」、「下单王」、「折扣捕手」之类。

这些标签的问题在于看上去是在揭示人们的目的和意图,但从本质上看,它们仍然只是对不同类型人群的描述,并不能告诉我们人们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

通常我们还会按客户类型细分。将业务客户分成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或者把用户按照年龄、性别或者生活方式等硬性划分之后,去了解这些细分市场中代表性的用户需求,然后推出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

但问题在于,每个具有个性的消费者并不等同于人群细分中的普通消费者。俞军老师也说,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因此,我们按人群细分中典型用户的需求设计产品时,我们或许不知道哪些具体的人会使用产品,通常是用概率的方式表达一种用户使用的可能性。

哈佛大学杰出的市场营销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人们不想购买0.25英寸的钻机,他们想要一个0.25英寸的洞」。福特说,「客户需求有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两大类,我们通知只能获取到用户需要一匹更快的马的显性需求,无法知道用户想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达到目的地的隐性需求」。乔布斯说,「我们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以上调研和细分的结果是,我们经常开发出一些用户根本不需要的新产品或改进型产品。更好的方式是「不要试图理解‘典型’用户,而要去发现客户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新产品或改进型产品」。

我们创造用户喜爱的产品,要按照用户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展开设计产品,要了解客户选择你的最主要目的,扩展核心产品优势。而非用户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

克里斯坦斯在书提到快餐店提升奶昔销量的案例,这家快餐店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细分市场。首先以奶昔产品确认市场,之后分析那些经常购买奶昔的顾客的人口学特征和个性特征,并以此做了进一步市场细分。接下来,邀请符合相关特征的人群来评估,奶昔浓稠、巧克力分量、价格、容量等,这些人给出了明确的反馈,但随之而来的产品改进并没有对奶昔销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之后的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人购买奶昔都是为了完成一项类似的任务:他们即将开始一段漫长而无聊的通勤之旅,因此需要给自己找点乐子。其它食品在消耗时间、易清理、玩弄上,都不及奶昔。

当任务得到了充分理解,产品在社交、功能以及情感三个维度上也因此得到提升。应对通勤这一无聊的任务,就可以把奶昔做得更稠,能够帮上班族消耗更多时间;加些水果,让单调的早间行程变得更加不可预测,更充满期待;单独通道购买奶昔,省去漫长等待等等。

以我个人的行为选择产品为例。昨晚正要在家中做饭,燃气打不着,才发现需要换电池,马上想到29分钟送达的叮咚买菜,买了几节5号电池,不到1小时后送达。

这时候我并没有考虑到网上购物的优势,更多的选品和更低的价格,这些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关注的是马上能买到这件商品,然后尽快能吃上晚饭。

在决定在哪个平台下单时,自己在比较的,其实是美团、7-11和超市等竞争优势。这个决定取决于哪个能最快送达、哪个离我更近以及是否有自己需要的产品在售卖。在这种情况下,平台所定义我的一些标签属性,推动的一系列促销方式,基本上都派不上用场。

最近流传倒闭传闻的每日优鲜,最开始主打30分钟送达,就是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临时性特定产品需求。 消费的用户也是之前在线下场景有购买需求的用户,不会是在线下没有购买需求,在线上突然新增的用户。线下场景能够做到亲自检查和挑选,线上如果没有强大的折扣优惠,用户在购买日常必需品的时候,自然还是会选择线下场景购物。现在每日优鲜调整为次日达,也许是快死和慢慢死掉的区别。

最后

克里斯坦森说,我们在为用户设计产品时,要去理解消费者的生活中会周期性地出现哪些任务,他们会为此使用哪些产品,公司是否能够提供这些产品。如果能够据此设计出产品,构建出购买和使用该产品以完成任务的相关体验,并且在产品交付过程中强化其用途,那么消费者自然会去购买这一产品。

人其实需要外力来帮助自己发现任务以及能完成任务的产品。

亚马逊的付费会员的推广也是遵从此道,并不是向所有用户推广会员卡,而是找到现存达标的用户推而广之,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 END ………..

产品心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